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古隆中”

襄陽“古隆中”

位於湖北省襄樊市城西約13公里處的隆中山,是三國蜀相諸葛亮年輕時隱居地。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統一謀略“隆中對”,輔佐劉備蜀漢基業。其故居晉代即有碑記。唐建武侯廟,現有武侯祠、三顧堂、三義廟、抱膝亭、古隆中石牌坊、野雲庵、草廬亭等明清建築。三顧堂兩廂碑廊上嵌有諸葛亮“隆中對”、前後《出師表》等石刻及名人題記。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古隆中 古隆中

古隆中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湖北省
襄陽“古隆中”IV-149

簡介

隆中距襄陽城13公里,位於群山環抱之中,面積約12平方公里,境內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及小量谷地。主峰隆中山海拔306公尺,盤旋起伏,狀若盤龍。大旗山隔谷相望,形如臥虎。山上鬱鬱蔥蔥,山下流水潺潺。

. .

.

隆中是個美麗的小山村。周圍群山環抱,環境幽雅。村里“猿鶴相親,松相交翠”。主蜂樂山(即隆中山)高達數百公尺,古木參天,樹林如海。登上樂山頂峰遠眺襄陽,全城歷歷在目。向北俯視山下,沔水如一條玉帶繞著樂山緩緩向東流去。樂山西側的古泉——老龍洞一股股清泉源源不斷地流出,灌溉著山谷數十畝田園,使田間禾苗茁壯,鬱鬱蔥蔥。《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對隆中秀美幽靜的景色,作了淋漓盡致的描繪:“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中至襄陽城步行只需一個多小時即可到達。由於襄陽地理位置適中,交通方便,南來北往的人很多。各地瞬息萬變的局勢,不到一、二天這裡即可傳開。所以諾葛亮隱居此地,不僅有一個幽靜的學習環境,而且外出尋師訪友,交遊士林也極為方便。在此還可對風雲變幻的政治、軍事形勢進行分析、比較和研究,便於他作出政治上的抉擇。隆中距襄陽城13公里,位於群山環抱之中,面積約12平方公里,境內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及小量谷地。主峰隆中山海拔306公尺,盤旋起伏,狀若盤龍。大旗山隔谷相望,形如臥虎。山上鬱鬱蔥蔥,山下流水潺潺。

. .

.

公元207年冬天,諸葛亮離開了居住十年的隆中,這裡就只剩下他的故宅——竹籬草廬,即所謂“龍離廬空”了。但集中反映諸葛亮政見的《隆中對》和形成這個對策的地方——隆中,卻為後人追念不忘。在這裡,他躬耕隴畝,詠嘯東巒,聚名人志士于山林之中,高詠梁父於溪畔岩端,秀麗的隆中山林中布滿了他的遺蹟。人們為學習這些可貴的歷史遺產和紀念這些故跡,對這些遺蹟或“原所有而著其跡”,或“因所有而昭其節”。其中,三顧門是隆中最早有記載的古蹟之一。
經千餘年的建設和維修,在明朝中期,隆中就形成了以三顧堂為中心的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老龍洞、梁父岩、半月溪、古柏亭、野雲庵、抱膝石等十景,成為文物風景區。在明朝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隆中諸葛亮故居因襄簡王朱見淑為爭風水寶地而破壞。此後,又經數百年的恢復和重建,增加了草廬亭、抱膝亭、武候祠、石牌坊、荷花池、銅鼓台、襄王陵等景點。

諸葛“親友團” 諸葛“親友團”

諸葛“親友團”

現在,隆中景點多為明、清時代建築,房屋皆為四合院式,殿堂只帶前廊,為木列架和硬山牆組合,不飾斗栱飛檐。搏風有彩繪,牆頭尖除中央翹起外,兩角常飛出雙龍或雙鳳。頂脊花錦繁衍,頂面只疏點人獸,龍吻輕巧,建築風格樸實、素雅而多采。現在,隆中景點多為明、清時代建築,房屋皆為四合院式,殿堂只帶前廊,為木列架和硬山牆組合,不飾斗栱飛檐。搏風有彩繪,牆頭尖除中央翹起外,兩角常飛出雙龍或雙鳳。頂脊花錦繁衍,頂面只疏點人獸,龍吻輕巧,建築風格樸實、素雅而多采。

歷史沿革

諸葛祠 諸葛祠

諸葛祠

古隆中是三國時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10年之久。諸葛亮本是山東琅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後隨叔父至荊州,17歲叔父亡,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謀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歷史

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隱居的地方。三國故事“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膾炙人口的“隆中對”的出典就在這裡。據《輿地誌》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之而得我。
在這個山巒疊翠、草樹茂盛的幽靜小山村之中,一代名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10年之久。膾炙人口的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和著名的興漢藍圖“隆中對策”都發生在這裡。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 .

.

諸葛亮本是山東琅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17歲隨叔父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謀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文物風景區,總面積12平方公里,景區內群山環抱、松柏參天,景色頗為優美。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點諸葛亮故居、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橋、六角井、觀星台等。

建築特色

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襄城區和襄陽區,南漳、谷城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主景區古隆中位於襄陽城西十三公里處,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

古隆中 古隆中

古隆中

古隆中形成文物風景旅遊區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聳翠,山亘綿,旗山旋峙。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岩、抱膝石。1949年以後,又先後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台、長廊、觀星台、棋盤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頂標誌性建築——騰龍閣,漢文化景區、龍泉居等既可賞景、又能旅居的旅遊風景點,進一步完善了景區旅遊服務功能,豐富了文化景觀,擴大了景區容量。古隆中形成了一個融觀瞻、度假修養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內群山環抱、松柏參天,景色頗為優美。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點諸葛草廬、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橋、六角井、觀星台等。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經國務院審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牌坊

“古隆中”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其建造材料為青石開榫組裝而成,依外觀形式為柱不出頭有樓,四柱三牌樓式。“古隆中”牌坊寬三間,中為中間,兩旁為次間,四柱腳深埋土中,四周出土處鋪地平石,柱前後及旁,以十個紋頭砷石支撐。牌坊定盤枋斗口架正昂板,兩正昂間置花板,並雕流空花紋,以為裝飾。正昂上平鋪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發戧,戧角作鴿尾形。

. .

.

牌坊脊板兩端並飾魚龍吻,中央置火焰珠。“古隆中”牌坊中間上、下枋以“古隆中”字碑分隔,上、下枋面浮雕漁樵耕讀及二龍戲珠,兩邊門柱正面上雕刻“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作者陳維周,清安襄隕荊兵備使者。此聯摘自杜甫《蜀相》詩,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拜謁了成都武侯祠,時值國家多難,杜甫在政治上遭到打擊,他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對聯在此表述了公元207年,劉備為了興復漢室,三顧草廬以求天下大計。諸葛亮感激劉備三顧之恩,輔佐劉備開創蜀漢基業,匡濟劉禪鞏固、發展蜀漢大業,表現了老臣諸葛亮一片忠心。在牌坊背面的字碑上刻著“三代下一人”,作者陳維周此匾所題鎮雄為地名,當屬雲南所轄,後學是歉詞,意即後輩學生。匾額高度稱頌諸葛亮是夏、商、周以後的第一人傑。

. .

.

門柱上雕刻“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作者陳維周,此聯選自杜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初夏到菱洲(今四川奉節)期間寫的《詠懷古蹟五首》之五中的詩句。對聯在此稱頌諸葛亮的文韜武略與伊尹(商湯佐臣)、呂尚(周代齊國始祖,俗稱姜太公)不相上下,指揮調度從容鎮定連蕭何(西漢第一任臣相)、曹參(西漢大臣,曾任齊相9年,後繼蕭何為漢惠帝臣相)與之相比都顯得遜色。“古隆中”牌坊次間上、下枋雕雙鳳朝日、鹿鶴同壽、麒麟送子、赤虎朋壽等浮雕,中間字碑雕刻“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此聯出自諸葛亮《誡子書》,意為恬靜寡慾,志向才能明確;安寧清靜,目標方可遠大,苦學積才,明志致遠,這一格言至今還讓我們領悟。

三顧堂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的紀念堂。其外澤清荷香,茂林修竹。傳說,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拴馬的古柏至今聳立門前。其內金匾銀對,古碑林立,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和書法藝術研究價值。

抱膝亭

抱膝亭位於隆中山畔一高阜之上,是三層六角亭,“高四丈有奇,周七丈余”。

古隆中牌坊 古隆中牌坊

古隆中牌坊

它是湖北提督程文炳於光緒十四年(1888)所建。建造此亭目的在於後人來游來歌時聯想到諸葛亮在隆中抱膝長吟時的情景,從而“慨然思巾扇之度,雖在小隱,未嘗須臾忘天下事焉”。亭勢凌雲,抱膝迥留千古勝;台形麗日,觀星總括萬年奇。——佚名題抱膝亭這副對聯是建亭時鐫刻在石柱上的,無題款。凌云:直上九霄。何晏《景福殿賦》:“爾乃建凌雲之屈盤。”迥:遙遠。台:觀星台。麗日:朝陽,光彩煥發。聯句表明,作者對諸葛亮預言天下三分稱奇不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