西藏宮殿遺址

西藏的宮殿建築始於聶赤贊普時期,吐蕃時期得到發展。宮殿,藏語稱“頗章”。吐蕃王室的宮堡建築多為直筒式,石砌、土夯、木結構相結合的建築方式,基本特徵為平頂、高層、厚牆、牆體逐層向上收分。西藏宮殿建築遺址主要有:札瑪珍桑宮殿遺址、巴欽頗章遺址、羊孜頗章遺址以及魯定頗章遺址等。

景觀介紹

西藏宮殿建築始於聶赤贊普時期,吐蕃時期得到發展。宮殿,藏語稱“頗章”。吐蕃王室的宮堡建築多為直筒式,石砌、土夯、木結構相結合的建築方式,基本特徵為平頂、高層、厚牆、牆體逐層向上收分。

遺址組成

西藏宮殿建築遺址主要有:札瑪珍桑宮殿遺址、巴欽頗章遺址、羊孜頗章遺址以及魯定頗章遺址等。①札瑪珍桑宮殿遺址。宮殿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大門朝西,院內有兩間住房,庭院後面有一個二層台面。宮殿內原有一口大銅鐘,現保存在桑耶寺烏孜大殿東大門口。②巴欽頗章遺址。史稱“拉薩舊寺”。平面呈梯形,東頂邊長13.7米,西底邊長35米,南北腰長45米,面積1 095平方米。其地貌呈台階狀,南高北低,有兩處建築遺蹟,均為石砌牆基。一處位於頗章中心,面闊10.2米,進深2.9米,面積30平方米;另一處位於頗章西南,面闊12米,進深11.65米,面積140平方米。③羊孜頗章遺址。羊孜頗章,又名甲巴赤奔頗章,西藏歷史分割時期由涅地的甲巴赤奔小王建立。整個建築群集中於東、中部地區,建築牆體均以石塊砌築而成。建築群包括申門頗章、甲喇頗章、乃丹頗章、桑雍康以及亨吉康等主要單元,四側築有碉樓。現遺址保存有面積60~80平方米的殿堂及10~30平方米的房屋數間,牆體殘高3~5米。④魯定頗章遺址。原桑頗家族的莊園所在地,1959年後曾改為桑日縣雪巴鄉人民政府駐地,現為鄉電影隊駐地。原主體建築占地900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為三層樓房。一層大門包有銅飾,門檐為斗拱形,門楣繪有蓮花,鈸形門閂。門廳進深2間、寬3間,正面設有三階石階和木梯,兩邊各有一間進深3間、寬2間的房屋。樓梯後面有一大二小庫房。第二層是莊園主的居室,廳院位於中部,有進深2間、寬3間的面積。廳院南面是客廳,東面兩間是莊園主的臥室,西面兩間分別是伙房和傭人住房,北面是進深2間、寬3間的佛殿。第三層是莊園主的夏季臥室及一間小佛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