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回民街

西安回民街

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區,是西安特色小吃最集中的街區,也是來西安必去的地方。其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西安回民街作為西安風情的代表之一,是回民街區多條街道的統稱,由北廣濟街、北院門、西羊市、大皮院、化覺巷、灑金橋等數條街道組成,在鐘鼓樓後。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近300種特色風味小吃是讓人流連忘返,欲罷不能的魅力所在!街區內眾多街道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清真飲食城、民族購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區“相映成趣”。

基本信息

街道歷史

圖片描述
回坊風情街在鼓樓的邊上,是回民區的一條街道,長約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點是青石鋪路,綠樹成蔭,路兩旁一色仿明清建築,或餐飲,或器物,均由回民經營,具有濃郁清真特色。歷史街區內有10座年代不一、大小各異的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化覺巷清真大寺。走在街區內,隨處可見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穆斯林建築風格相融合的商業網點,民族服飾、工藝品、清真副食、餐飲店和回民小吃店撲面而來。
據說回民街過去是商業繁華之街,商賈雲集,風光無兩,街上名店鱗次櫛比,名產馳譽全國。據說有108家糧行,有宰牛、宰鴨的數10位,無論是不是趕集,都熱鬧非凡。矮矮的民居屋頂,如蜘蛛網一樣的電線,四通八達縱橫交錯,卻又那么觸手可及:觸到的是木板里遺留的草根氣質,但那種人聲鼎沸的鼎盛場面,早就無法企及。
這條街的歷史也已經很久了,據說,原來國外的使節和來長安做生意的商家們聚居在這裡,不斷地繁衍生息,坊上人大都是這些古老移民的後裔。他們用自己的宗教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在漢人占主流的社會中,頑強地堅持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圈子,他們的血液中還保留著精明商人和貴族的遺傳因子,一直到了今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這裡就曾經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迎來了回民的先民——來自古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人、使節、學生。歷史記載,許多人沿著絲綢之路來到繁華熱鬧的長安城後,在這一區域經商、留學和做官,一代代繁衍生息。今天,這裡成為6萬多回族穆斯林民眾的聚居區。作為伊斯蘭文化的傳承之地,這一區域今天仍然有唐代含光門、明代西城門樓群、眾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道教城隍廟、佛教西五台、喇嘛教廣仁寺等眾多文化遺蹟。街區內眾多街道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清真飲食城、民族購物中心和清真寺、回民生活區“相映成趣”。

景點介紹

西安回民街西安回民街
回民街作為飲食集中的街區而出名,這裡雖然被當作了針對外地遊客的旅遊點,但其實當地居民一直把這裡當做吃小吃、逛街休閒的主要場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飯納涼消磨時間的市民的更多。其實整個“回坊”地區都是飯館林立,各種各樣的清真食肆與攤點密密麻麻連成一片,其中不乏當地人最認可的老字號小店。“回坊”地區除了北院門、大學習巷、西羊市外,還包括大皮院、東羊市、北廣濟街、橋梓口等一大片區域,老西安把這一帶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尋最平民最真實的西安生活。不過後幾個地方要從回民街向深處走得遠些,不容易找到,外地遊客相對較少。
晚上的回民街有著與白天不同的精彩,整條街被濃厚的市井氣息籠罩,道路兩旁遍布掛著電燈、汽燈的各種攤鋪,主要販賣糕餅、乾果、蜜餞、小吃。這些小攤後面則是許多經營當地風味小吃的飯館,人多時不光店裡人滿為患,連店門口也會擺滿桌椅。烤肉串、涮牛肚的煙火在不甚明亮的燈光下瀰漫整條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邊逛、邊吃,看到小攤上中意的東西就和攤主還還價。還可以到鼓樓廣場的座椅上歇歇腳,看賣風箏的小販把數十米長的風箏一直放到馬路對面的高樓頂上。一切都充滿真實熱鬧的生活熱情

住宿介紹

西安回民街西安回民街特色小吃
西安是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遊覽參觀,市內有各種不同檔次的飯店和賓館,住宿十分方便。在西安市火車站及汽車站附近,就有不少的賓館可供普通遊客住宿,雖然不是很豪華,但也乾淨舒適,而且價格不貴,一般都在百元以下。市內還有很多的旅遊定點飯店,套間和標準間客房內一般有衛生間電話、和電視。普通標準間客房價通常100元至200元不等,淡旺季價格有所浮動,大部分飯店可為住店客人代訂飛機票、火車票,非常方便。

交通信息

乘坐4、7、15、32、43、45、201、205、206、215、218、221、222、251、300、604、611、612、612區間、K630、K706、游8(610)路公交在“鐘樓”站下車即到。

美食介紹

西安回民街西安回民街特色小吃
西安具有濃郁的西北風情肉夾饃、羊肉泡饃、涼皮、岐山面、餃子宴,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陝西名吃。在西安城內經營羊肉泡饃的餐館很多,幾乎每一條大街上都會有幾家專門的羊肉泡饃館,其中最有名的無疑要算老孫家羊肉泡饃了,此外,同盛祥牛羊肉泡饃館、西關牛羊肉泡饃館、鐵志明(賣牛羊肉)等也久有盛名。西安坊上人擅長小吃製作,他們較完整地保留了傳統清真飲食風味,且用料考究,製作精細,甜鹹辣葷素搭配,品種眾多,為全國清真小吃之冠。牛羊肉泡饃、臘牛羊肉、燴羊雜、粉蒸羊肉、蜂蜜涼粽子、盛氏釀皮、羊肉餅、八寶甜稀飯、糊辣湯、涼皮、米皮、擀麵皮、羊肉水餃、韭餅、酸湯水餃、灌湯包子、牛肉拉麵、鏡糕、甑糕、羊肉臊子餄、黃桂柿子餅、蛋花醪糟、水盆羊肉、芝麻燒餅、蔥油餅等數百種小吃應有盡有。

特色餐館

老孫家:東關正街西段
春發生:南院門20號
同盛祥:鐘鼓樓廣場
甜唐客:北廣濟街215號
賈三灌湯包子店:西羊市西段121號(在鼓樓後的小吃街上)

灌湯包子

灌湯包子主料選用牛、羊肉和肋條肉,用羊骨頭熬成的湯和調料湯打肉。蒸熟後具有“皮薄如紙,餡嫩含湯、調料香濃”的特點。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響、字號亮的西安清真著名風味小吃。
賈三依靠著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祖祖輩輩傳下的敬業精神,歷經三年初創,五年立基,十年的潛心發現,二十年的不斷出新,創製出了“灌湯”形式、以“賈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賈三灌湯包子”的價值和意義,不只是拘泥於為西安食苑填空補缺的層面,他的“灌湯包子”蘊藉著許許多多令世人思考的東西。
傳統的小吃多是以“頂盤挑架”、“沿街呼號”形式買賣,進一步發展也就出現了“明鍋亮灶”“前店後家”的店鋪和街市格局,而賈三灌湯包子是以“集團化”“產業化”的行銷思路進入市場的。賈三名下有自己的專業研究隊伍、行銷策劃隊伍和產業開發隊伍。可以說,賈三以“”灌湯包子“”響名享譽,同時,賦予“灌湯包子”無限的價值和意義。賈三本著中國文化“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傳統理論,用小小湯包做出了無限大的事業。
縱觀全國小吃行業,會發現西安有小吃多,品種全,花樣多等特色,但真正具有“西安特色”的卻未必很多;大都是家常化、粗食化、雜食化的行銷品種,缺少具有鮮明個性的、品質優良的小吃品牌。賈三是西安小吃苑的一朵奇葩,夠得上貨真價實,也夠得上獨道獨行;他在展示西安小吃區域特色的同時,更多展示了西安穆斯林飲食文化的特色
進了位於西安回族聚居區的北院門仿古一條街,在古雅端周的牌樓和廊棟之間,你會很容易地找到“賈三灌湯包子”的金字招牌,你會感受到一份撲面而來的熱情和周到;店裡四壁懸掛著許許多你很熟悉的名人、名家的題詞和照片;這時,你會驚異地發現幾乎全國的名人都光顧、品嘗過“賈三灌湯包子”;而且你會從中發現在賈三的行銷思路里,文化品味和文化品格占有很大的比重。只有在“賈三灌湯包子”的店堂里,你才能真正地發現:包子的文化和文化的包子。

牛羊肉泡饃

西安回民街特色小吃西安回民街特色小吃
號稱“陝西一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詩經》中有“朋酒斯饗、曰殺羔羊”之語。羊肉泡饃余香滿口、回味無窮,受到來西安的眾多國際友人的讚譽。牛羊肉泡饃差不多是公認的西安小吃之最了(傳播面最廣、最具特色)。吃泡饃,西安的老吃客講究到回民坊上去。有時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那一大碗端上來卻濃香四溢。
泡饃講究用手掰。進了泡饃館,要上兩、三個饃,洗乾淨手,就找個地方坐下細細地掰。說是饃,其實是半發麵餅,每個二兩,用白面和好烙的半熟。把陝西著名的大老碗放在膝上,餅先分成幾塊,再慢慢掐成小指甲蓋大小的碎塊。掰好之後用手在裡面抓揉上幾下,讓附著在碎塊之上的粉末散落下來,這樣煮出的饃才會汁濃味厚。然後用夾子夾上號,端去大師傅那裡加工。明眼的師傅一看到這種掰法,就會明白懂泡饃的老吃客來了,煮饃時也會分外用心。
如今的生活節奏變快,泡饃館大多與時俱進,添置了一台攪拌機,可以把饃迅速加工成均勻的小碎塊,年輕一代大多喜歡這種改進。但老食客們永遠都對這種加工方式嗤之以鼻--花了大功夫掰出的饃,手工撕開的斷面加大了與湯的接觸面積,會煮得更入味,這樣才配得上那一鍋老湯。
合著饃一起煮的,有筋道的冬粉、新鮮的蒜苗和幾大片鹵羊肉,羊肉入口鮮嫩酥爛,芳香四溢。做肉的店家多在後院土中半埋著十幾口水缸,裡面是各家密制的調料熬煮出的湯汁。先要把備好的大塊生牛羊肉在湯汁中浸泡兩天左右入味,然後再撈出置於大鐵鍋的老湯中,加入十幾種香料同煮。等肉煮到六、七成熟時,在同一口鍋中加上木架子,肉離湯置於其上,改文火,蓋上鍋蓋蒸一夜。第二天早上蒸好的肉就可拿去做泡饃了。煮肉蒸肉的汁水,勾兌之後,就是煮饃時用的湯底。這樣作出的肉,怎會不酥爛鮮香?
煮好的饃端上桌,看不到熱氣,但碗卻摸著燙手。用筷子在一角撥開,熱氣才攜著香氣撲面而來。碗的上面浮著一層油,封住了熱氣香氣,這是西安人發明的保溫妙法。吃泡饃時不能攪動,要一直沿著碗邊用筷子慢慢撥到嘴裡,不然湯會泄、熱氣會跑。真正的吃客,一碗饃吃到最後還是燙嘴的。

小吃信息

西安鏡糕:陝西的傳統小吃,以糯米為原料蒸製而成的形狀似圓鏡的糕。經營鏡糕者多系攤擔叫賣。清朝有詩云:“柳蔭槐下清晝長,鏡糕擔子亦生香”的詩句。還沒進回民街,在鼓樓的下面就有很多賣鏡糕的小車,鏡糕放在很小的籠屜里,很小,上面有紅紅綠綠的調料,要吃的時候會再給蘸上芝麻和糖。

金線油塔:形如縷縷金絲盤繞,層層塔樓相疊而得名。食時輔以蔥白甜麵醬、並與杏仁甜漿配合,別具風味
酸梅湯:這個說成是西安的小吃應該是有點牽強,不過在回民街裡面很多家都有賣的,而且多為店主自己買的梅子直接熬制的。
甑糕:又名水晶龍鳳糕。以糯米、紅棗為原料,相間疊放,鋪三四層。用大、小火蒸熟。色澤鮮艷,紅白相間,粘甜味美。是關中地區的傳統早點食品,以糯米和紅棗為原料製成的一種甜糕

保護狀況

為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方便回族民眾的宗教日常生活,保護街區的歷史風貌,西安市政府從1991年就開始對歷史街區內的部分街道進行改造。1997年,挪威首相和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簽定了一個中、挪合作的協定,其中有一個內容就是西安回民歷史街區的保護。由挪威出資500萬元,國家科委和西安市、省上給一定的配套資助和支持,共同啟動了西安回民歷史街區保護項目。榮獲2002年度聯合國教科文企業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化覺巷125號院落就是這次中、挪合作保護、維修的成果。這是一座已經有200多年歷史的標準的小四合院,青磚黛瓦、雕樑畫棟、古色古香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化覺巷清真大寺位於街區化覺巷內,始建於唐玄宗天寶元年,距今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後經宋、元、明、清的幾次重修和擴建,逐漸形成了規模宏大、樓台亭殿布局緊湊和諧、莊嚴肅穆的具有明清風格的巨大古建築群。其建築風格體現了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有機統一,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國式清真寺之一。全寺分5進院落,占地13000平方米。經過政府和寺院前後30年的重修,不僅保持了寺院的原貌,而且還新增了不少與寺院風格相一致的明清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