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衝突與整合:民族政治關係模式研究》主要運用比較政治學的研究方法對國內外關於民族衝突的研究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圍繞族類群體的分類、民族衝突的概念、民族衝突的分類、民族衝突的原因、民族衝突的機制和民族衝突的過程進行了具有自身特點的研究。尤其綜合運用族性與族群動員理論、集體行為理論和民族主義理論解讀民族衝突,為深刻理解和認知民族衝突提供了新穎而寬泛的視域。
《衝突與整合:民族政治關係模式研究》著眼於民族政治關係的基本模式研究,融匯理論探究與個案剖析,以認知和研究民族衝突、民族整合為重點,旨在為防範、抑制和化解民族衝突,提高多民族國家的民族治理效能提供一些思路,因而既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又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嚴慶,河北樂亭人。法學博士,副教授。1992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04~2010年,在中央民族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2008年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政府學院交流訪學。先後獲得“寶鋼優秀學生獎學金”特等獎、優秀獎。
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政治學、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民族教育。合著、參編學術著作8部。主持和參研省級以上課題15項。已在《民族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主要作品有《解讀“整合”與“民族整合”》、《中國共產黨民族工作發展研究》(新疆卷)、《宗教理論與宗教政策》、《民族關係理論通論》(編寫4章)等。
目錄
序
前言
上編理論篇:民族衝突民族整合
第一章 民族衝突與民族整合研究現狀
第一節 國內民族衝突研究綜述
第二節 國外民族衝突研究綜述
第三節 關於“整合”與“民族整合”的研究
第二章 民族衝突:民族政治關係的不和諧模式
第一節 族類群體與民族政治關係
一 族類群體的類型
二族際關係
三 民族政治關係的基本模式
第二節 民族衝突的厘定
一 衝突與民族衝突
二 民族衝突的特點
三 民族衝突的功能
第三節 民族衝突的類型
一 按衝突的主體劃分
二 按衝突的規模與強度劃分
三 民族衝突研究的主要視角
第三章 解讀民族衝突的理論
第一節 族群動員理論
一 族性:可被感知的族群認同基礎
二 族群動員理論
三 理解族群動員的四種理論
第二節 集體行為理論
一 群體行為研究
二 特殊的群體行為——社會運動
三 社會運動相關理論
第三節 民族主義理論
一 民族主義的形式與分類
二 民族主義的本質
三 衝突:公民民族主義與族群民族主義背向發展
第四章 民族衝突的誘因和機制
第一節 引發民族衝突的原因
一 民族心理路徑的解釋
二 族群競爭的解釋
三 族群民族主義的解釋
第二節 民族衝突機制的構成
一 族際衝突機制
二 族類群體與國家衝突的機制
第五章 民族衝突過程
第一節 民族衝突的潛在階段
一 邊界清晰化
二 利益出現分歧
三 主、客體閉合內聚
第二節 民族衝突的發生階段
一 針對性的內部動員
二 必要的資源和條件準備
三 出現“導火索”
第三節 民族衝突的發展階段
一 雙方的力量比較
二 發展走向
三 衝突的結果
第六章 民族政治關係的整合模式
第一節 多民族國家的整合
一 整合
二 民族政治關係的整合
三 民族政治關係正步入整合的時代
第二節 多民族國家的民族整合
一 作為民族治理的民族整合
二 應然的民族整合
三 民族整合的實施
第三節 民族整合的範式
一 單元型整合
二 融合型整合
三 分層型整合
下編實踐篇:應對衝突維繫整合
第七章 控制
第一節 自上而下的強力
第二節 控制的不同形式
第三節 個案分析
第八章 吸納
第一節 吸附精英的整合
第二節 吸納的個案
第三節 審視吸納
第九章 認同調控
第一節 民族認同與民族衝突
第二節 民族認同的可調控性
第三節 民族認同調控的實施
第十章 民族政治參與
第一節 政治參與與民族政治參與
第二節 民族政治參與的功能
第三節 民族政治參與的個案
第十一章 民族自治
第一節 不同程度民族自治權的賦予
第二節 民族自治的類型
第三節 民族自治的功能
第十二章 隔離與分治
第一節 隔離的策略
第二節 分治的功能
第三節 個案的分析
第十三章 接觸理論與公眾的力量
第一節 接觸理論
第二節 公眾的力量
第三節 桑德斯的主張
結語
一中國:“自上而下”的主動整合
二西方:“自下而上”的被動整合
三民族整合的路還很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