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漢字]

襲[漢字]
襲[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襲是一個漢字,讀作xí,一是指襲姓,也用作量詞指成套的衣服,作動詞時意思是指襲擊,乘其不備,偷偷地進攻。另有繼承的意思,如沿襲。

基本信息

字形字義

襲xí,姓襲,起源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普集鎮襲家莊(據傳武則天封為襲姓)。

(1)賓人七姓有襲氏。

(2)通志氏族略云:晉有隱士襲元之,南史有襲口。

(3)章丘市普集鎮有個襲家莊。現在襲姓人家仍占絕大多數。據說,他們的祖先姓“習”,只是因在明朝嘉靖年間村里出了個博學多才的教書先生襲勖才改姓“襲”的。關於襲勖改姓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說襲勖教育出的學生中有四人中了進士,同朝為官。皇帝為了嘉獎他為國培養出了棟樑之材,特賜龍袍召他進宮見駕。 見駕之中,皇帝隨便問他是姓哪個“xi”字,襲勖雖然滿腹經綸,可見駕還是第一次,不免緊張,便雙手搓起了龍袍,未能及時回答。 搓著搓著,急中生智,忽然答道:“龍衣之襲”;另一種說法是,襲勖棋藝高超,皇帝召他進宮之後,經常與皇帝對弈。有一次皇帝找他下棋,他正在樹下瞌睡。皇帝怕他著涼,便脫下自己身上的龍袍為他披在了身上。 襲勖醒後,為感皇恩,便改姓為龍衣之“襲”了。

襲勖最後被賜為“教諭”。所以章丘縣誌和鄉人都習慣稱他為“襲教諭”。現在,據襲氏族譜統計,襲姓已繁衍至章丘多個村莊及省內多個縣份與東北三省各地。

襲xí(根據隸定字形解釋)形聲。字從龍,從衣,衣亦聲。“龍”指“蛇”。“衣”指“外衣”。“龍”與“衣”聯合起來表示“蛇衣”。 本義:蛇所蛻之殼。 轉義: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邊。 說明:1.蛇或其他蛻皮動物有在生長過程中一次或多次脫去外皮的現象,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叫做“蛻皮”。古人把死者穿上的屍衣視為“所蛻之皮”,是表明該死者的靈魂已經升天仙去,他僅留一幅皮囊和多層外衣在地上。人的軀殼連同屍衣就是“襲”。2.“襲”有“多層衣服”的意思,這是因為蛇類動物一生中有多次蛻皮,留下多個皮殼。3.漢語詞“承襲”、“因襲”是“穿上舊外套”的意思。4.漢語詞“襲擊”、“突襲”、“夜襲”是軍隊身著偽裝服發動突然進攻的意思。5.漢語詞“花香襲人”是“花的香味像一件罩衣包裹住遊人”的意思)

同本義 [graveclothes]

襲,左衽袍也。——東漢·許慎《說文》。按,凡斂死者,左衽,不紐。

陳襲事於房中,西領南上,不綪。——《儀禮·士喪禮》。鄭玄 註:“襲事,謂衣服也。”

又如:襲衣(屍衣;也指古代行禮時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襲玩(衣著器用)

金文 金文

”《釋名》日:“褶,襲也,覆上之言也。”《急就篇》顏注曰:“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一曰左衽之袍也。”《說文》有襲無褶,其襲字解曰:“襲,左衽袍,從衣,讀省聲。”由《釋名》之說,褶襲互訓,意義相同,由《急就篇》《說文》之說,褶襲皆左衽,制度相同,是褶襲二字,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參考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衣上加衣 [put]

寒不敢襲,癢不敢搔。——《禮記》

穿衣 [wear]

衣屍曰襲。襲,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釋名·釋喪制》

又如:襲屍(為死者穿衣);襲朝服

蓋 [cover]

張甲乙而襲翠被。—— 張衡 《西京賦》

又如:襲裘(古代盛禮時,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見於外)

觸及;薰染;侵襲 [attack]

芳氣襲人是酒香。——《紅樓夢》

又如:襲人(侵襲到人。薰人

詞性變化

<量>

衣一套為一襲 [a suit]

篆體1 篆體1

賜衣被一襲。——《漢書·昭帝紀》。註:“一稱也。猶今一副。乃命留五時衣各一襲。——《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

袈衣一襲,止用一兩。——《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又如:襲衣(成套衣服);襲衣兼食(成套衣服,多盤菜餚。謂生活優裕)

層,重 [layer]

棺槨數襲。——《呂氏春秋》

<動>

因襲,照舊搬用 [carry on as before]

今襲跡於齊、晉,欲國安存,不可得也。——《韓非子·孤憤》

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史記·秦始皇本紀》

漢興,仍襲 秦 制。——《後漢書·宦官傳論》

篆體2 篆體2

襲譯歐西人之言。—— 清 ·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又如:沿襲(依照舊傳統辦理);襲因(依照舊例);襲跡(依照前人的遺蹟)

繼承 [succeed]

世官九等,皆有襲職,有替職。——《明史·職官志一》

賁瑞 早已辭世,賁璽 依例襲了侯爵。——《一層樓》

又如:世襲(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傳);襲職(繼承官職);襲位

重複 [repeat]

趙孟 曰:“吾卜於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襲吉。行也。”——《左傳·哀公十年》。杜預 註:“襲,重也。”

又如:襲吉(卜若不吉則止,不可因而重卜;重卜而得吉,叫做“襲吉”)

調合;合 [merge]

天地比,齊 秦 襲。——《荀子》

又如:襲從(言兩者相合);襲然(合一的樣子)

襲擊,乘其不備,偷偷地進攻 [raid]

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左傳·莊公二十九年》

掩人不備,行不假途,人銜枚,馬勒韁,晝伏夜行,為襲也。——《白虎通·誅伐》

城上早插 蜀 兵旗號:原來已被 魏延 襲了。——《三國演義》

慧室襲月。——《戰國策·魏策》

荊 人慾襲 宋。——《呂氏春秋·察今》

恐 漢 襲之。——《漢書·李廣蘇建》

謀襲 蔡州。——《資治通鑑·唐紀》

率眾襲之。—— 清 · 徐珂 《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偷襲;奔襲;侵襲;奇襲;夜襲;空襲

常用詞組

襲奪

xíduó

[attack and take an unprepared city] 乘人不備加以奪取

襲擊

xíjī

[make a surprise attack on;raid;surprise] 乘其不備,偷偷地進攻

襲擊敵軍大本營

襲取

xíqǔ

[take by surprise]∶多指武裝衝突中出乎意料的奪取

[takeover]∶沿襲採用

後人襲取這個故事寫成了戲

襲用

xíyòng

[take over] 沿襲採用;沿用

襲用古方,配製丸藥

襲占

xízhàn

[attack and capture] 指對敵人陣地等進行襲擊並占領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㦻褶《唐韻》《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席入切,音習。《玉篇》重衣也。《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服之襲也,充美也。

又《樂記》周還裼襲,禮之文也。

又《通鑑》趙烈侯賜公仲連衣二襲。《注》上下皆具曰襲。

又《說文》左袵袍也。

又服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襲朝服。

又合也。《周語》朕夢協於朕卜,襲於休祥,戎商必克。

又因也。《禮·曲禮》卜筮不相襲。 又重也。《左傳·哀十年》卜不襲吉。

又入也。《晉語》大國道小國襲焉曰服,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又受也。《左傳·昭二十八年》故襲天祿,子孫受之。

又掩其不備也。《左傳·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又雜襲,雜沓也。《前漢·蒯通傳》魚鱗雜襲,飄至風起。

又姓。《通志·氏族略》晉有隱士襲元之。《南史》有襲蔿。 《玉篇》籀文作。《篇海》又作。

拼音是x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