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桂西壯族自治區
桂西壯族自治區,廣西舊地名,是1952年12月建立的相當於行政公署一級的行政區域,成立時下轄宜山、邕寧、百色3個專區,共34個縣,即當時的羅城、環江、河...
人口 沿革 -
壯族
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桂、粵、滇、黔、湘等地,是嶺南一個歷史悠久的土著民族。舊稱(僮zhuàng)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寫作“...
歷史沿革 分布 經濟 文化 飲食 -
壯族多聲部民歌
壯族多聲部民歌一般指廣西壯族二聲部及三聲部民歌的聲部數量及演唱形式。以馬山、上林的壯族三聲部民歌為代表。壯族三聲部民歌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信息 背景資料 簡介 歷史 分布 -
左江壯族民歌
左江壯族民歌流傳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左江流域地區(市、縣),分為唱詩、童謠、山歌等種類,其中“唱詩”又分為大新的高腔“詩雷”、“詩三句”,天等的“唱西”,...
遺產信息 簡介 大新高腔“詩雷” 寧明山歌 龍州山歌 -
壯族銅鼓鑄造技藝
銅鼓是我國南方濮、越人創造的一種打擊樂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歷史,以廣西數量最多,分布量最廣。最初銅鼓是作飲器之用(即釜),後才演變為敲擊樂器。作為一...
遺產信息 簡介 歷史 鑄造工藝 工序 -
壯族山歌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但它無...
簡介 種類 詩謅 詩曲 格律 -
壯族芒那節
壯族芒那節,是隆安縣六月初六的節日,這一節日來源於壯族先民古駱越人的稻神祭活動,它也是稻神祭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簡介 活動 歷史 傳承 -
壯族銅鼓
銅鼓是中國古代一種打擊樂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歷史,以廣西數量最多,分布量最廣。最初銅鼓是作飲器之用(即釜),後才演變為敲擊樂器。據裴淵《廣州記》和劉...
外形 鑄造者 類型 鑄造法 蛙飾銅鼓 -
廣西[中國華南自治區]
廣西,簡稱“桂”。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首府南寧市。得名於古地名“廣信”,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壯族民族風俗
壯族以農業為主,馳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壯族地區素負盛名的特產。 大米、玉米是壯族地區盛產的糧食,自然成為他們的主食。 糯米常用做糍粑、粽子、五色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