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五筆86&98:PUWN 倉頡:LOIN筆順編號:452343445 四角號碼:38227 UniCode:CJK統一漢字U+887F
衿〈名〉
(形聲。從衣,今聲。本義:漢服的交領)
同本義
泣下沾衿。――《漢書·李廣蘇建傳》《資治通鑑》
落衿袖間。――《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青衿(青領);衿喉(衣領和咽喉。比喻險要之地);衿褵(衿襘。施衿結褵。古代女子出嫁時,由母親將佩巾繫上女兒領衿的一種禮節)
衣下兩旁掩裳際處
胸懷
專指古代讀書人穿的衣服
青青子
衿jīn
⒈同"襟":衣——。青——(舊時讀書人穿的衣服)。
⒉系,結。
衿jìn1.結住,帶上。
●衿jìnㄐㄧㄣˉ
◎古代服裝下連到前襟的衣領:青——(代稱秀才)。
◎系衣裳的帶子。
詳細字義
◎衿jīn〈名〉(1)(形聲。從衣,從今,今亦聲。“今”意為“當面的”。“衣”與“今”聯合起來表示“正裝”(指常服中的出客服,但非禮服。相當於今日正式場合所穿的中山裝或西裝)。本義:正裝。引申義:正裝交領(這是因為正裝與便裝的主要區別在於衣領的式樣))
(2)同本義[thelapelofcoat]
泣下沾衿。——《漢書·李廣蘇建傳》
落衿袖間。——《聊齋志異·促織》
(3)又如:青衿(青領);衿喉(衣領和咽喉。比喻險要之地);衿褵(衿襘。施衿結褵。古代女子出嫁時,由母親將佩巾繫上女兒領衿的一種禮節)
(4)衣下兩旁掩裳際處[thefrontofaChinesegown]。如:衿帶(衣帶。比喻形勢險要之地);衿肘(衣襟與袖子);衿袖(衿與袖相連,用以比喻親密的友誼)
(5)胸懷[breast]。如:衿曲(心懷,衷曲);衿抱(懷抱);衿契(情意相投的朋友)
(6)專指古代讀書人穿的漢服[gown]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鄭風》。(曹操《短歌行》中也有此句)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
(7)秀才[scholar]
合城紳衿都來弔唁。——《儒林外史》
詞性變化
◎衿jīn〈動〉(1)結上帶子,以帶束衣[lace]
皆衿甲面縛。——《左傳》
(2)又如:衿甲(穿著盔甲)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衿【唐韻】【集韻】【正韻】 居吟切,音今。【爾雅】衿謂之袸。【注】衣小帶也。 又【揚子·方言】衿謂之交。【注】衣交領也。【詩·鄭風】靑靑子衿。【傳】靑衿,靑領也。 又【類篇】渠金切,音琴。其淹切,音箝。義 同。 又【玉篇】巨禁切,音妗。【禮·內則】衿纓、綦屨。【注】衿猶結也。【儀禮·士昏禮】母施衿結帨。 又【前漢·揚雄傳】衿芰茄之緣衣兮。【注】衿,帶也。 又【通志·六書略】與襟同。 【韻會】作紟。
考證:〔【說文】衿謂之袸。〕 謹照原書說文改爾雅。
《漢語大詞典》
衿1[jīnㄐㄧㄣ][《廣韻》居吟切,平侵,見。]
亦作“紟1”。
1.漢服交領。《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按:古者,斜領下連於衿,故謂領為衿。”青衿為學子所服,故沿稱秀才為“青衿”,鄭觀應《盛世危言·禁菸上》:“如逾限未戒,官則削職,士則褫衿。”嚴復《救亡決論》:“如是而博一衿矣,則其榮可以夸鄉里。”2.衣的前幅,衣襟。《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履而踵決。”《新唐書·方技傳·桑道茂》:“已又以縑願易晟衫,請題衿膺曰:‘它日為信。’”趙樹理《孟祥英翻身》:“﹝祥英﹞在紙牆下哭得最多,常把個布衫衿擦得濕濕的。”3.衣下兩旁掩裳際處。《戰國策·齊策三》:“臣輒以頸血湔足下衿。”4.胸懷,心懷。《北史·魏彭城王勰傳》:“初,勰之定壽春,獲齊汝陰太守王果、豫州中從事庾稷等數人,勰傾衿禮之,常參坐席。”唐賈島《寄友人》詩:“我常倦投跡,君亦知此衿。”5.衣上代紐扣的帶子。《儀禮·士昏禮》:“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胡培翬正義:“衿,衣小帶。”《爾雅·釋器》:“衿謂之袸。”邢昺疏:“衿,衣小帶也,一名袸。”6.星名。《史記·天官書》:“房為府,曰天駟。其陰,右驂。旁有兩星曰衿;北一星曰舝。”司馬貞索隱:“房有兩星曰衿。一音其炎反。《元命包》云:‘鉤、衿兩星。’”
衿2[jìnㄐㄧㄣˋ]
[《集韻》巨禁切,去沁,羣。]
結住,帶上。《漢書·揚雄傳上》:“衿芰茄之綠衣兮,被夫容之朱裳。”
【衿士】指秀才。亦泛指年輕的讀書人。清黃本銓《梟林小史》:“城中設義學。賊欲羈縻諸衿士,使二十餘人分教之。”
【衿2甲】系甲。謂不解甲。《左傳·襄公十八年》:“﹝齊殖綽、郭最﹞皆衿甲面縛,坐於中軍之鼓下。”杜預註:“衿甲,不解甲。”《北史·周紀下·武帝》:“延宗眾散,衿甲軍門。”《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元年》:“掬指舟中,衿甲鼓下,同宗異姓,縲紲相望。”
【衿曲】內心。南朝梁陶弘景《答虞中書書》:“辭動情端,志交衿曲。”
【衿肘】1.比喻近旁。《新唐書·苑君璋傳》:“今糧盡眾攜,不即決,恐衿肘變生,孝政不忍見禍之酷也。”2.謂衣襟與袖子。宋劉克莊《念奴嬌》詞:“彷佛曾子當年,商歌滿屋,衣不完衿肘。”自註:“曾子捉衿而肘見。”
【衿抱】襟懷,懷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謝太傅謂子侄曰:‘中郎始是獨有千載!’車騎曰:‘中郎衿抱未虛,復那得獨有?’”隋張公禮《龍藏寺碑》:“慈愛之旨,形於翰墨;哀慇之情,發於衿抱。”
【衿佩】指青年學子。語出《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傳:“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組綬。”明李東陽《擬進表》:“衿佩三千,聽橋門之警蹕;豆籩十二,增闕里之褒崇。”
【衿服】儒服。南朝宋鮑照《學古》詩:“衿服雜緹繢,首飾亂瓊珍。”
【衿契】襟懷相合的好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顧孟著嘗以酒勸周伯仁,伯仁不受。顧因移勸柱而語柱曰:‘詎可便作棟樑自遇?’周得之欣然,遂為衿契。”清朱彝尊《曹先生溶輓詩》:“投分懷衿契,忘年比漆膠。”
【衿要】謂地勢衝要;亦指要害之地。《魏書·裴慶孫傳》:“朝廷以此地被山帶河,衿要之所,肅宗末,遂立邵郡。”《新唐書·李芃傳》:“芃請以秋浦置州,扼衿要,使不得合從。”清錢謙益《福建道監察御史李思啟授文林郎制》:“命爾相視衿要,籌阨塞於屏幛之中;撫馭師徒,宣國威於種落之外。”
【衿計】胸中的打算。三國魏嵇康《與阮德如》詩:“南土旱不涼,衿計宜早完。”
【衿耆】儒生中的耆老。清林則徐《札發編查保甲告示條款轉發衿耆查照辦理》:“茲本大臣明定章程,悉由地方官敦請邑中公正紳士為之總理,再由紳士公舉各鄉公正衿耆分理本鄉事宜。”《廿載繁華夢》第二十回:“先由鄉內衿耆,在碼頭一揖迎接,也一齊到了祖祠。”
【衿袖】衿與袖相連,因用以比喻親密的友誼。南朝齊王融《蕭諮議西上夜禁》詩:“衿袖三春隔,江山千里長。”
【衿帶】1.衣帶。三國魏曹植《閨情》詩之一:“齎身奉衿帶,朝夕不墮傾。”《宋書·樂志二》:“禮儀煥帝庭,要荒服遐外。被發襲纓冕,左袵回衿帶。”明陳子龍《擬古》詩之一:“容華日緬邈,衿帶有餘芳。”2.比喻形勢回互環繞的要害之地。漢張衡《西京賦》:“巖險周固,衿帶易守。”《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城池百尺,阸塞要害,關梁之險,多所衿帶。”王闓運《序》:“五領衿帶,民夷畔換。”3.引申為防守險要之地。晉葛洪《抱朴子·釋滯》:“昔子晉舍視膳之役,棄儲貳之重,而靈王不責之以不孝;尹生委衿帶之職,違式遏之任,而有周不罪之以不忠。”王明校釋:“言棄形勢險要關塞之職守。”
【衿情】心情,情懷。清吳偉業《梅村詩話》六:“近年以來,蓬轉江湖,仲宣登樓,衿情難忍;嗣宗懷抱,歌哭無端,未極斐然,不無驅染。”
【衿紳】穿儒服,束紳。古代士紳打扮。亦借指士紳。宋葉適《安人張氏墓志銘》:“兩叔尚毀齒未畢,夫人則旦旦洗面束髮衿紳之,趣使向學。”明袁宗道《贈太湖知縣王公墓志銘》:“謂公不衿紳兮,而竹素之業邃於申轅。”
【衿期】猶心期。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期許。《魏書·崔休傳》:“仲文弟叔仁,性輕俠,重衿期。”
【衿棍】文人中的惡棍。指訟棍。清黃六鴻《福惠全書·蒞任·馭衙役》:“於是縣官屢被參罰,邑務愈致廢弛,衿棍把持衙門,胥蠹恣行侵擾。”
【衿喉】衣領和咽喉。比喻要害之地。《新唐書·李晟傳》:“當先變製備,請假裨佐趙光銑、唐良臣、張彧為洋、利、劍三州刺史,各勒兵以通蜀漢衿喉。”
【衿裾】1.青衿為儒者所服,因以借指文人學士。明王世貞《孫郎行·贈雲夢山人斯億》:“衿裾潦倒頗自厭,瓦礫往往從人憎。”2.像衿裾之於衣服一樣地扼其要,概其全。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七:“始見於鱗選明詩,余謂如此何以鼓吹唐音。及見唐詩,謂何以衿裾古《選》。及見古《選》,謂何以箕裘《風》《雅》。”
【衿慮】猶襟懷。宋曾鞏《延慶寺》詩:“泊無勢利心,自覺衿慮適。”
【衿褵】施衿結褵。古代女子出嫁時,由母親將佩巾繫上女兒領衿的一種禮節。漢劉向
《列女傳·齊孝孟姬》:“母醮之房中,結其衿褵。必敬必戒,無違宮事。”《文選·任昉》:“導衿褵於未萌,申烱戒於茲日。”李善註:“衿褵,於衿結褵也。《儀禮》曰:‘女嫁,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呂向註:“褵,帶也。”
【衿錄】舊時指入泮的簿籍。清鈕琇《觚賸·潛竄衿錄》:“﹝張生﹞浮沈黌宮十餘載,忽夢神倉皇前訴曰:‘吾因與君一日之契,潛竄衿錄,已蒙帝譴,法當遠戍。’”
【衿襘】猶衿褵。指婚配。清鈕琇《觚賸續編·妙霓》:“情忘衿襘,道悅苾蒭,堅守不字之貞,妙解無生之諦。”
【衿鞶】古代男女繫於衣帶上用於佩飾的小囊。《儀禮·士昏禮》:“庶母及門內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夙夜無愆,視之衿鞶。”鄭玄註:“鞶,鞶囊也。男鞶革,女鞶絲,所以盛帨巾之屬,為謹敬。”後以“衿鞶”用作敬奉公婆的典實。元范梈《節婦王氏》詩:“十九嫁夫家,事姑施衿鞶。”明陸采《懷香記·奉詔班師》:“申戒在衿鞶,光輝滿褘翟。”
【衿纓】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讀書人。康有為《聞菽園居士欲為政變說部詩以速之》:“聞君董狐說小說,以敵八股功最深;衿纓市井皆快覩,上達下達真妙音。”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凡衿纓冠帶之倫,苟其稍具普通知識,固罔不知戴異族之為非。”
【衿靈】胸襟,心靈。唐韓偓《山驛》詩:“蕭灑衿靈遺世慮,驛樓紅葉自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