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
邛海之名,見於《漢書》:“邛都南山出銅,有邛池澤”;《後漢書》:“邛池南人以為邛河,縱廣二十里,深百餘丈,多大魚………”
南朝梁代的李膺著《益州記》,其中有邛都縣下有一姥所飴之蛇為其報仇的故事,“是夜,方四十里與城一時俱陷為湖,土人謂之‘陷湖”。後來又有西昌知縣胡薇之編撰《西昌縣誌》“元鼎初地震,縣陷為淤澤”的記載;以至於後來又有《新唐書·五引志》“兩州地震,晝夜八十。壓死百餘人,地陷者三十里”的記載;以至於後來又有明代《瀘山碑記》“迨至嘉靖年間,地震坍塌,段氏所施之田,盡皆化為滄海”的記述;以至於後來又有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水涌地裂,陷下四五尺,衛城外城若浮塊而已……陷河之說殆是實然”的記述;以至於後來又有周詢《蜀海叢說》“寧遠府城於鹹豐、同治間地震,全部陷入地中,成為巨漫。今之府城則震災後另闢地修築者”的記敘;以至於後來又有《澳門日報》1987年在《邛海滄桑》中"17世紀中期發生一次大地震,建昌城陷為海”的記敘。
形成原因
邛海是怎么形成的呢?在這個問題上,眾說紛紜。諸如牛軛湖說、古彎曲湖殘餘說、安寧河東南流的古河道說、堰塞湖說;不過,影響最大的算是邛海地震下陷說了,邛海地震下陷說,始於古籍《後漢書.西南夷列傳》: "邛都夷者,武帝所開,以為邛都縣。無幾而地陷為淤澤,因名邛池。南人以為邛河。"之前的《漢書》.《漢書》之前漢武帝時代的司馬遷著《史記》,都沒有"邛海地震下陷說"。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只說:"於是過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還報命。"邛,即指西昌,他到了西昌,因而有了如上記載。司馬遷,著述以嚴謹、翔實著稱,對"邛海地震下陷"這樣大的史實,是肯定不會忽略不記的。
如此眾多一致的邛海地震下陷說,那邛海的成因是"地震下陷"無疑了吧?但是,有些地質和水利專家說,以上所記是不可全信的。 前面說及司馬遷著《史記》,未有隻言片語關於西昌"邛海地震下陷"的記載,而後來著《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未到過四川,更未到過西昌,其籍貫又遠在河南順陽,所論可靠與否,還是個未知數;同時,《後漢書》也有"豪帥放縱,難得制御"的說法,這說明當時漢朝的統治者在當時還未完全征服其他民族。在這樣的情況下,官府建築不可能設在城外,大墳堆西漢遺址,很有可能就是當時邛都所在。舊址既在,邛海地震下陷說就難以成立。知府牛樹梅的《西昌地震紀變》詩,描繪了1850年西昌大地震後的情形:"坤維夜半走奔雷,山嶽震盪海波頹。床榻如舞人如簸,萬家棟屋枯葉摧","遲明一望滿城平,欲辨街衙誰能曉",這裡,並無全城下陷成湖的描寫;從20世紀80年代邛海周邊發現的一批新石器遺址及出土的陶器、網墜等說明,至遲在史前邛海即已形成,西昌城遺址以及出土文物,也說明了"地陷成湖說"的不能成立。
地震是很有可能"城陷"的,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但不是全部。西昌確是地震多發區,有記載的7級以上大地震,就有這么幾次:公元前116年,震級達8~9級;公元1536年,7.25震級;公元1850年,7.5震級。但是,不能因為西昌過去多地震,並時有地震,就先人為主地認為邛海是地震下陷形成的。那邛海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至於牛軛湖說、古彎曲湖殘餘說、安寧河東南流的古河道說、堰塞湖說,都有一定的依據,但並不十分充足,所以還不能算是確證。
總之,邛海成因眾說不能完全成立。邛海的成因仍然是一個千古未解之迷,還有待地質和文物、考古專家的進一步考證確認。
主要水源
如此大的集水面積,其水源來自何處?據專家考證,邛海水源有四:一是邛海水面31平方公里的大氣降水;二是流入邛海各溪流及其區域範圍的地表徑流;三是邛海外沖積層間的地下徑流;四是岩溶及其岩裂隙水補給。
生態特徵
邛海處於中營養水平,2009至2011年已呈現富營養化狀態,污染元素的泥沙、氮、磷;年均水溫17.8℃。邛海湖內有40多種魚類,其中有特有的白魚、鯉魚、大蝦、螃蟹等。秋末冬初有19種候鳥攜家眷來此過冬。雖然地處高原,但其魚類區系都是由中國江河平原區魚類組成,與青藏高原特有的裂腹魚類和條鰍組成的魚類區系相異,與同屬金沙江水系的程海魚類區系相似,現有魚類中紅尾副鰍、短尾高原鰍、中華倒刺䰾、雲南光唇魚、岩原鯉和白緣“魚央”等為廣泛分布於長江上游的種類,鯉、鯽、西昌白魚和中華倒刺䰾等,13種在雲南的程海都有分布,泥鰍和寬鰭“魚昔”等17種為廣泛分布於長汀中、下游的種類在邛海魚類中僅有白魚,鯉和紅鮊等幾種魚類在形態特徵上具有明
形態描述
邛海湖形似蝸牛,頭在西北的海河出湖口—帶,湖長11.5公里,最寬5.5公里,平均寬度2.7公里,湖岸線長35公里,湖盆為鍋底形,湖岸到湖心深度變化很大,大多數水深在15米以上,湖泊最大面積3lkm2,(水面標高1509.28m),最低水位時面積為28.5km2(水面標高1507.14m),流域集水面積為309km2,容積為3.2億立方米;湖底泥是由暴雨徑流沖刷地表土入湖沉積所致,為紅棕色細泥;較大的河流有邛河、官壩河和鵝掌河,其中官壩河集水面積較大,能維持終年有水。
景色體現
邛海如同我國一些高原湖景一樣,以恬靜著稱,景色四季各異,春日天光水鈀,上下一碧,一片浩翰波光閃耀在蒼山碧野之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岸邊柳眉桃腮,燕語呢喃。夏日湖水盈盈,彩霞耀眼,山寺漁村,相映生輝。秋日天高氣爽,落霞孤鶩,秋水天長,使人流連忘返。冬季天淨水明,紅楓翠柏,倒映湖面。午後起風,海浪奔涌,似白鵝嬙戲于波濤上。
誘人的邛海景色,與西昌晚間皎潔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多詩意情懷。如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瀏覽邛海後對其景色大加讚嘆,興奮不已,並在其遊記《馬可.波羅遊記》中寫道:“碧水秀色,草茂魚豐,珍珠碩大,美不勝收,其氣候與恬靜遠勝地中海,真是東方之珠啊。”
再如原教中央大學授朱契游邛海後也寫道:“我曾泛舟西湖、鼓棹洞庭、橫絕太湖、登臨鄱陽,覺得洞庭雄闊,鄱陽奇偉,太湖深秀,西子濃妝,邛池淡抹,各有千秋,邛池尤以恬靜見勝。”邛海景色由此可見一般。
景點介紹
邛海不僅景色秀美,還有眾多美妙的民間傳說,更烘托出它的神秘和美麗,如李膺《蓋州記》和《太平御覽》等著述中均有不少記載。邛海湖內有40多種魚類,其中有特有的白魚、鯉魚、大蝦、螃蟹等,秋末冬初有19種候鳥攜家眷來此過冬。湖畔現有邛海公園、觀鳥島濕地公園、邛海賓館 、新沙灘漁村、蓮池、月亮灣、陽光度假村、蘿莎玫瑰園、天下第一缸、青龍寺、老海亭遺址、核桃村觀賞園和省體委水上運動學校等景點。
門票價格
西昌邛海濕地要收費了。預計從2015年5月1日起,西昌邛海國家濕地公園1、2、5、6期將實施封閉管理,加上之前已經收費的3期,邛海濕地除4期外將全部收費。記者從邛瀘景區管理局獲悉,濕地封閉後,將劃分為4個單獨景區,實行分期售票,預計門票價格為55元/人、通票220元/人,本地市民有優惠並可辦理年卡。管理部門表示,收費經過了慎重考慮,目的是更好地保護邛海濕地和邛海水源,控制遊客數量,減少人為破壞,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財政負擔。
濕地收費除4期外全部封閉管理2015年3月12日,在西昌市2015年3月新聞發布會上,西昌邛瀘景區管理局副局長黃建群對邛海濕地封園管理的必要性及進展情況,向媒體進行了通報。據介紹,西昌力爭在2015年5月1日,對邛海濕地1、2、5、6期實施封閉管理。圍牆正在施工,門票系統等設備正在採購中。
邛海濕地恢復工程一共分為6期,占地超過2萬畝,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濕地。其中,3期於2013年9月開始收費,1、2、4期以及2014年新建成的5、6期濕地為免費遊覽。也就是說,從2015年5月1日開始,除4期外,邛海濕地1、2、3、5、6期,都將進入收費模式。
黃建群介紹說,濕地封閉後,將實行分期售票方式。其中,1至2期為一個單獨景區,3、5、6期濕地分別為3個單獨景區,預計每個景區的門票價格為55元每人,通票為220元每人。同時,對涼山州居民,推出了“太陽卡”和“月亮卡”。“太陽卡”為終生卡,限本人使用,費用為1600元;“月亮卡”為年卡,限本人使用,時限為一年,費用為300元。此外,本地市民在早上8點前和晚上6點後可憑本人身份證免費進入。不過,具體的收費爆標準和細則,要等物價部門批覆後才會公布。
市民爭議遊客願不願意買賬其實,從2014年就傳出了邛海濕地將全部收費的訊息,此舉得到證實後,也在當地引發了市民和網友的較大爭議。爭議的焦點集中在,濕地該不該收費、收費是否太貴、會不會因此影響西昌旅遊等。
2014年,邛海濕地成功創建為國家濕地公園。2015春節,西昌迎來197.63萬遊客,不少遊客對西昌的濕地美景大加讚賞。有西昌市民擔心,感覺濕地收費55元有點貴,就像收費的3期一樣,可能很少有遊客會願意花錢進去遊覽,以至遊客數量減少,這樣不利於西昌旅遊的持續發展。不過,也有不少市民表示贊同收費,認為節假日濕地遊客數量太多,濕地環境遭到了一些遊客不文明行為的破壞。
遊覽指引
邛海四周有月亮灣,觀海灣,青龍灣等景區,均為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