璽[皇帝的印章]

璽[皇帝的印章]
璽[皇帝的印章]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璽:始秦朝,是皇帝專用的印章,稱玉璽、傳國璽、傳國玉璽。 璽是皇權的象徵,例如璽根據不同形態也分為:戒璽(皇戒)、權璽(權杖),國璽(御印),令璽(金牌)等。 《續新解》云:“璽,黃羅傘下、蓋皇帝”。意即:“皇帝在黃羅傘下統治天下,風雨無阻”。

基本信息

簡介

習文昭手繪傳國玉璽 習文昭手繪傳國玉璽

故宮博物院資深專家朱家溍先生講:寶璽者何?天子所佩曰璽,臣下所佩曰印。無璽書則王言無以達四海,無印章則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於所屬,此秦漢以來之事也。(《明清帝後寶璽》弁言 )

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謂璽,印是大臣所用。是有規矩,不然是會被砍頭的。明朝璽24方,清朝璽25方。

“璽”是印章最早的名稱。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不過這“璽”的寫法或為鉨、或為,因材料為銅、土不同而名。秦統一六國後,制定一系列等級制度,在少府中設定了專門掌管印章制度的“符節令丞”。當時規定皇帝獨稱“璽”(從這時[金爾]都寫作“璽”),其材料用玉,臣民只稱“印”,且不能用玉。漢代基本沿襲秦制,但制度已略放寬,也有諸侯王、王太后稱為“璽”的。

在古戰國時期的官印印章來看,都只是書寫其官職,並未出現“璽”或“印”之稱,當然這在秦以前是套用比較普遍。但隨著始皇帝的改革,如“朕”僅為皇帝專用,“璽”為皇帝印章。自此延承至後代王朝。事實上,皇帝印章有時稱“璽”和“印”,二者都有出現在歷朝的皇帝印章之中。

古文

璽,皇帝之印也。主土。從穴,爾聲。籀文從玉。——《說文》

習文昭手繪傳國玉璽2 習文昭手繪傳國玉璽2

貨賄用璽節。——《周禮·掌節》

璽書追而與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始皇九年四月,繆毐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作亂。——《史記·秦始皇本紀》

皇太子妃璽,以黃金,方一寸,龜鈕。——《隋書·禮儀》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李商隱《隋宮》

漢字演變

璽[皇帝的印章] 璽[皇帝的印章]

漢英互譯

◎ 璽

royal seal seal

English

◎ imperial signet, royal signet

拼音是x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