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於青海湖一帶早先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到清代加了個“湖”字。。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
青海湖水平均深約19米多,最大水深為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比兩個東嶽泰山還要高。由於這裡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勝地。
成因及相關數據
1981年實測水位3193.92米,長109.0公里,最大寬度67.0公里,平均寬39.8公里,面積為4340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7.0米,平均水深17.9米,蓄水量778.0×10⁸立方米;與1961年相比,20年來湖泊面積減少了295.0平方公里,蓄水量減少了76.0×10⁸立方米。湖水礦化度1961年為12.4g/L,1986年又增為13.84g/L,26年來平均年遞增52.0mg/L,鹹化趨勢明顯。青海湖的形成和變遷,是大自然的傑作。早在兩億三千萬年以前,青藏高原是一片浩瀚無際的古海洋。200萬年前,劇烈的造山運動使得這片古海洋逐漸隆起,一躍形成了世界屋脊。海水被逼走時,有的被四周的高山環繞起來,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青海湖就是被山脈堵塞而形成的一個巨大湖泊。當時,它是一個外泄湖,周圍有100多條河流注入湖中,同時湖水又從東面注入黃河。大約距今100萬年前的第四紀,青海湖東面的日月山發生了強烈的隆起,攔截了青海湖的出口,原來從青海湖向東流出的河流,被迫向西流入青海湖,形成了中國罕見的自東向西流的倒淌河。青海湖也成為一個流水只入不出的閉塞湖。由於青海湖位於西北氣候乾燥地區,湖水蒸發量大於湖水注入量,因此湖水不斷下降,湖面逐漸縮小,與初期的湖區相比,湖面縮小了三分之一,水位降低了80~100米。1500多年前北魏時期,環湖一周,號稱千里,唐代尚稱八百里,現在只有七百多里了。
青海湖區屬高寒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1.2℃,一月平均氣溫-12.6℃,每年7月平均氣溫5℃,極端最高氣溫28℃。多年平均降水量336.6毫米,5~9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以上,年蒸發量950毫米,6~9月的蒸發量占年蒸發量的60%以上。湖泊的集水面積29661平方公里,補給係數5.83。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入湖河流有40餘條。主要入湖河流布哈河、巴戈烏蘭河和側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為最大。據有關資料,青海湖年入湖總水量為36.28×10⁸立方米,而年耗水量卻高達41.59×10⁸立方米,收支相抵年虧損水量5.31×10⁸立方米。這就是青海湖水位不斷下降,湖面不斷縮小的主要原因。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這裡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至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青海湖以盛產湟魚而聞名,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很值得提及的是,這裡產的冰魚較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們在冰面鑽孔捕魚,水下的魚兒,在陽光或燈光的誘惑下便自動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鮮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遊覽勝地。海心山又稱龍駒島,面積約1平方公里。島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產龍駒而聞名。著名的鳥島位於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內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積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節卻棲息著10萬多隻候鳥。
青海湖岸邊有遼闊的天然牧場,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這裡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對發展畜牧業和農業有著良好的條件。早在遙遠的古代,這裡就是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產地。青海湖一帶所產的馬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出名,當時被稱為“秦馬”。古代名著《詩經》曾描寫過“秦馬”的雄壯和善馳。以後,隋唐時代,這裡產的馬經過與“烏孫馬”、“血汗馬”交配改良,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良馬。它不僅以神駿善馳而馳名,而且以能征慣戰而著稱。
流域範圍
青海湖流域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既是連線青海省東部、西部和青南地區的樞紐地帶,又是通達甘肅省河西走廊、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主要通道。青海湖流域亦稱青海湖盆地。其四周分界線為:東至日月山脊與西寧市所屬湟源縣相連;西臨阿木尼尼庫山與柴達木盆地、哈拉湖盆地相接;北至大通山山脊與大通河流域分界;南至青海南山山脊與茶卡一共和盆地分界,土地總面積29661公里。
青海湖流域在行政區劃上分別隸屬於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北州)的剛察縣和海晏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西州)的天峻縣,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南州)的共和縣,其範圍涉及3州,4縣,25個鄉(鎮)。在剛察、天峻、海晏三個縣中有部分鄉村及其管轄的範圍不在青海湖流域之內,包括疏勒河、大通河與湟水流域的上段;共和縣列入青海湖流域的只有5個鄉(鎮),而青海南山以南的7個鄉(鎮)不屬於青海湖流域範圍。此外,在流域範圍內的還有5個省、州、縣屬國有農牧場,包括青海省農牧廳管轄的三角城種羊場(剛察縣境內),三江集團公司管理的湖東種羊場和鐵卜加草原改良試驗站(共和縣境內),海北州管轄的青海湖農場(剛察縣境內),以及剛察縣屬黃玉農場。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湖泊之一,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它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高原內陸鹹水湖而聞名於世。湖水面積4317平方公里,湖水容量743億立方米。
青海湖湖面東西最長106公里,南北最寬63公里,周長約360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湖水最深處26米,平均深度16米。湖中含氧量極低,浮游生物十分稀少,礦化度12.32g/L,含鹽量14.13g/L,透明度在3米以下。由於人湖水量入不敷出,導致湖面水位下降幅度增大,資料顯示在1955~1985年的30年間湖水平均每年下降10厘米。青海湖流域整體輪廓呈橢圓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是一個封閉的內陸盆地,其水體形狀很像一隻“翱翔的雄鷹”。四周山巒起伏,河流縱橫。北部為大通山,東部日月山是青海省農業區與牧業區的分水嶺,西部高原丘陵帶與柴達木盆地相接,周圍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處為西北部海拔5291米的崗格爾肖合力山。從相對高度2000米左右的山嶺到湖面之間,環帶狀發育著寬窄不一的侵蝕構造地貌、堆積地貌和風積地貌。
歷史沿革
青海湖在西漢時稱西海、仙海、鮮水海、卑禾羌海, 到北魏時才始稱青海,到清代加了個“湖”字。1949年後統稱青海湖。歷史上之所以稱青海湖為仙海和鮮水海,與西王母神話有關。據《漢書·地理志》載:“金城郡‘臨羌縣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鹽池”’;另據《十三州志》沿襲漢書的記載:“青海在臨羌縣,有西王母石室,仙海、鹽池”。史學界一般認為“仙海”就是青海湖,天峻縣關角溝的二郎洞乃傳說中的西王母石室。此外,青海湖亦被稱為“卑禾羌海”是因為青海湖流域早先曾是卑禾羌人的牧地,故以其命名。羌人究竟如何稱青海湖實難考證,但蒙古語稱青海湖為“庫庫諾爾”,意為“藍色的海”,是以湖水顏色來命名的;而藏語則稱青海湖為“措溫波”,其意是“青色的湖”。值得一提的是青海湖還有一個古老的藏語名字叫“赤雪甲姆”,藏族學者解釋說,因湖周有過l萬頂帳幕或者有萬座帳幕被海水吞沒而得名。“甲姆”藏語意為“王母”,將兩詞連起來可譯為“萬帳王母”,漢語稱西王母。傳說西王母和周穆王相會的瑤池應當就是今日的青海湖。
宋元以前
青海湖地區建置始於漢代。漢宣帝神爵元年至二年(公元前61年~前60年),西漢軍隊進擊湟水流域的先零羌等部落,部隊曾西進到青海湖附近。據《前漢書·趙充國傳》卷六十九記載:“修建湟峽以西道橋70餘處,令可至鮮水左右”。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縣三角城設西海郡,築5縣(即海晏縣三角城、尕海古城、剛察縣北向陽古城、共和縣草多隆古城、興海縣支東加拉古城)。《西羌傳》亦云:“初開以為郡,築五縣,邊海燧亭相望。”西海郡的設定,使漢朝行政管轄範圍擴大到青海湖地區。王莽居攝元年(公元6年),羌人首領龐恬、傅幡等不滿王莽奪地設郡,並興兵圍攻西海郡,太守程永棄城潛逃,被王莽處死。於翌年春天派護羌校尉率兵擊敗羌人,恢復西海郡。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政權崩潰,西海郡隨之廢棄。
東漢初年,居住在黃河北岸的燒當羌首領聯合附近小部落擊敗先零羌河卑湳羌後,逐漸強盛,青海湖地區亦歸屬其勢力範圍,一直到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漢軍舉兵平定燒當羌。次年,東漢曹風向漢和帝奏稱:燒當羌居地,土地肥美,饒于田畜,地形險固,又有西海漁鹽之利,所以強盛,每脅誘眾羌為亂。值此迷唐失敗遠走,宜及時恢復西海郡縣,隔斷胡羌交關之路……國家可無西方之憂。和帝即任命曹鳳為金城西部都尉,治龍耆(即王莽時代之西海郡治)。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東西兩部羌人大敗漢軍,青海地區完全處於羌人控制之下。後經持續12年之久的戰亂,最後仍以羌人失敗而告終。東晉隆安元年(公元397年),鮮卑禿髮烏孤進入湟水流域,建立南涼國。與此同時,臣服於南涼的鮮卑乙弗部落由甘肅遷徙到青海湖地區。元興元年(公元402年)禿髮傉檀襲位,稱涼王,遷都樂都城,次年進占姑臧作為國都,統治地區東起蘭州,西到青海湖。東晉義熙十年(公元414年)禿髮傉檀率兵西進青海湖,掠奪乙弗部落牲畜40萬頭只。居今臨夏地區的鮮卑乞伏熾磐建立的西秦王國乘機攻占樂都,禿髮傉檀降,青海湖的乙弗部落從此臣服於西秦。東晉安帝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北涼勢力漸人青海湖地區,但迫於西秦的壓力,不久即回師河西走廊。
西魏大統元年(公元535年),吐谷渾王夸侶建立政權,在青海湖西7.5公里。處建伏俟城(今共和縣石乃亥鄉鐵卜加村),後於公元540年建都於此。從此,青海湖流域完全置於吐谷渾統治之下。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北周太子宇文贇進攻吐谷渾,曾一度到達伏俟城,但隨後又退出。吐谷渾派遣使者向北周納貢,以後雙方時戰時和,一直持續到隋朝初年。
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四月,隋煬帝親自統兵征討吐谷渾,不久便擊敗吐谷渾,並以伏俟城為治,設定西海郡。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隋朝瀕於覆滅,吐谷渾又率部重新回到青海湖。
唐朝,吐谷渾為其屬國。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吐蕃北渡黃河,進入青海湖南部地區。吐谷渾首領諾曷缽被迫走避青海湖北。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高宗繼位,冊封諾曷缽為駙馬都尉。唐鹹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占領了吐谷渾王國地盤,青海湖地區鏇即置於吐蕃政權統治之下,而唐朝勢力漸退到日月山以東。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吐蕃遣使者向唐提出劃分疆界,唐玄宗乃以赤嶺(今湟源縣日月山)為界,表以大碑,刻約其上。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金城公主請立碑於赤嶺,以分唐朝與吐蕃之境。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唐右武衛員外將軍、隴右節度副使哥舒翰在青海湖北設神威軍,又築城於青海湖龍駒島上,謂之應龍城,但次年復被吐蕃占據。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中央王朝崩潰,整個青藏高原被吐蕃屬部割據,出現了大小不一、各自為政、互不轄屬的部落。
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明徵西將軍鄧愈攻占河州,元朝吐蕃宣尉使等官吏相繼歸順明朝,明朝統治勢力開始到達青海地區,採取安撫政策,數度招撫青海蒙古族和藏族(明朝稱為西番)。洪武八年(1375年),明朝應卜煙帖木兒的請求,在撒里畏兀(今海北州境內)設安定、阿端二衛,原元朝曲先答林元帥府首領入貢,明朝頒旨設曲先衛。洪武三十年(1397年),罕東部首領南吉入貢,明朝又設定罕東衛。以上所設四衛,稱之為“塞外四衛”,罕東衛衛治中心在今青海湖北部的剛察一帶。據《天下郡國利病書》云:“罕東衛西北去衛(即西寧衛)三百里”。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設西寧道兵備官,直接統治青海蒙古族和藏族各部。
明正德五年(1510年),東蒙古兩個較大的封建領主亦卜刺與滿都賚阿固勒呼(明史稱阿爾禿斯)率眾占據青海湖地區,原駐本地的遊牧藏族一部分被迫遷走他鄉,留下的亦受亦卜剌的控制,歸其麾下。明正德九年(1514年),明朝派三邊總制彭澤統兵向青海湖地區進擊,亦卜剌和阿爾禿斯率眾渡過黃河,經河州,人四川北部,轉輾到達西藏地區。不久,彭澤回師內地,亦卜刺部又復返青海湖地區。同年韃靼蒙古族小王子的另一部屬卜兒孩因內部糾紛遷到青海湖地區,並經常發兵攻掠明朝邊地。在此後的十幾年裡,明朝為防止蒙古族和藏族聯合起來對付朝廷,對藏族採取以撫為主的政策,遂使甘青邊塞的局勢日趨穩定。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占據河套的蒙古吉囊一度率眾人青海境內突擊亦卜刺部,亦卜剌失去了大部分屬眾,只剩下卜兒孩一支只能斂眾自保。嘉靖二十年(1541 年),卜兒孩向明朝人貢,青海湖地區又成為明朝屬地。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居住在蒙古的阿勒坦(明史稱俺答)部進入青海湖地區,逐走了卜兒孩,留其子丙兔駐守,並時常威脅西寧地區的安全。一直到明隆慶四年(1570年)才接受明朝的召撫。
明崇禎九年(1636年),原居住在天山南麓的固始汗(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第19代孫)與準噶爾部巴圖爾琿台吉率領部眾到達青海湖畔(今剛察縣境內),以後又進軍西康。崇禎十五年(1642年),固始汗統兵進藏,先後征服前、後藏,成為整個藏區的大汗,並在拉薩建立政權,派諸子駐牧青海,將青海轄地分為左右兩翼,青海湖北部及布哈河一帶屬左翼管轄。清順治二年(1645年),青海蒙古族和藏族的大部分部落隸屬於青海和碩特部。順治三年,清軍進入青海。順治十年(1653年),清賜固始汗金冊、金印。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政府遣使察汗托羅亥(青海湖東白城子),招撫青海地區蒙古族各部落。康熙三十年(1691年),左右翼全部歸附清王朝。雍正三年(1725年),清朝在青海設立青海辦事大臣(也稱西寧辦事大臣),管理青海蒙古族和藏族地區,青海湖地區盡歸其管轄。同年,又將蒙古族劃編二十九旗,旗下嚴格編制與管理,札薩克(旗長)統領所屬人口。雍正四年(1726年)在藏族中清查戶口並設定千百戶,同時劃定各自的地界。
民國之後
民國2年(1913年),北洋政府改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辦事長官”,其組織形式依如清代。民國4年(1915年)改設“青海蒙番宣尉使”,專行管理少數民族民政事務。民國18年(1929年)1月,青海省政府正式成立,青海湖流域除剛察部落隸屬省直接管轄外,其餘地區分屬都蘭(民國6年設理事,民國19年設縣)、共和(民國18年設縣)、海晏(民國29年設治局,民國32年設縣)三縣管轄。歷史上,青海湖地區曾長期處於民族紛爭和地方政權割據的重要地域,也是歷代中央王朝在西部邊陲中西部的交通要衝,加之這裡又是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因此,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事頻繁發生,湖區亦由此成為中國西部的重要戰場。唐代詩人描寫青海湖地區的邊塞詩,大部分都充滿了悲涼和淒楚的意蘊。杜甫的“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的詩句,就是對青海湖地區古戰場悲慘景象的真實寫照。
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軍政委員會在西寧成立。青海湖流域分屬湟源縣和共和縣。1950年設海晏行政區和剛察行政區。1953年12月21日,設立海南藏族自治區 (專區級),將位於青海湖流域的共和縣屬地區劃歸其管轄;同年12月31日,設立海北藏族自治區(專區級),位於青海湖流域的海晏行政區和剛察行政區劃歸其管轄; 1954年1月25日,設立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區(專區級),將青海湖流域內的天峻縣地區劃歸其管轄。1954年12月31日,上述3個專區級自治區改稱自治州,直到現在。至此,青海湖流域始終保持由3州4縣管轄的格局。
“海怪”傳說
“海怪”在環湖土著牧民中流傳了幾百年。清乾隆初年編修的《西寧府新志》中具體記載稱有:“青海住牧蒙古,見海中有物,牛身豹首,白質黑文,毛雜赤綠,躍浪騰波,迅如驚鵲,近岸見人,即潛入水中,不知其為何獸也”。那些目踏“海怪”的牧民莫不誠惶誠恐,頂禮膜拜,娘桑祭海,敬獻牛羊三牲,於是海神顯靈的種種傳說一傳十、十傳百的流傳開來。
近幾十年來,有關青海湖“海怪”的信息不時流傳。如1947年,互助縣卻藏寺一位叫祁六十三的土族喇嘛,隨師去西藏朝拜途經青海湖,在太陽快落下的時刻,一頭比艷牛大四五倍的怪物浮出水面,劈波斬浪向岸邊游來,似龍非龍,頭圓潤元角,雙目閃閃發光。1949年春,互助縣哈拉直溝鄉費村漢族農民馬三娃,因生活所迫外出淘金,在青海湖邊歇腳用餐時,湖面上出現一截黑黝黝的粗大“圓木”在浮飄滑行,長約丈余,後來這緩緩滑行的“圓木”伸出長長的脖子,上面有蛇一樣的頭,鱗甲在陽光照射下烏金般光澤,向湖心飄去,轉眼不見蹤影。1982年有一條機帆船在湖上作業時,船上的人見到前方不遠處,有形似漁船的動沉浮戲浪,正準備靠近仔細觀察時,已騰入水中。1987年,青海某旅行社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先生,午後到湖邊拍照,忽然發現碧波蕩漾的湖面上冒出一個有二三頭把牛那么大的怪物,背部呈灰褐色,原以為是條大魚,剎那間那怪物昂起像駝鳥般細長的頸項,頭部呈三角形,似有水珠噴灑。他猛地意識到這可能是蛇頸龍,搶拍了一張黑白照片,再拍時怪物已沉入水中,前後約二三十秒鐘。
曾目擊湖中怪物者尚有數十人,這的確是個謎,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探求。有關青海湖“海怪”的傳說,給青海湖蒙上了一層濃濃的神秘色彩。
經濟文化
人口
青海湖區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之一,種植業、旅遊業和工業生產均有一定規模,是青海省境內人類活動相對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據統計,2004年青海湖流域總人口數為8.56萬。其中,農牧戶總數1.38萬戶,人口7.09萬;牧業戶1.26萬戶。人口6.50萬。農業戶(含半農半牧戶)0.12萬戶,人口0.59萬。陸地人口平均密度3.4人每平方公里。湖區屬多民族居住地區,有藏族、漢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滿族等12個民族。其中藏族人數最多,約占人口總數的68.61%,是湖區的主要民族。
湖區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環湖的狹長地帶以及湖周交通相對發達的湖盆地帶,特別是以剛察縣為中心的青海湖北岸湖濱三角地帶。湖區四周的山地,主要是牧民民眾夏季利用的放牧草場,基本未建定居點。目前急需解決少數民族民眾脫貧致富等問題,因此需充分考慮少數民族的傳統習慣和實際利益。
經濟
畜牧業是湖區的主體經濟。湖區現有鄉鎮均以牧業為主體經濟,此外還有湖東種羊場、江西溝羊場、鐵卜加草原站、三角城種羊場等幾家以畜牧業生產為主體的國營畜牧場。
交通
青海湖的南北兩岸曾是絲綢之路青海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109國道在青海湖南部自東向西橫穿湖區,315國道則從青海湖北部穿越湖區。此外湖區還有相當數量的低等級公路及各種簡易公路遍及各鄉鎮,形成了可通達湖區各處的公路交通網。
文化
青海湖是藏文化區,不僅具有藏文化區的共同特點,擁有藏文化區共有的民族風情、文化淵源,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水文化特點,包括祭海、轉湖等歷史悠久的文化習俗,以及崑崙文化、西王母文化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青海湖地區的文化發展,構成了青海湖獨有的文化氛圍。這些特色文化在民族節慶活動、環湖藏族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體現。
氣候特徵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暖季短暫,冷季漫長,春季多大風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熱同季,乾濕季分明。
光照
湖區全年日照時數大部分都在3000小時以上,較青海以東同緯度地區高出700小時左右;年日照百分率達68~69%。年輻射總量在171.461~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較同緯度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氣溫
湖區東部和南部氣溫稍高,年均溫在1.1~0.3℃之間;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溫在-0.8~0.6℃之間,平均最高氣溫6.7℃~8.7℃之間,平均最低氣溫-6.7~4.9℃之間,極端最高氣溫25℃和24.4℃,極端最低氣溫-31℃~-33.4℃。
水分
湖區全年降水量偏少。但東部和南部稍高於北部和西部,東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發量達1502毫米,蒸發量遠遠超過降水量。湖區降水量季節變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熱同季。
大風和沙暴
湖區大風、沙暴日數是全省較多的地區之一。每年2~4月,午後至傍晚多出現大風,且盛行西北風。以剛察為例。大風(≥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間,最多3月份達19天之多。沙暴歷年平均為14天。重點保護區布哈河口——鳥島區多西北風,最大風力達9~10級。由於湖區海拔高,湖西風多,高空氣影響極大,全年多在西風控制之下。冬春風速最大,夏秋季較小。在風力作用下,一般波浪為2~3級,最大為7~8級,全年波浪6級以上的日數為40天左右。
水溫
青海湖的水溫隨季節而變化。夏季湖水溫度有明顯的正溫層現象,8月份最高達22.3℃,平均為16℃;水的下層溫度較低,平均水溫為9.5℃,最低為6℃。秋季因湖區多風而發生湖水攪動,使水溫分層溫度現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結冰,湖水溫度出現逆溫層現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層溫度-0.9℃,底層水溫3.3℃。春季解凍後,湖水錶層水溫又開始上升,逐漸又恢復到夏、季的水溫。
冰情
青海湖因含水量有無機鹽類,湖水凍結的溫度比0℃稍低。每年從11月中旬開始,湖區氣溫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氣溫為最低,全湖形成穩定的冰蓋,封冰期年平均為108~116天,最短為76天,最長138天。冰厚度一般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封冰後,冰面平坦,由於猛烈狂風,往往出現裂縫和溝隙。在冬時來觀賞湖光山色,滿目皆白,銀光閃閃。3月中旬,冰蓋破裂,湖面出現浮冰,在風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飄至岸邊,最大冰山體積約10立方米,4月中旬後,湖內冰塊完全消融。
周邊環境惡化
2004年,媒體刊登一張衛星遙感照片,讓人吃驚不小。照片清晰顯示:一個面積達96.7平方公里的湖泊從青海湖分離出去;青海湖由單一大湖“裂變”成一大數小的湖泊群。這是一個青海湖地區生態惡化的突出“表征”。有人預言:如不加以保護治理,青海湖將“徹底蒸發”,成為下一個羅布泊。
周邊綠地退化
近年來,氣候劇變、人類活動頻繁,環青海湖地區的生態“紅燈”頻亮,惡化的生態不斷侵蝕這顆“高原明珠”,讓其“遍體鱗傷”。
資料顯示,環湖地區草場退化,沙化嚴重。目前,湖區草地退化面積每年以3%的速度遞增,青海湖流域沙丘和風沙土地面積超過760平方公里,比20世紀50年代末擴大300多平方公里,並且每年以10.12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風沙活動的範圍也由原來主要集中於湖東北部向整個湖盆地帶擴展。湖區許多草場毒雜草蔓延,鼠害嚴重,部分草地變成“黑土灘”。
水位下降
補給水減少,蒸發量增加,青海湖不斷“瘦身”。近百年來,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約13米,湖面面積縮減了700平方公里,虧水550億立方米。半個世紀以前,流入青海湖的河流有108條,到現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黑馬河等40餘條。當地人介紹,布哈河、泉吉河等重要補給河流也時常斷流,現在湖區水的總補給量每年為34.57億立方米,而湖區的年蒸發量高達39.3億立方米。有關人士指出: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不得到有效遏制,青海湖水源補給會進一步減少,周邊沙漠快速擴張,湖面萎縮更快。
生態資源遭破壞
生物資源遭破壞。青海湖生產裸鯉,俗稱湟魚,是青海湖生態鏈上的重要一環。曾經,青海湖湟魚資源豐富,蘊藏量約5萬噸。而長時間的無序濫捕導致湟魚資源銳減,已不足開發初期的1/10。如今,曾經廣布於青海湖區的雪豹難見一隻,普氏原羚也屈指可數,野生動物成群結隊的景象鮮得一見。生物資源遭嚴重破壞,撕裂環湖地區的生態鏈。
專家認為,環湖地區生態惡化有“天災”,更有“人禍”:該地區生態環境先天脆弱,全球性氣候變化,氣溫上升,降水量減少,對其生態影響巨大;人口快速增長,過度放牧和長時間過度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活動,對青海湖地區生態惡化推波助瀾。
環境治理
面對青海湖地區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嚴酷現實,日前,國家正式批覆《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這標誌著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即將啟動實施。
針對青海湖生態所患種種“病症”,該規劃將實施濕地保護、草原鼠蟲害防治、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態保護林建設、水土保持等多項生態保護工程。把人為保護和自然恢復有機結合,以求合理“有度”利用環青海湖地區的自然資源,減輕人類的活動對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該規劃估算總投資為15.67億元,其中納入已有投資渠道實施的工程投資7.15億元,國家安排專項投資實施的工程投資8.52億元,規劃實施期為10年。工程範圍在青海湖流域的剛察、海晏、天峻、共和4個縣進行,面積29661平方公里,幾乎覆蓋整個青海湖流域,整個工程規劃實施期限為10年。通過工程實施,希望實現恢復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逐步緩解水位下降的趨勢,維護該地區生態系統的穩定等目的。
採取有力措施保護青海湖生物資源。青海省從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對青海湖封湖育魚,禁止到青海湖及湖區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湟魚產卵場所捕撈湟魚等。並多次在青海湖人工放養祼鯉幼苗,並嚴格整治了湖周圍的環境,湟魚資源有所恢復。在環青海湖地區成立普氏原羚特護區,保護這種僅存300多隻的動物。
同時,青海湖綜合治理規劃中還包括退牧還草、生態移民等工程:退牧還草85.47萬公頃,生態移民4157人,農村飲水安全3.67萬人,農村能源建設太陽房556幢等,藉此改善流域內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青海湖南岸的畜牧業大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把以保護草場生態為前提、以科學利用草場資源為手段的生態畜牧業作為發展方向,以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建立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的畜牧業產業體系。
主要景觀
青海湖湖區的自然景觀主要有:青海湖、鳥島、海心山、沙島、三塊石、二郎劍;湖濱山水草原區主要有日月山、倒淌河、小北湖、布哈河、月牙湖、熱水溫泉、錯搭湖、夏格爾山、包忽圖聽泉和金銀灘草原等。
青海湖的人文景觀主要有:青海湖是南絲綢之路和唐藩古道途徑之地,是古代少數民族割據的地方,無論是在古代交通,還是民族文化中都留下了歷史的斑跡。古老而充滿神秘色彩的宗教寺院、歷史古蹟和歷史傳說眾多。主要有:崑崙文化,西王母傳說、日月山 文成公主進藏歷史故事及傳說,三角城遺址——西海郡、伏俁城遺址、舌布齊岩畫、哈龍巖畫,刻經石、祭海台、白佛寺、佛海寺、沙陀寺、剛察大寺、班禪敖包、拉姆哲寺、香木谷、格薩爾時代的賢巴石城及家多的俄博等,區內還有已經退役的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
榮譽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路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用戶投票的方式各產生12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鄉村古鎮、旅遊洞穴、沼澤濕地等15個類型。其中,青海湖被評為中國最美五大湖之一。
濕地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中國七大國際重要濕地之—,對於豐富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調節西北地區氣候、保持水源涵養、維護生態平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因其地處高原地帶,生物鏈結構簡單,生態系統脆弱,一但被破壞,極難恢復,不僅影響西北的生態環境,而且會連帶影響整個內陸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好青海湖濕地,就是保證中國進行生態環境治理的根源。其次,青海湖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資塬豐富。據調查,區內共有鳥類189種,獸類41種,兩棲爬行類5種,魚類8種,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37種,保護區內的鳥島以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鳥類棲息地而聞名於世,春夏之交十幾萬隻侯鳥從祖國的南方、南亞、西藏飛來匯聚鳥島,棲息覓食、產卵育雛、繁衍種群,景象十分壯觀,吸引著大批的中外遊客和生物專家、學者前來觀鳥、研究,在青海省經濟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宣傳青海、建設青海的一個重要視窗。同時,也是青海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搞好保護區建設對於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建設好自然保護區既是中國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既是貫徹落實“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區”的號召和溫家寶總理關於青海湖綜合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的實際行動,也是貫徹“西部大開發,環境先行”的具體體現。1999年:“中央決定向西部地區進行戰略轉移,進行西部地區大開發。如何做到西部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發展,青海湖同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合理開發將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鳥島自然保護區
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1975年建立,國家將鳥島列為全國八大重點鳥類自然保護區之一。目前,青海鳥島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重要的候鳥研究基地,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前來考察。1994年,青海湖又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總面積約為56000公頃。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青海省的剛察、共和及海晏三縣交匯處。
自然概況
青海湖為中國最大的內陸微鹹水湖,四周有日月山、大通山、青海南山環繞,海拔3196米,湖面東西最長106公里,南北最寬63公里,周長360公里。湖水面積4573平方公里,鳥島西北部地勢平坦,沿湖一帶有大片的沼澤和濕草地,周圍為湖水環抱,人畜難以進入環境幽靜,是鳥類棲息、繁殖的理想生態環境(圖1),保護區為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年均溫為4℃左右,年降水量336.8毫米,每年12月~第二年3月,湖面冰封,冰層最大厚度為60~80厘米。
青海湖水源來自南面和北面山區冰雪融化形成的布哈河,沙樂河和許許多多小河流。
動物資源
青海湖-鳥類
保護區有各種候鳥、留鳥、旅鳥,總計180多種,種群數量大的有斑頭雁2300對,鸕鶿500多對、棕頭鷗6500對、魚歐幾百對、普通秋沙鴨、鳳頭潛鴨、赤麻鴨、燕歐等。青海湖最著名的魚類要數裸鯉,俗稱青海湟魚。每年5、6月間,是湟魚產卵盛期,也是各種水鳥集聚鳥島之時,故有今日鳥島奇觀。
保護區的水禽以候鳥為主,既有夏候鳥,又有冬候鳥,也有春秋兩季遷徙過程中在此棲息的旅鳥,特別是雁鴨類。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玉帶海雕,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
植物資源
保護區野生植物約有50種,均為草本植物。濕草地、沼澤地植被以禾本科的賴草、早熟禾、針茅等,莎草科的多種莎草,以及菊科、藜科、蓼科等組成。沿河有一些矮柳樹灌叢。沿海淺水區,生長著豐盛的水草如香蒲和多種浮游生物,為鳥類提供豐富的食料,而鳥禽的糞便又肥沃了土壤和植被,形成自然的生態循環系統。保護區內無國家保護植物。
初冬風情
初冬來臨,對於熱愛旅遊的人士來說,冬天的寒冷並不能阻擋他們出行的腳步。冬天裡,四季如春的雲南、一派北國風光的哈爾濱以及有著鮮明民族風情的新疆、青海、寧夏,都不失為冬季出遊的最佳選擇。青海湖上的鳥島是最吸引遊人的地方,位於青海湖最西邊的一個小島上,每年都有上千隻鳥栖息於此,種類繁多,如鷗、水老鴉、天鵝、鶴,還有稀有的黑頸鶴。天鵝共有六種,在中國生存棲息的有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而冬季在青海湖棲息的為大天鵝,看大天鵝的最好時間是在11月到次年2月之間。
青海另一著名景點是全國六大喇嘛寺之一的塔爾寺,距西寧市僅半小時車程,寺院內殿宇相連,白塔林立,大、小金瓦寺綠牆金頂,金碧輝煌。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和色彩斑斕的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都是不可錯過的風景線。
美食優酪乳是草原上獨特的奶製冷飲,用氂牛奶製作成的優酪乳,潔白如脂,表層金黃,鮮嫩質細,清涼微酸。加一勺白糖在優酪乳中,酸中帶甜,一碗才不到2元,口感極佳。青海由於是少數民族地區,所以飲食具有民族特色,青稞酒、奶茶以及清真食品隨處可見,而西寧的飯店也多是民族風味的清真食品。
交通從西寧和格爾木每天都有好幾班開往拉薩的班車,經過茶卡鹽湖和青海湖,想在青海湖多呆的話,你也可以在西寧包車去青海湖。
購物最好在青海的集市上購買民族風俗品,如崑崙彩石、孔雀翎、藏刀、銅酒壺、手工製品等。
旅遊信息
旅遊路線
青海湖、塔爾寺互助土族二日游
線路:西寧—日月山—青海湖—原子城紀念館—西寧—塔爾寺—互助民俗村。
行程特色:青海湖的不同的季節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當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遼闊的草原披上綠裝的時候,青海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氣爽,景色十分綺麗。遼闊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鋪上一層厚厚的綠色的絨毯,那五彩繽紛的野花,把綠色的絨毯點綴的如錦似緞,數不盡的牛羊和膘肥體壯的驄馬猶如五彩斑駁的珍珠灑滿草原;湖畔大片整齊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瓊漿在輕輕蕩漾。
行程安排:第一天:西寧--青海湖--西寧早餐後赴青海湖——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途經湟源峽谷、湟源縣、日月山、倒淌河、美麗的金銀灘草原和原子城——中國第一顆氫彈和核子彈的研究基地,晚返寧。(宿:西寧市)
第二天:西寧--塔爾寺--土族風情園--西寧早餐後赴藏傳佛教,黃教的發源地——塔爾寺,欣賞藏藝三絕“酥油花、壁畫、堆繡”。赴土族風情園,欣賞土族的安昭舞、輪子秋,品嘗青稞美酒和特色小吃。
旅遊時間
當地是青海湖附近地圖每年6月左右西寧會有鬱金花節,在原子城(西海鎮)會有王洛賓藝術節,羔羊節等。還可以在去青海湖的路上繞道去原子城看看,這裡以前是兩彈的研發地,可以看到很多有關核子彈的紀念物,這裡離青海湖很近,出了西海鎮走東環湖路可以直接到青海湖,但去151較遠,走這條路沿途有“觀景台”“班禪行院”“沙山劃沙”(可以去嘗試,一般從山頂劃一次20元左右)“海神廟”(藏族人祭海的一個地方)等地。也是不錯的選擇,走東環湖路,離沙島也很近,沙島上有好都沙雕。
5~6月間鳥島鳥蛋遍地,繼而幼鳥成群,熱鬧非凡,數里之外,鳥鳴聲可傳入耳際;充滿生機。是青海湖觀鳥最好的時候。
7月~8月的青海湖邊將不但盛開大片的油菜花,而且黃色的花海和一望無際的藍色湖水相配襯,景色絕佳。青海湖邊是遊人最好的紮營地,那時的氣溫不過18℃左右,氣候涼爽宜人。
同時環湖賽從2002年開始,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舉行。經國際腳踏車聯盟批准,環湖賽為2.HC級,是亞洲頂級賽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國際性公路腳踏車賽。僅次於環法賽、環義大利賽、環西班牙賽等職業巡迴賽。每年比賽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20支左右運動隊1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總距離1300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賽程9天,獎金總額25萬美元。比賽線路設計以碧波浩瀚、鳥翼如雲的青海湖為中心,並向周邊地區延伸,沿途自然風光雄奇壯美,旖旎迷人。
旅遊參考
去鳥島最通常方法是從西寧乘汽車過去,長江路和西關大街路口設有售票點;另外,西寧的青海交通旅行社每天都有去鳥島的汽車,每人收費130元(不包括一伙食費和門票),早上七點出發,晚上十點回來;當然,你也可以租豐田麵包車去那裡(租金約在1200元左右)。途中經過日月山時,可讓司機停一停車,那裡有一些宗教膜拜地和塔可以看看。
青海湖食宿:青海湖附近的帳房賓館,但住宿條件不是很好。
離黑馬河鎮50分鐘車程的地方有鳥島賓館,帶浴室的雙人房40元/人,還算乾淨。從該賓館繼續往前15公里就是兩個觀光點:海灘和鳥島。
到青海湖景區旅遊一般都住宿在鳥島賓館,也可以自備帳篷在湖邊過夜。鳥島賓館價格標準間168元/天,環境一般,周邊有其它旅社,三人間15元一床。據說能在湖邊管理人員住的房間裡留宿,就在湖邊,當然得和他們搞好關係,不用錢(比較困難,看交際手腕)。
當地的青海湖帳篷賓館是2星級賓館。距日月山倒沿河景區30~50公里。房間類型有:蒙古包280元/間;甲等雙標間240元;160元的標間沒有衛生間;另外還有三人間90元、四人間80元,都是公用衛生。
在鳥島附近還有一些當地人經營的帳篷賓館,其實就是在帳篷裡面搭幾張床鋪,提供簡單的膳食
費用:青海湖門票旺季100元,4月15日到10月15日;淡季為50元10月16日到次年的4月14日。乘坐遊船45元,冬季不呢能坐船。日月山門票25元。海灘門票22元;鳥島門票100元左右。沙島100元左右
提示:湟魚本是青海湖特有的魚種,近年來,由於地質生態變化以及人們的大量捕食,湟魚資源正面臨枯竭的危險,當地政府已下令禁捕。與此同時,漁政部門還與環湖各餐館、飯店簽訂了“禁止銷售青海湖湟魚及其製品”的協定書。如果在湖邊有人向你兜售湟魚,那一定是非法所得,敬請注意。
酥油茶不太適合內地人腸胃,不能多吃。
土特產:
甑糕 - 是陝西關中地區傳統早點食品,是以糯米和紅棗為原料製成的一種甜糕。其特點是:棗香濃郁、軟糯粘甜。而且大棗還具有益氣補血、養腎安神之功效,是一種滋補養身食品。
肋巴 - 很多旅遊者會對西寧一種獨有的叫“肋巴”(Kebab)的烤肉印象非常深刻。這是一種先把羊排骨煮到半熟,然後再刷上醬,在炭上燒烤的風味肉串,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土耳其烤肉,甚至Kebab這個詞也是源自土耳其語。
小貼士:坐車從鳥島管理處到觀鳥台12元,(距離是17公里,估計還能低很多)從停車處騎馬來回5元(不足兩百米,不可上當)。坐遊艇每人10元,2人以上起航。騎馬照相10元左右,可討價還價。
交通概況
取道青海,鐵路是途經蘭州入青海的,旅途十分漫長,但也可踏著絲綢之路的線索,瀏覽沿途風光。飛機好多地方沒有直達,要倒機,不方便。
公路
青海湖北岸的315國道條件良好,南岸公路條件同樣較好。
從西寧和格爾木每天都有好幾班開往拉薩的臥鋪班車,經過茶卡鹽湖和青海湖,你可以在西寧問清大致經過的時間。想在青海湖多呆的話,你也可以在西寧包車去青海湖,桑車要400元。也可以在西寧參加青海湖一日游,費用70~100元/人。
從西寧長途汽車站做長途汽車到離鳥島約50公里的黑馬河,時間要將近5小時,20元左右。然後再租當地的小麵包車去鳥島,費用大約是50元/車。
西寧到青海湖的公路距離約80公里,4小時的車程,途經日月山,在青海湖旅遊區看日落,夜晚可宿青海湖。環湖一周約400公里。
每天早上7點45分,從西寧火車站南邊的長途汽車站會有去青海湖西邊的鳥島的中巴,票價35元。
西寧有很多旅行社在火車站和旅店裡招徠去青海湖鳥島的生意,一般一日游的費用在100元左右,二日游的費用在180元左右。裡面不包括食宿及門票費用。在5月到9月的旅遊旺季,每天都會發車。
鐵路
青藏鐵路的車站與村鎮之間一般較遠且火車很少(單向每天3次)。
上海到西寧的直快375、377,全程約41個小時。
北京到西寧的特快75次,運行約33個小時。
鄭州到西寧的直達1101次,下午是2:25開車,第二天中午1:30到站
成都到格爾木的1048次途經西寧,運行26個小時,17:25至第二天的19:20到達西寧。
乘火車在哈爾蓋下車,可以達到青海湖的南岸,但是由於鳥島在北岸,這樣的選擇也不是很好。
『注意』現在的西寧車站不允許進站接人,所以不管是旅遊還是探親最好不要帶太多的東西。
從西寧至青海湖僱車站職工的機車去湖邊,盡情領略青海湖的湖光山色。
另外的辦法是自己租車去青海湖,環湖的費用需要約800~1000元。
面積增加
作為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和重要濕地,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變遷的“指示器”和“調節器”。近幾十年來,受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影響,青海湖面積萎縮、生態系統退化,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
2004年,青海湖水體面積縮小至四十多年來最低點。據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衛星遙感中心數據顯示,2004年青海湖水體面積為4186平方公里,2008年青海湖水體面積較2004年同期,增加了131.69平方公里,是面積逐年增加以來,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今年6月至7月中旬,由於青海湖周邊大部分地區氣溫正常,使得水面蒸發量較為穩定,僅青海湖主要支流布哈河上游天峻一站在6月份的降水較往年就偏多13%。其次,今年1月份至3月份青海湖流域大範圍的降雪天氣後,山區積雪融水注入青海湖,使得今年青海湖水體面積得以連續增大。此外,近年來我省加大了對青海湖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作的力度,並開展了人工增雨工作,使降水量增加,青海湖流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據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最新的遙感監測結果顯示,青海湖面積持續8年增加,目前面積為4354.28平方公里,比歷年同期增加58.54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