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高0.5-3米,叢狀,有直立至拱形或叉開的莖,有時多葉。莖淡紅至淡黃色,多少持久地具4縱線棱及兩側壓扁,最後具2縱線棱或圓柱形;節間長1-2厘米,通常短於葉;皮層紅褐色。葉具短柄,柄長至1毫米;葉片卵狀披針形或稀為橢圓形至寬卵形,長1.5-3厘米,寬0.6-1.7厘米,先端.銳尖或稀具小尖突至圓形,基部楔形至圓形,邊緣平坦,堅紙質,上面綠色,下面很蒼白色,主側脈2-3(-4)對,中脈在上方分枝,無或有幾不可見的稀疏的第三級脈網,腹腺體稀疏至密集,葉片腺體線狀及點狀。花序具1-7花,自莖頂端第1-2節生出,近傘房狀,通常頂端第1節間短,有時在莖的中部有一些具1-2花的枝條;花梗長4-7毫米;苞片狹長圓形至披針形,凋落。花直徑2-3.5厘米,盃狀;花蕾卵珠形至近圓球形,先端鈍形至圓形。萼離生,在花蕾及結果時直立,寬長圓形或寬橢圓形至寬卵形或圓形,不等大,長4-9毫米,寬2.5-6毫米,先端具小尖突或圓形,邊緣全緣至具齧蝕狀小齒,透明,中脈分明或不分明,小脈不明顯或略明顯。花瓣金黃色或暗黃色,有時有紅暈,多少開張或內彎,寬卵形,長1-2厘米,寬0.8-1.4厘米,長約為萼片2-4倍,邊緣全緣,有一行近邊緣的腺點,有側生的小尖突,小尖突先端圓形至模糊。雄蕊5束,每束有雄蕊(30-)40-60枚,最長者長0.5-1.3厘米,長約為花瓣的1/2,花葯深黃色。子房寬卵珠形至近圓球形,長4.5-5.5毫米,寬3.5-5毫米;花柱長4-5毫米,長約為子房的9/10,直立,向頂端外彎;柱頭幾不呈頭狀。蒴果寬卵珠形,長1-1.4厘米,寬0.8-1厘米。種子深褐色,圓柱形,長1-1.2毫米,無或幾無龍骨狀突起,有淺的線狀蜂窩紋。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習性
產貴州,雲南西部及中部。生於山坡山谷的疏林下或灌叢中,海拔1300-2440米。模式標本采自貴州貴陽附近。
植物特點
產自雲南昆明的有些植株形態上傾向於金絲梅H.patulumThunb.exMurray,但莖高大而拱形,具4縱線棱,葉卵狀披針形不為長圓狀披針形而不同。
參考文獻
西南金絲梅(新擬)HypericumhenryiLevl.etfan.inBull.Soc.Bot.France54:591.1908;LauenerinNotesRoy.Bot.Gird.Edinb.27:3.1966;N.RobsoninBull.Brit.Mus.Nat.hist.Bot.12(4):263.1985.——H.patulumauct.nonThunb.exMurray:N.RobsoninMourn.Roy.Hoty.Soc.95:491.1970,propartequoadsyn.H.henrys.
功能用途
分類:醫藥
【彝藥】
全草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牙痛鼻衄,腹痛泄瀉,赤白痢疾,煩熱腹臌,月經不調,瘡瘍腫毒《哀牢》。衣枝:全株治感冒,婦女倒經,肝炎,泌尿道感染,結石,小兒肺炎,腎炎,口腔炎,睪丸炎,驅蛔蟲等《楚彝本草》。衣枝塔基:莖葉治婦女倒經《彝藥志》。恥及,朝天果,土連翹,栽秧花,騎馬桑,黃花香:根、葉、花或果實主治燒傷燙傷,乳瘡,咽喉腫痛,咽痛,跌打勞傷,骨折《彝植藥續》。
【白藥】
看守,改之邦哀厚:全株用於急性胃炎,肝炎,腎炎,膀胱炎乳痛,鼻衄;莖節治小兒疳積,疝氣;花、葉、果治黃水瘡,皮膚瘙癢,感冒喉痛,紅崩,倒經《滇藥錄》。
【苗藥】
阿咱仔古:全株治閉經,經期有血塊混雜,跌打瘀血不散,疝氣,小兒遺尿《滇藥錄》。
【侗藥】
甚絡Saeml.not:全草主治賓夷僂蠻(黃疸),耿來.布冷(腰痛水腫)《侗醫學》。
來源:《中國民族藥志要》,賈敏如、李星煒,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