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姓

表姓,源於姜姓,出自炎帝神農氏第十七代姜器的鮮卑族後裔,屬於複姓漢化省文簡化為氏。

表[表,讀音作biǎo(ㄅㄧㄠˇ)]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炎帝神農氏第十七代姜器的鮮卑族後裔,屬於複姓漢化省文簡化為氏。
少典氏第十一代、炎帝神農氏第十七代姜器的後代有潞氏、路中氏、露氏、甲氏、榆氏、留吁氏等。
其中的潞氏的支派又有隗氏、狄氏、落氏、落皋氏、戎氏、戎子氏、袁紇氏、斛律氏、解批氏、烏護氏、紇骨氏、壹利吐氏、異其斤氏、回紇九姓等。
其回紇九姓就是回紇氏、仆固氏、渾氏、拔曳固氏、即拔野古氏、同羅氏、思結氏、栔苾氏、阿思布氏、骨侖氏。
之後由回紇氏分衍出高車十二族,即乞伏利氏、咤盧氏、乙旃氏、大連氏、窟賀伏氏、達盧乾氏、阿侖氏、莫允氏、俟分氏、副伏羅氏、乞表氏、布收沛氏。
其中的乞表氏後來取漢字諧音單字“表”為姓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地名,出自西漢朝時期酒泉郡的表是縣,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漢書·地理志》:“酒泉郡表是縣”,本注曰:“莽日載武”。《後漢書·郡國志》:“改表是曰表氏,魏晉因之。”《後漢書·五行志》:漢靈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自秋至明年春,酒泉表氏地八十餘動,湧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頓,縣易處,更築城郭。”漢朝時期的酒泉郡下轄兩縣,一為樂涫縣,一為表氏縣。唐朝學者李賢對漢史記錄注釋道:“表氏故城,在張掖西北”。
今甘肅省高台縣駱駝城遺址,為我國現存規模較大、頗有影響的一座古城址。駱駝城為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因地震水患而由政府出面搬遷重築的酒泉郡表氏(表是)縣城,從五胡十六國的前涼國直至五代十國時期的北周時期,該城一直為涼州建康郡郡治及其所轄表氏(表是)縣城,唐朝時期為建康軍城,公元766年被廢棄,該城的建制歷史延綿五百八十五年。
實際上在秦朝末年,酒泉郡表是縣就已經存在了,當地居民主要來自北方各民族,後有相當一部分居住民以城池名稱“表是”為姓氏,後隨改為複姓“表氏”,再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表氏。
第三個淵源:源於朝鮮族,出自古百濟新昌族,屬於漢化取姓為氏。
古百濟國新昌族有表氏,源出古新昌縣。
據史籍《魏書·地形志》記載,北魏政權(公元386~534年)在中國北部地區設定平州,治所在肥如城(今河北盧龍),領遼西郡和北平郡,遼西郡下轄肥如、陽樂、海陽三縣、北平郡下轄新昌、朝鮮二縣。
新昌、朝鮮二縣當時多為朝鮮族人,在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進行漢化改革的浪潮中,除了將中國北方的鮮卑、羌、匈奴、氐諸民族的原族姓氏強行漢化外,對其所轄地域邊緣地區的其他民族,則大多以居地漢名稱謂命其姓氏,其中,對所轄東北地區的高麗、百濟等民族,按北平郡下轄的新昌、朝鮮二縣中的各小地名分別給其命姓,其中即有表氏,為新昌境內一屯子的名稱。
二.歷史名人:
表 祥:(生卒年待考),四川成都人。著名宋朝時期僧人。
宋哲宗時(公元1086~1110年)的著名僧侶,他善於繪人物像,寫真手法高潮,常於妙高台壁間畫東坡像。當時蘇東坡為其題詩道:“目若新生之犢,心如不系之舟。要板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崖州。”
表肇基:(公元1938~今),雲南滬西人。著名基礎教育家。
1963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數學系,從事數學教學工作近四十年。在1987評為數學高級講師,曾任教務主任,教務科長。
他在教學中堅持講練結合,分散難點、突出重點、新舊聯繫,以舊出新,聯繫實際,總結方法,重視能力培養,受到學生的尊重和社會好評。
多次評為先進教師和優秀教師。在中學、中專、大專數學教學中結合數學工作實際和要求,總結教學經驗和方法。
撰寫的論文和數學研究文章有:《啟發式》、《教學法與認識論》、《高中數學與題解》、《數學競賽輔導》、《數學習題的典型與一般》、電大《高等數學複習提要》、《高等數學習題解》、《經濟套用數學》、函大《線性代數學習指導》、《彈性分析》、《和角公式的證明》、《直接積分法》等。
表鍾九:(公元1942~今),朝鮮族;吉林省會人。著名兒科醫學專家。
琿春市琿春林業局職工醫院業務院長。自從大學畢業後臨床醫療工作達三十餘年,從事中西醫結合理論研究和治療。
擅長兒科臨床,腎臟內科,在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炎、部質性腎炎、尿毒症方面較深的研究。所撰寫的《小兒呼吸系統疾病中小兒第三型哮喘——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論文,在1993年9月杭州第六屆全國中西醫結合會議上國內首次發表,這是純中藥治療,該文章受到大會好評。
近些年來在國家級雜誌上發表二十餘篇論文和譯文。在其三十餘年醫療工作中獲得各類省級、省級、局級先進工作者榮譽。
目前專攻用中西醫結合研究腎臟內科方面幾種疑難病,已取得部分成果。
其人生格言:成功之路——勤奮、堅持。個人醫療生涯的間略真實的記錄在由國家人事部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醫學專家》中。
表鳳鳴:(公元1956~今),河北承德人。著名現代書法家。
幼承家學,受父表福庭先生影響,酷愛詩文書畫諸藝術,後拜姚小堯、劉順、謝超、元渚先生為師,以顏柳入手,上追漢魏,作品多次在全國性大宗中獲獎,書法作品曾被翰園碑林,聖泉碑林,墨子碑林,三清山碑林,選入刻碑留跡,並編入中國當代書畫家大辭典,中國當代書法名家大辭典,中國當代書畫家名典,中國當代文房四寶與文學藝術家大辭典,中國當代楹聯墨跡集,中國詩書畫印大觀,東方之子一二三部,英國劍橋大學傳記中心出版的世界知識界名人大辭典,台灣出版的海同心書畫聯展專輯,等三十餘部辭書。
詩詞作品曾編入中華吟萎,華夏詩存,湖海嚶嗚集,言志別裁,詠物別裁,攬勝別裁,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會會員,菲律濱學群文藝社名譽理事,北京卿雲詩書畫社社員,河北書法家協會會員,承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