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句容縣南端。東、南與溧陽縣交界,西與溧水縣共和鄉毗鄰,北與天王鎮、磨盤鄉相連。鄉政府設在袁巷村,距縣城35公里,現轄12個行政村,65個自然村。全鄉共4125戶,1.6萬餘人,均為漢族。
全鄉總面積52平方公里,耕地2.5萬餘畝,其中水田1. 7萬畝;有林面積1.2萬餘畝,其中用材林1.1萬畝,經濟林1300畝。境內崗巒縱橫,丘陵起伏,東南丫髻山、大王山、馬山和小瓦屋山相連,西北有龍山與浮山相接。解放前,袁巷人民飽受水旱災害之苦。1952年冬興建了蘇南第一座小型水庫—小馬埂水庫,後經擴建集水面積2.6平方公里,總庫容81萬立方米,灌溉面積700餘畝。60至70年代,袁巷鄉又先後興建了白沙、上桿、龍海、躍進、東灣、龍山、馬埂、楊家壩等8座小型水庫,庫容總量達900多萬立方米,灌溉面積達到1.45萬畝,其中自流灌溉1.3萬畝,改變了農業望天收的狀況。
袁巷鄉處在寧杭公路線上,為發展山區經濟,還先後修建了袁巷至磨盤、袁巷至大山口、袁巷至溧水縣共和鄉的公路,和3條機耕大道,使縣鄉公路與國道溝通。袁巷鄉根據自己的特點,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充分利用房前屋後的荒地,栽種柿樹、板栗樹,發展“庭院經濟”,頗具特色。1985年,全鄉果類面積和總產量居全縣第一,薯類的單產量和總產量也列居全縣首位。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427元。
袁巷鄉是茅山老區之一。抗日戰爭中,人民民眾多次配合新四軍摧毀日軍盤踞在境內的據點。“東灣戰鬥”就發生境內。1943年5月,發生震驚茅山抗日根據地的“白沙慘案”,新四軍供給部副部長塗風初等8人,被敵殺害在本鄉白沙村。解放後,人民政府在白沙村旁修建了革命烈士墓,紀念革命先烈,緬懷烈士業績。
袁巷鄉的民間花鼓戲,流傳時間長,影響面廣。尤以“方九戲班”為著,在句容、高淳、江寧等縣演出,享有一定聲譽。1951年成立的戴莊業餘花鼓戲班,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才停止活動。民間花鼓戲藝人陳金山,戲藝高超,唱功甚佳,當地譽為花鼓戲的“梅蘭芳”和“戲王”,在安徽、江蘇等地收有藝徒百人。
文教衛生事業也有較快發展,現全鄉有國中3所,國小18所(其中完小11所),有文化站、廣播站、電影隊、影劇院各1個,鄉衛生院1所。
相關詞條
-
許巷鄉
許巷(集鎮)位於海寧市西南部,南鄰錢塘江,西鄰餘杭區。1998年,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已初步形成了以甘蔗、草莓、特種水產為特色的農業產業結構,形成了...
建置沿革 大事記 榮譽 -
郭巷街道
郭巷街道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位於吳中區南部,處於經濟繁榮的長江三角洲核心地帶,南接吳江區、北連蘇州工業園區、東臨獨墅湖、西銜京杭大運河,素有“姑蘇...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交通 -
袁可立
袁可立(1562.4.25-1633.11.12),字禮卿,號節寰 ,河南睢州(今河南省睢縣)人。曾任蘇州府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兵部尚書等職。 明朝...
生平成就 著作 評價 家族 藝術形象 -
郭巷鎮
郭巷鎮是位於蘇州古城外東南郊的現在屬於吳中區下轄的一個鄉鎮。它北連中新合作的工業園區,西臨吳中區城區,與吳中經濟開發區隔河相望,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近在咫...
歷史鎮名 地理交通 經濟建設 招商引資 歷史人物 -
袁文會
袁文會(1901一1950),民國黑社會頭目,漢奸,被稱為天津教父,祖居天津南門外蘆莊子(又稱蘆家莊)。他腳行出身。1926年加入安青幫會,收徒聚眾,成...
家族概述 生活放蕩 青幫大老 充當漢奸 戰後伏法 -
袁了凡
袁黃(1533-1606),初名表,後改名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後改了凡,後人常以其號“了凡”稱之。浙江嘉善縣魏塘鎮(今屬嘉興)人。晚年...
人物介紹 袁黃後人 了凡四訓 主要貢獻 人物故鄉 -
袁祖銘
袁祖銘(1889年-1927年),號鼎卿,貴州安龍縣龍廣鎮五台人。個高體壯,近視,膚白,喜留金黃八字鬍,有“銀面金須將軍”之雅號。官至貴州省省長、五省聯...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
袁苑
袁苑的名字,很多觀眾都很熟悉。他在影片《夕照街》中扮演的那個“嗓音嘶啞的大大咧咧的外號叫‘大頭’的社會青年”,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很深。
早年經歷 個人經歷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獲獎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