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紙

西山紙

西山紙完完整整地傳承了蔡倫造紙工藝,西山紙取材於龍棲山的上等原料--嫩毛竹,故西山紙也被稱作"竹紙"。


簡介

秀山靈水的龍棲山位於福建省將樂縣,據《中國書法工具手冊》記載,將樂是我國最早生產毛邊紙的地方之一,其中"西山紙"最負盛名。據《福建通志》記載,西山紙始於唐宋,盛於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紙質細膩,冰清玉潔,書寫清晰,具有"西山玉紙"之美譽。

通往造紙處的竹林小徑

西山紙的製作步驟

西山紙完整地傳承了蔡倫造紙工藝,它取材於龍棲山的上等原料--嫩毛竹,故西山紙也被稱作"竹紙"。 西山紙製作工序十分繁複,需經砍嫩竹、斷筒、削皮、撒石灰、浸漂、醃漬、剝竹麻、壓榨、匕槽、踏料、耘槽、抄紙、乾紙、分揀、裁切等28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須精工細作,馬虎不得。
每年穀雨至立夏期間,紙工們上山砍嫩竹。將嫩竹斬成近2米長2厘米寬的柵子,捆束成把。放入湖塘,在每一層柵子上撒一層石灰,灌水浸塘。
剝竹麻
兩三個月後,待柵子熟透變黃,糜爛,紙工們取出竹料洗淨,再放進湖塘,引來泉水漂洗。接著將竹料剝去竹節和內外兩層皮,放入竹料槽內。
踩料
踩料是造紙中最為辛勞的一道工序,紙工兩人一組,光著腳,手握吊索,反反覆覆,把竹料均勻地踩成細緻的紙漿。紙漿通過管道進入紙槽,兩位紙工配合協調,手持一塊抄紙簾放進紙槽,盪料入簾,提起,帘子濾去水,只留下一層薄薄的紙漿。把紙漿翻轉倒扣在木板上,揭起帘子,就分離出一張濕紙。

抄紙
 抄紙
經過抄紙,一張張濕紙厚厚地疊在粗重的紙榨上,被榨去了水分。隨後,紙工還得用鉗子從紙頭處將粘連在一起的濕紙一張張鉗開。
焙紙
最後,一張張濕紙被送到焙紙房,焙紙工用刷子把牆刷濕,按順序將濕紙貼在焙壁上,待焙乾,又一張張揭下。乾紙齊齊碼在一起,裁切勻稱。等這最後一道工序落幕,冰清玉潔的西山紙才算正式出爐了。
從繁瑣的工序中磨礪出來的西山紙,細膩柔韌,潔白如雪,呈現出獨
焙紙
特的文化魅力。其吸水性強,色澤穩定,既可用於修復、印刷古舊書籍,又可用於書法、裝裱,極具古色古香的意韻。千百年來,紙質優良的西山紙聲名遠播,飲譽海內外,清代時一度出口日本、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當年,乾隆皇帝編《四庫全書》時,曾命欽差大臣到將樂調紙印刷;抗日戰爭時期,西山紙調永安印刷《中央日報》;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國家出版局編印《毛澤東詩詞》線裝本及重要歷史資料,用的也是"西山紙"。
西山紙印刷出版的《毛主席詩詞》
世事變遷,繁華褪盡。如今,盛極一時的手工造紙悄然沉寂了。然而,在龍棲山這片原始密林里,這一座古老的造紙作坊依然默默坐守在時光里,成為中國手工造紙技術的縮影。它仿佛一塊靈動的"文化化石",在這裡堅強地守望著,守望著一種信念,守望著過去和未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