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1、出自嬴姓,為伯益之後。伯益的後裔有個叫飛廉的,他的裔孫被封於蘋邑(今山西聞喜縣東),稱為蘋氏,至六世孫為蘋陵,他在周僖王時被封為解邑(山西藺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改加衣字,表示已經離開了蘋邑,稱為裴姓。
2、源於周朝秦國。秦國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於秦,史稱秦非子。秦非子的後代中有人被封為侯爵,並被封為裴鄉(今山西聞喜縣的裴城)的首領,這位貴族被稱為裴君。他的後世子孫便已封邑為姓,稱裴姓。
3、源於春秋時晉國。晉平公將一個貴族封到裴中(今陝西岐縣)那個地方做首領,這位貴族被稱為裴君。他的後代遂以"裴"為姓,稱裴姓。
聚集地(遷徙分布)
堂號
"綠野堂":唐朝時督國公裴度建有綠野堂別墅。
"督國堂":唐憲宗時,淮蔡節度使不聽朝廷的命令。朝廷派了許多軍隊去平叛,都大敗。大臣提議罷兵。裴度力請征討。朝廷拜他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副宰相),督兵平淮南,擒吳元濟,因功封督國公。
歷史名人
裴秀:晉代司空、地圖學家。他總結前人經驗,提出"製圖六體",在世界地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禹貢地圖》十八篇裴度:唐憲宗時宰相。他力主消除藩鎮。元和十二年,督師破蔡州,唐代藩鎮叛亂的局面暫告結束。有"名震四夷"、"天下莫不思其風烈"的讚美。
裴果:北周驃騎大將軍。少時慷慨有志略。魏太昌時,為平陽郡丞,從軍征討,每先登陷陣,勇冠當時。累官隆、眉、復三州刺史,加使持節驃騎大將軍。
晉代有名士裴楷,南朝時宋有史學家裴松之,齊有廣陵太守裴昭明,隋代有光祿大夫裴仁基,唐代有宰相裴寂、裴炎、裴耀卿,詩人裴迪,書法家裴行儉,兵部侍郎裴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