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鄉[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下轄鎮]

西坪鄉[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下轄鎮]
西坪鄉[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下轄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坪鎮位於甘谷縣城東北部的渭北乾旱山區,處於秦嶺褶皺帶延部分,大部分地區處於祁連山地槽中央地背斜之東端,出露的前寒武系地層有禮辛西部及西小河上游的震旦系,為變質岩及小量火成岩。全鄉地形被一河六溝分割成十條山樑,溝壑交錯、土質瘠薄、多為紅黑板土,透氣性差。地表植被覆蓋差,水土流失嚴重。東、北與秦安縣接壤,西與八里灣相連,西北與大莊鄉為鄰,南面是金山鄉。行政區劃面積103.2平方公里。鎮人民政府駐地石坪村石屲自然村,位於北緯34°54′,東經105°26′,距縣城45公里。全鄉現有村民委員會21個,村民小組120個,自然村164個,總戶數3532戶,總人口18343人,均屬漢族。村民以種植小麥、洋芋、玉米、油菜等農作物為主要經濟來源。 2017年3月9日,甘谷縣西坪鄉舉行撤鄉改鎮。

基本信息

概況

西坪鎮位於甘谷縣東北部渭北乾旱山區,平均海拔1620米。南鄰金山鎮,西連八里灣鄉,西北接大莊鎮,東、北與秦安縣接壤。面積103.14平方千米,人口4304戶18871人(2008年末)。轄21個行政村,120個村民小組,164個自然村。鎮政府駐石坪村石屲自然村,北緯34°54′東經105°26′,距縣城28.5千米(45千米)。

沿革

原稱西坪街,據傳最早因董、王、郭三姓聚居,取名三房莊。隨著人口增長,後改名三合鎮,又稱西峽坪。1936年改名西坪鎮,屬通渭縣。解放後劃歸甘谷縣,為第九區。1951年設西坪鄉,1958年改為西坪公社。後與金山公社合併,為金山公社西坪管區。1968年公社重新調整,將燕珍等公社合併為西坪公社。1983年改西坪鄉。2017年3月9日撤鄉改鎮。1996年,面積116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石坪、郭家灣、雞毛峽、姚家山、紅凡溝、馬家山、馬家河、陳家灣、朱陽屲、四方嘴、海子灣、蓮花台、頡劉家、燕珍、馮寨、上硬王、董堡、柴家灣、馬家灣、灣兒河、石溝21個行政村。

2017年3月9撤鄉改鎮

地理

西坪鎮位於甘谷縣東北部的渭北乾旱山區,東、北與秦安縣接壤,西與八里灣鄉相連,西北與大莊鎮為鄰,南面是金山鎮。全鎮總面積為103.2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石坪村西坪街組,距縣城45公里,全鄉共有21個行政村,120年村民小組,164年自然村,3534戶、18192人,均屬漢族,全鄉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點海拔1971米;地形被1河6溝分割成10條山樑,溝壑交錯、 土質瘠薄,多為黑板土,透氣性差,總面積1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055畝,農作物主要以小麥、洋芋、玉米、油菜為主,同時也種植少量莜麥、胡麻、中藥材等。

西坪,原稱西坪街,據傳最早因董、王、郭三姓聚居,取名三房莊,隨著人口增長,後改名三合鎮,又稱西峽坪,1936年(民國25年)改名西坪鎮,屬通渭管轄,解放後劃歸甘谷縣,先後為第九區、西坪公社、金山公社西坪管區、西坪公社、西坪鄉。

在鄉黨委、鄉政府立足鄉情,以“種草種樹抓生態、修路修田抓基礎、養豬養牛抓畜牧、全鄉上下抓勞務”為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以啟動實施小城鎮建設為契機,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全鄉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2007年全鄉的糧食總產量達10780噸,油菜175噸,馬鈴薯1.4萬畝,地膜玉米16600畝,蔬菜種植500畝,中藥材種植500畝,新建果園650畝,種植柴花苜蓿2200畝,年內輸轉勞務4400多人,創收1700多元。人均純收入1407元。近三年,相繼完成了石坪—四方咀(12公里)、石坪—郭家灣(6公里)、石坪—馬家灣(6.5公里)、馮寨梁—馮寨(0.5公里)、頡劉家—燕珍(0.5公里)、杜家護林房—上硬王(2.4公里)、燕珍梁—白家屲(2.7公里)等通達公路建設,同時並拓寬改造了馮寨梁公路。通過這些工程的實施,全面改變了全鄉的道路交通狀況,全鄉大部分村通了班車,極大地方便了民眾出行。全鄉在石坪、蓮花台二村完成了200口沼氣建設。實施退耕還林工程3000多畝,荒山造林1.5萬畝,全面改善了生態環境。以打造西坪千米一條街為主的小城鎮建設工作2007年完成了規劃編制,同年8月份通過招商引資,從甘肅佳蒙房地產開發公司引進資金75萬元,破土動工修建了850平方米13間鋪面的二層商住樓,2008年元月,為西坪街道安裝了路燈,極大地方便了街區居民的夜間出行和中學學生的夜間自習活動,亮化了西坪街道。

西坪鎮,處於秦嶺褶皺帶延部分,大部分地區處於祁連山地槽中央地背斜之東端,出露的前寒武系地層有禮辛西部及西小河上游的震旦系,為變質岩及小量火成岩。全鄉地形被一河六溝分割成十條山樑,溝壑交錯、土質瘠薄、多為紅黑板土,透氣性差。地表植被覆蓋差,水土流失嚴重。東、北與秦安縣接壤,西與八里灣相連,西北與大莊鄉為鄰,南面是金山鄉。行政區劃面積103.2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地石坪村石屲自然村,位於北緯34°54′,東經105°26′,距縣城45公里。全鄉現有村民委員會21個,村民小組120個,自然村164個,總戶數3532戶,總人口18343人,均屬漢族。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400元,在全縣處於偏低水平。西坪鄉處於我國地形和氣候的過渡帶,冷暖兩種氣團常在此區交匯,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四季降水不均,但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時空分布不均,影響農作物產量。全鄉年降水量為512毫米,為全縣降水量較豐富的地區。平均氣溫10.2℃,因受地勢高低差別的影響,各地氣溫略有差異,地面溫度平均為,最熱的7月地面疲軟度平均為26.1℃,最冷的1月地面溫度平均在-2.6℃。全年無霜期平均188天,最長可達229天,最短的只有157天。初霜期最早出現在9月30日;凍霜期最早出現在3月12日,最晚在5月5月。

教育水平。西坪鄉有西坪初級中學,從初一至初三設有十二個教學班,師資力量雄厚,更有想王富貴、王武傑、王雁、王世同等全縣有名教師教學,所以學校升學率正在連年上升。

文化遺產

1、人面鯢魚瓶

甘谷縣西坪鎮石坪村石屲組是鄉政府駐地,此地雖小卻歷史悠久,亦遠近聞名,以當地出土的人面鯢魚瓶最甚。

西坪,甘谷縣北隅之小鎮,四面環山,小溪圍繞其南之關爺堡,山狀職神龜伸頸飲水,中為一掌,本地廟兒口居其中央,為甘比利時、秦、通三縣交通要口,傳言先有廟兒口後有西坪鎮,見其地位之重要,西坪雖屬鄉間小鎮, 然其歷史悠遠,1957年此地出土的人面鯢魚瓶據專家考證為新石器時代廟底清類型,距今五千年,反應了中國遠古神話中人類始祖原型,對探討華夏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義,可見遠在五千年前這裡就有先民居住生活。

人面鯢魚瓶1957年出土於甘谷縣西坪鄉石坪村村民耕地內,陶瓶體高38.4㎝,口徑7㎝,圓腹平底,頸有對耳,質地為泥質土紅色,並腹繪有墨彩人面魚身的物象圖案。

它一經出土,立即受到了國內外考古學界專家的關注和高度評介。《簡明中國歷史圖冊》、《中國新石器時代陶器裝飾藝術》、《中國彩陶圖譜》、《歷史大觀園》等書刊,先後用圖片文字作了廣泛介紹。200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總局與比利時王國郵政部門首創聯合發行一套二枚國際陶瓷郵票時,就首選了這件昭示伏羲文化源頭的人面鯢魚瓶圖案,因為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的遠古文明。

2、青蓮寺

位於甘谷縣西坪鎮境內的青蓮寺始建於北朝明帝二年,是甘、秦、通三縣有名的佛教、文化旅遊聖地,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西坪鄉[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下轄鎮] 西坪鄉[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下轄鎮]

關於青蓮寺,歷史上有許多傳說,初建寺時,原址選在六道嶺首嶺之頂木料已齊備,一天晚上,莊科地王某三次從夢中驚醒,說有人要借牛,王某無奈之下只好放開圈裡的牛,天早上牛罪惡時滿身是汗,這才發現嶺上的木料全運至嶺下,後傳說是神仙顯靈。先人不得不在嶺下。

行政區劃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石坪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01]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董堡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02]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上硬王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03]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灣兒河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04]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石溝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05]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柴家灣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06]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馬家灣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07]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馮寨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08]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燕珍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09]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頡劉家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10]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蓮花台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11]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海子灣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12]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四方咀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13]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陳家灣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14]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郭家灣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15]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馬家河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16]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朱陽屲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17]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馬家山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18]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紅凡溝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19]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姚家山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20]

•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鄉雞毛峽村民委員會[62052320522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