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西坪,古稱棲鵬,寓大鵬在此棲息之意,後諧音改為今名。五代置縣之初,西坪隸屬積德鄉崇信里,元襲宋制。明清為崇信里。民國初期,沿用清制。民國21年(1932年)10月,崇信里改為新崇龍區,民國25年(1936年)7月為第四區,民國30年(1941年)1月更名為第三區,民國31年(1942年)4月為崇新區。民國34年(1945年)3月,屬崇新區(西洋鎮和寶溪鄉部分),同年10月撤區調整為西洋鎮和寶溪鄉。1949年,西坪先為崇新區(轄西洋鎮、寶溪鄉);1950年4月,分為第七區(駐西坪村)和第八區(駐珠洋村);1955年9月,易名為西坪區(轄13個鄉)和珠洋區(轄14個鄉);1956年5月,撤銷珠洋區並為西坪區,1958年2月,設西坪鄉、寶山鄉;1958年10月1日,成立西坪人民公社,轄區面積擴大,包括現西坪、虎邱、大坪、蘆田、尚卿等地;1961年8月,再次調整為西坪區,下轄14個小公社;1965年4月撤區為西坪人民公社,虎邱、尚卿從西坪析出設立公社;1984年4月改為西坪鄉;1992年8月改制為西坪鎮。
西坪鎮地處安溪縣中南部,戴雲山南麓,位於東經117°50′~117°59′,北緯24°56′~25°01′,東南同虎邱鎮接壤,西與蘆田鎮毗鄰,西南連線龍涓鄉,北與藍田、尚卿兩鄉交界。轄區東西寬16公里,南北長17公里,面積145.5平方公里。距離安溪縣城33公里。五代置縣之初,西坪隸屬積德鄉崇信里,元襲宋制。明清為崇信里。民國初期,沿用清制。民國21年(1932年)10月,崇信里改為新崇龍區,民國25年(1936年)7月為第四區,民國30年(1941年)1月更名為第三區,民國31年(1942年)4月為崇新區。民國34年(1945年)3月,屬崇新區(西洋鎮和寶溪鄉部分),同年10月撤區調整為西洋鎮和寶溪鄉。
1949年,西坪先為崇新區(轄西洋鎮、寶溪鄉);1950年4月,分為第七區(駐西坪村)和第八區(駐珠洋村);1955年9月,易名為西坪區(轄13個鄉)和珠洋區(轄14個鄉);1956年5月,撤銷珠洋區並為西坪區,1958年2月,設西坪鄉、寶山鄉;1958年10月1日,成立西坪人民公社,轄區面積擴大,包括現西坪、虎邱、大坪、蘆田、尚卿等地;1961年8月,再次調整為西坪區,下轄14個小公社;1965年4月撤區為西坪人民公社,虎邱、尚卿從西坪析出設立公社;1984年4月改為西坪鄉;1992年8月改制為西坪鎮。
自然環境
西坪地處內安溪,境內以山地為主,群山連綿不斷,縱橫交錯。地勢高峻,相對高度大,河谷狹窄,水流湍急。海拔大多數在500~800米之間。西坪地勢不平,開門見山,低山連綿起伏,分布在溪流兩岸,坡度緩和。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降雨量2000毫米,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暖和少雨。西坪地勢高低懸殊顯著,地面起伏大,氣候垂直變化明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一丈,不一樣”,“隔山不同風,同時不同雨”,就是各地氣候差異的生動寫照。一年內大部分時間雲霧繚繞,為茶樹生長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鐵觀音、本山等名茶就發源於這片神奇的土地。2002年7月20日,經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組織專家考察,確認西坪鎮為“中國鐵觀音茶發源地”。
西坪鎮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屬高丘陵地帶。最高山峰為暗淡山(又名涵淡山),海拔1265.1米;千米以上山峰有大寶山、歐村尖、南山尖、跌死虎、暗淡山、羊角尖。山峻水急,溪澗下瀉,匯成溪流,經虎邱注入藍溪。
氣候特徵
西坪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6-19℃之間,年降水量在1700-2100mm之間。這裡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季節性變化明顯,具有相對低溫、高濕、多霧的氣候特徵,為鐵觀的生長和優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更難得的是,安溪雖近海,卻有崇山峻岭相阻隔,不受海風侵擾。在整個小氣候區內,茶區終年雲霧繚繞,空氣清新,沒有污染。這種獨特的生態環境,更有利於鐵觀音的生長和優異品質的形成。
境內年平均溫度在16~21℃之間,一年中七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在22~29℃,一月份溫度最低,月平均氣溫在7~12C。最高氣溫的7月份平均為34.2℃,極端最高氣溫在37~39℃,1967年6月29日最高達39C。
多年平均降水量1782.4毫米。一年中以6月份降水量最多;11月份為最少,平均雨量最多月為最少月的8倍多。全年可分為四個降水季節:春雨季(2~4月)降水量220~290毫米,占全年20%;梅雨季(5~6月),降水量500~650毫米,占全年30~32%;颱風雷雨季(7~9月),降水強度大、雨量集中,一年之中,一日最大降水量也出現在這一季節。這一季(三個月)降水量600~750毫米,占全年37~39%;少雨季節(10月至翌年1月),降水量180~250毫米,占全年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