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音口琴

複音口琴

複音口琴一般有16到28孔,其中以24孔為國內最常。日本複音琴又常見21孔。複音琴孔分為上下兩排,一般吹奏時,同一孔中上下兩個簧片同時發聲。由於兩個簧片振動頻率有細微差別,同時振動會產生物理上叫做“拍”的現象,表現為聲音強弱的周期性變化,也就是所謂的“震音”。國外被稱為“Tremolo”。複音口琴的優點是結構簡單而固定,也不需要複雜的技巧,且複音口琴種類、調性齊全,音色清脆嘹亮,音量大,具有很強的穿透力,適合一些民族風格,是初學者的一個好選擇。

基本信息

演奏

複音口琴音階圖 複音口琴音階圖
1、低音伴奏:口含七孔,舌蓋左邊琴格六孔,右唇邊一孔吹奏單音,遇到伴奏記號時,將舌頭放開一次後迅速蓋回原處,發出“鏘”聲就是伴奏。

2、高音伴奏:口含七孔,舌蓋右邊琴格六孔,左唇邊一孔吹單音,舌頭動作與吹普通單音時相同。

3、和弦奏法:又稱空氣伴奏。吹奏方法與普通伴奏相同,就是把舌頭開放

的時間延長。

4、手震音:左手握琴,雙手手心合蓋,右手不斷撲動,發出“汪汪”聲,即手震音。

5、提琴奏法:嘴唇縮小,口含上格單孔,吹奏時把氣壓緊,並將口琴用右手快速前後搖動。

6、曼陀鈴奏法:又稱舌震音奏法,口含琴的上面一空,口形呈圓形,舌在唇內左右或上下擺動,發出快速的斷音,效果像彈撥樂器的輪指。

7、三度和音:口含三孔舌頭不蓋即可吹奏。

8、三度提琴奏法:口含琴上面三孔,不蓋舌,手的動作與提琴奏法相同。

9、八度和音:口含九孔,舌蓋中間五孔,兩唇邊奏出八度和音。

10、五度和音:口含五孔,舌蓋中間三孔,兩唇邊奏出五度和音。

11、小鼓奏法(鼓音):舌尖在上牙根處打滾,奏成連續“得兒”的滾音聲。

12、爵士卡爾奏法(哇音):手的動作照手震音,右手一開,奏出”嗚哇“聲。

13、琶音:從本音的低八度起,用右手將口琴迅速向左邊推至本音。如在音符上有延長音記號,則口琴推動的速度要慢些,到了本音在用手震音延長。

14、漣音:二度音急速反覆。

15、顫音:(推拉顫音)二度音連續反覆,用右手將口琴左右急速推。(吹吸顫音)快速的吹吸造成的顫音,演奏中較常用的是吹吸顫音;推拉顫音只有67676767這種才可以使用。但是從演奏效果來看,推拉顫音的效果是最理想的。

16、分解和音奏法:巧妙運用三孔,五孔,八度奏法變化吹出連續不斷的華麗的分解和弦伴奏。由日本口琴演奏家佐藤秀廊首創。

17、交流分解和音奏法:分解和音奏法傳入中國後被中國複音大師王慶隆改良成交流分解和音奏法,是低音分解與高音分解的結合。

18、大小伴奏:又稱交響伴奏,吹大伴奏口含七孔同時吹出一個複音,小伴奏時口型立即縮小含至三孔也吹出一個複音,伴奏有“嘭嚓嘭嚓”或“嘭嚓嚓”的效果。

19、咳音:像咳嗽般靠喉部控制氣流通斷,達到快速斷音的斷音方法。

20、半音奏法:使用兩支相差半音的口琴進行吹奏,高半音的琴放上面,吹奏半音時手指配合手腕快速轉動吹上琴。

評價

日本的TOMBO和SUZUKI等口琴廠生產的口琴都是這類口琴中的佼佼者。複音口琴國內老牌廠家也較多,起步比較早,且質量穩定、價格適中,貼和中國國情,在國內使用、推廣、交流和創作的人群最多,共享資源最為豐富,這點非常方便初學和交流。也是學校或教學單位最為推崇的口琴。從其音色表現來看,複音口琴也更加適合東方人和東方的音樂。另外複音口琴所延伸的重音、回聲、大中音、低音等口琴也是演奏樂曲的一個強有力的補充,這些都要以複音口琴的吹奏為基礎。相對於其它口琴,複音口琴唯一較大的缺點是:半音表達不便(絕非不能,用兩支相差半音的口琴同時演奏即可,如C和#C調同時演奏,但是吹奏比較難)。如果你就是對十孔口琴和半音階口琴情有獨鍾,那么建議直接選擇它們。

演奏技巧

複音口琴複音口琴

複音口琴(double-tone Harmonica),即我們常見的一種口琴,上下兩排雙簧片發音,主要流行於我國和東南亞各國。這三種口琴的形狀、音色以及表現力上都有不同。但它們的常規演奏技巧是一樣的。下面談談口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單音的演奏

單音的演奏,即演奏鏇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嘴唇縮小,對準一個單孔吹奏。這種方法吹出的音較厚而結實,力度變化明顯,音色純淨,在氣震音及滑音等常規技巧的使用上較為方便,所以世界上很多演奏家,尤其是歐美的演奏家大都使用這種方法。

另外還有一種“含多孔”的方法,我國的演奏者把它稱為“新式單音奏法”。方法是:將嘴微張開,把口琴含在嘴邊,用舌頭堵住左邊的大多數孔,右邊只留下一個孔吹奏。這種方法吹奏的音較為柔和,吹奏和音較為方便,但聲音較為分散,音色變化較少。兩種吹奏單音的方法各有優點,演奏者需根據不同的作品正確地使用。

兩種單音奏法是為演奏鏇律使用的,鏇律有兩個基本要素:連線(legato)和斷奏(staccato)。由於口琴是呼吸的樂器,一呼一吸,如果控制不當,在演奏連線時會給人造成一種不連的感覺。這是一個常見而又容易被很多演奏者忽略的問題,但如果仔細聽或在錄音時便會表現得明顯。口琴應如何表現連線?首先應唱譜,按照作品的意境唱連貫,演奏時無論採用吹單音的那種方法,嘴唇都不要離開琴格;另外,如果是一呼一吸的兩個音做連線,後一個音應比前一個音稍弱奏,就會給人以連線的感覺。關於斷奏,就是把沒有連線記號的音斷開演奏。如果用縮小嘴唇的方法來演奏斷音,就要像管樂器一樣“吐音”,即舌頭在嘴裡做發“吐”音的動作,把音斷開。這種方法比較規範,能較好地表現音樂的要求。另外無論吹音或吸音,舌頭的動作相同。在連線中有相同音連續重複時,要在氣息不停的情況下輕吐斷開。如果採用含多孔的方法演奏斷音,由於不能藉助舌頭的動作,只能依靠把氣停住來斷開那些沒有連線的音,相同的音連續斷奏時,有些演奏者還使用“咳音”,這也是一種方法,但應注意不要有太大的喉嚨的雜音。

連線和斷奏是鏇律表現的兩個基本手法,以上只作了簡單介紹。在演奏中,我們還應該根據音樂作品的具體要求,仔細地把握、處理。

震音

震音是口琴演奏的一種基本技巧,分為手震音和氣震音兩種。通過使用震音,可使音樂更加生動、細緻,富於感情色彩。

手震音:手握住琴的底端,合攏,兩手掌間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一隻手均勻地扇動(半音階口琴和布魯斯口琴通常用左手,複音口琴多用右手),吹奏時產生波紋狀的聲音。手動作的快慢需根據音樂的具體情況,但一定要有控制,均勻地動作,手臂、腕子要放鬆。手震音是通過手的一開一閉的邊續交替,依靠琴邊的"空氣震動",所以沒有音高的變化。這是口琴演奏上區別於其它樂器所特有的一種震音方法,常用於演奏柔緩、抒情的樂章,尤其是對長音的演奏起到裝飾和美化的作用,如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德彪西的《月光》等作品的演奏中,大量使用了手震音

氣震音:依靠氣息上的強弱交替而產生,如同管樂上的震音和提琴上的揉弦,也是口琴演中被廣泛使用的一種震音。如果說手震音是通過手的均勻扇動而產生的空氣震音,那么氣震音則是靠演奏者吹入的氣流的強弱變化而產生的具有音高變化的震音,這便符合人們常規上認為的震音概念。氣震音可用吹奏長音來練習。首先把音吹平穩,然後均勻地加力,氣息不要間斷,這樣就產生了上下波動的震音。演奏時,氣的位置要靠下,採用腹部吸氣,並藉助腹部的壓力完成。開始練習時,吹氣的音比較容易做,吸氣的音會有些困難,不如吹音演奏得自然、舒展,要注意傾聽、鑑別。氣震音與手震音相比較更符合聲學原理,音質較厚而華麗,可塑性好,對音樂處理更加細緻,具有較強的表現力。這種技巧在半音階口琴和布魯斯口琴的演奏中最為多用。

滑音

滑音是指由一個音滑到另一個音的奏法。效果如弦樂器或管樂器中使用的滑奏。這是口琴優於其它簧片樂器(如風琴、手風琴)的一種單獨具有的重要技巧,它的音響效果自然、圓滑、可塑性強,多用於演奏流行音樂、爵士樂、布魯斯音樂等。滑音分為上滑音和下滑音兩種。

半音階口琴和布魯斯口琴在演奏滑音時,用將嘴唇縮小吹單孔的方法。複音口琴由於是上下雙簧片,需用下唇蓋住下一排的吹孔,只吹上邊的單孔即可。演奏時,氣流由緩到急,嘴唇由放鬆到繃緊,從而將簧片下壓,產生音的下滑(通常下滑小二度到大二度)。由於口琴結構上的原因,吸音演奏較為容易,吹音稍有困難,需演奏者用心體會和練習。下滑音在口琴演奏中用得最多,甚至布魯斯口琴的特色音b7、b3必須靠下滑音才能獲得。

上滑音與下滑音的動作相反,開始要繃緊嘴唇,用氣要急,使口琴一發音就要比該音孔正常吹奏的音高低小二度或大二度,然後放鬆嘴唇,同時氣息變緩,音便上滑到該孔的正常音高。上滑音比下滑音演奏起來難度稍大,但道理相通,關鍵在於演奏者對口琴性能的把握和科學的練習。

在練習中,首先要注意氣息的調整,氣儘量靠下,以便充分藉助腹部對氣流的壓力,其次要注意音準,即小二度和大二度的音高概念。在此基礎上,還要熟悉樂曲的風格、內容,才能使滑音這種技巧表現得恰到好處。另外,由於滑音這種技巧難度較大,口琴的質量對其發揮也起著較大作用,只有柔韌性好,聲音才會做得輕鬆、圓滑。

和音的演奏

和音指口琴演奏和弦或雙音。口琴可以幾個孔同時發音,吹氣和吸氣都可以,但口琴不是一件天才的和音樂樂器。

先談談和弦的演奏。我們知道,用含多孔的方法,把舌頭放開,幾個孔同時發音,吹氣可得到"1 3 5",吸氣可得到"2 4 6 7"幾音。按大調式來講,只能演奏出主和弦"1 3 5"、II級和弦"2 4 6"及VII級和弦"7 2 4"等有限幾個和弦音。很多口琴愛好者都在吹奏一些傳統的、古典的作品,可口琴上連最基礎的IV級和弦"4 6 1"和V級和弦"5 7 2"和弦也不具備。布魯斯口琴由於特殊的排列,也只可擁有"1 3 5"和"5 7 2 (4)"和弦。由於口琴的呼吸關係和結構關係,不能隨意組合和弦以滿足音樂上的和聲色彩的要求,所以口琴不是擅長演奏和弦的樂器。

在傳統的口琴演奏,尤其是複音口琴的演奏中,有一種叫做"伴奏"的方法,即用含孔的奏法,舌頭抬起又馬上放回原位,產生一個短促的和弦,用"∧"來表示,也稱為"打伴奏",如" ○∧○∧"或"∧Λ∧Λ"等。這種奏法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較為流行,有很多曲子從開始到結尾都使用這種技巧。這在和聲上的錯誤顯而易見。在音樂高度發展和人們的欣賞水平較高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這個長期存在的習慣性問題,因為它不符合和聲學的要求,而不能武斷地解釋為----"這就是口琴"。任何樂器都要為音樂服務,口琴也是一樣。

日本的世界級口琴演奏家佐藤秀郎發明了小調式口琴,試圖改進口琴的和聲,但也只適合於部分特定曲目,如著名的《荒城之月》、《櫻花變奏曲》等。但就這兩首作品,在錄音時,口琴也只演奏了兩個適當的和弦,更多地依靠了樂隊的伴奏。而他演奏的根據薩拉薩蒂小提琴曲改編的《吉卜賽之歌》,則完全使用了鋼琴伴奏,口琴只吹單鏇律及一兩個與鋼琴伴奏和弦相符合的和弦和雙音,從而完美地展現了原作品的意境,成為口琴演奏的典範之作。有的口琴家吹奏一首作品需要換幾支不同調的口琴,除了轉調外,也是為了和聲處理的需要。

口琴通過口腔的變化及舌頭的作用,可演奏出少量的雙音,如:三度、四度、五度、六度,極少的二度、七度,只有八度雙音是口琴上每個音全可得到的雙音。半音階口琴由於可演奏出全部的半音,在雙音的演奏中占有優勢。但雙音的演奏一樣要根據音樂的需要,不能隨意使用。每一個雙音在正常情況下都要與原作品和弦相貼,這需要演奏者在吹口琴的同時,學一學樂理及和弦上的知識,正確地掌握和使用口琴上的和音。在這方面,歐美的口琴家比我們要研究得深入一些。他們雖然是以單音吹奏為主,多採用樂隊或其它樂器伴奏的形式,在作品中,卻常常能夠編排出適合口琴吹奏的絕妙的和音,令人耳目一新、驚嘆不已。著名的口琴演奏大師拉里.阿德勒就是探索和音演奏的代表人物,在他演奏的作品中大量使用了這種技巧。如果我們聽到過他演奏的《藍色狂想曲》、《夏日時光》等作品,就會對和音的使用有進一步的認識。

和聲是音樂的重要表現因素。如果說鏇律表現了音樂的單線條,那么和聲將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充滿絢麗色彩的、有如流動建築般的縱向的立體感。口琴的演奏應揚長避短,除了在鏇律的演奏上多下功夫,對吹奏的每一個和音都要仔細分析,並與原作品的和聲相符合,否則就會出現和聲上的錯誤。長此以往還會破壞演奏者對和聲色彩的感受,產生枯燥、乏味之感。另外,我們能夠注意到一些樂曲或歌曲中的口琴演奏,通常口琴只吹奏單鏇律,由樂隊、鋼琴或吉他伴奏。我和交響樂隊演奏或為影視配音時也是這樣做的。這不但符合音樂的要求,對演奏技巧的發揮也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廣大的口琴愛好者不妨借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