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泰拳簡介
裴氏泰拳素有八臂拳之稱,四肢八體注意使用,其出拳發腿用肘使膝發力流暢順達,力量體現得極為充分。裴氏泰拳發力的精髓在於拳手利用身體的擰轉,即腳的展轉,髖部轉動,將拳腳肘膝如同鞭子一樣直甩而出。形象的比喻是波浪鼓,泰拳手的身體如波浪鼓的軸,四肢像鼓上小球,鼓軸一轉,小球便甩出。泰拳手就是這樣利用身體的擰轉,將四肢的力量加上身體的展轉,使出擊速度更快,爆發力更大。現祥述之。拳法
裴氏泰拳拳法和拳擊中拳法基本一致,可以分為直拳,鉤拳,擺拳等。這是由於裴氏泰拳從拳擊中引進拳法的緣故。現在分別以右直拳和左鉤拳為例來分析。1、右直拳:方法為右腳掌蹬地,身體猛向左擰轉,右拳向前直衝而出。由於身體的擰轉,腳的前蹬,使發出的右拳力量大,速度快。
2、左鉤拳:方法為猛右轉髖和肩,左肘稍抬。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在此特彆強調向右擰轉身體同時以左腳腳前掌為軸,腳跟外旋,使左拳發出產生鞭打效果,如同子彈射出一般。
腿法
裴氏泰拳腿法分為蹬技和踢技。利用身體擰轉展現得尤為充分,使泰拳手腳法靈活多變,剛柔相濟。1、踢技:以右橫掃踢為例。方法為抬起右腳,身體向左擰轉,左支撐腿以前掌為軸,腳跟檫地內旋配合身體左擰,右腿呈弧線向目標擊打,力達腳面及脛骨。在此特彆強調身體左擰和支撐腳跟內旋,使身體協調一致。
2、蹬技:以右蹬腿為例,方法為提右腿膝至與胸同高,身體略向左擰,支撐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內旋,右腳向前蹬出。支撐腳形如橫掃腿,旋轉幅度略小些。
膝法
裴氏泰拳膝法分為沖膝、彎膝、扎膝、穿膝、飛膝。尤以箍頸膝撞最為有名。現以右沖膝為例來分析。右沖膝:方法為左支撐腳跟抬起向內旋轉,身體左擰轉,利用左腳掌蹬地,腳跟向內展轉,身體左擰,協調一致,使右膝向前上猛衝,力達膝尖。支撐腳如同橫掃腿,幅度要小一些。
肘法
裴氏泰拳肘法分為平肘、迫肘、砸肘、蓋肘、反肘、雙肘等。現以左平肘為例來分析。平肘:方法為抬起左臂屈肘與肩平,左腳以腳前掌為支點腳跟外展,身體向右擰,右腳跟內旋,左肘呈弧線向前橫擊,力達肘尖
裴氏泰拳的常用步法
進 步
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向前移動一步,後腳隨即跟上,並立刻恢復實戰姿勢。退 步
由實戰姿勢開始,後腳向後移動一步,前腳隨即跟上,並立刻恢復實戰姿勢。沖 刺 步
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向前跨約75厘米左右,同時右手向上猛掃,當手向上猛掃時,胯部幾乎同時向前擰轉帶動身體前沖,隨即前腳落地,後腳跟進並迅速恢復實戰姿勢。急 退 步
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疾踏地面,借力反彈之力身體後沖,在此瞬間將身體重心移動後腳,同時後退彎曲蓄力,快速蹬伸,配合身體向後猛衝,在後腳著地前的瞬間,前腳搶先著地,隨即後腳落地並迅速恢復實戰姿勢。閃 步
由實戰姿勢開始,前腳(左腳)向身體外側(左側)移動25~35厘米左右,當前腳掌輕快落地時,右腿為此提供推力,在前腳觸地瞬間,前肩(左肩)部向身體內側(右側)轉動,身體重心前移,迅速移動後腳並恢復實戰姿勢.。環 繞 步
由實戰姿勢開始,後腳向體內側(右側)移動約25~35厘米,隨即前腳快速移動,並恢復實戰姿勢。前 滑 步
在實戰姿勢的基礎上,前腳前移,後腳立即移動,向前幾乎踏在原前腳位置,當後腳即將觸及前腳時,前腳快速前移,迅速恢復實戰姿勢。後 滑 步
前腳快速後撤,當前腳將觸後腳時,後腳快速後撤,迅速恢復實戰姿勢。裴氏泰拳的訓練與特色
現代泰拳技法可以分兩種派系,一種是泰式的,一種是裴式的,兩者的技法基本一樣,差別就在於訓練著重點和打法,泰式主要以腿法、膝法為主,泰國本土選手,就算不會用拳,也會發出標準的掃腿。裴式則是以拳法、腿法為主,膝法、肘法為輔,偏向自由搏擊(kickboxing)。職業拳手通常從小時候開始培養,每天練習八小時,其中包括各種體能、重量、反應、技巧的訓練,有些訓練方法相當殘酷,例如受訓者將兩手高舉,教練會用旋踢踢受訓者的兩脅;或者用拳沖打,藉以訓練拳手的抗打能力;另外有人直接使用鋼棒打擊手臂和小腿,來訓練骨頭的堅硬程度。能夠從這樣的訓練法生存下來的拳手,其體魄一定有過人之處。一場比賽下來,斷幾根骨頭是少不了的。
普通泰國拳手的職業壽命很短,平均壽命也不長,一個拳手在二十歲、血氣方剛時就已經達到了巔峰時期,醫學上人體大約在二十五歲開始衰退,拳手大約也得在此時告別擂台。而裴氏泰拳恰恰相反,裴氏泰拳經宗師裴壯志的研究,通過中國傳統軟、硬氣功的結合,不僅能強身健體,而且能延年益壽,廣為流傳。
裴氏泰拳以兇猛、強悍著稱,以強身,保鍵名揚。
學習裴氏泰拳既是體能的鍛鍊,也是意志的鍛鍊,韌力、耐性、專注力都得到磨練。這對做人、做事、做學問,都大有裨益,備受當代人的喜愛。幾百年來,裴氏泰拳已經從一項古老的殺人技術演變為一項激烈的競技運動、健身運動,推廣到世界各地,現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