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元走向一體:中華民族論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平裝: 22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63378043, 7563378049
條形碼: 9787563378043
尺寸: 20.6 x 14.6 x 1.2 cm
重量: 259 g

作者簡介

徐傑舜(1943- )教授,祖籍浙江餘姚,出生於湖南永州。現為廣西民族大學漢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中南民族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博士生導師;兼任人類學高級論壇秘書長、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類學會理事等學術職務。廣西文史館研究館員。 主要著作有:《漢民族歷史和文化新探》、《漢民族發展史》、《中國民族史新編》、《磐石一中國民族團結研究報告》、《從多元走向一體一中華民族論》、《田野上的教室》,主編《漢族民間風俗》、《雪球一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漢族風俗文化史綱》、《漢族風俗史》(1-5卷)、《中國民族政策史鑑》、《人類學世紀坦言》、《中國民族團結考察報告》、《平話人書系》(《平話人圖像》《平話人印象》《平話人素描》)等。1993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廣西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

內容簡介

《從多元走向一體:中華民族論》主要內容:費孝通的多元一體論是中國人類學、民族學整體性巨觀研究的典範,是中國話語的具有國際意義和價值的創新之作。但是20年來,為什麼一直處於共識與分歧並行的態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多元一體理論內涵的本質是一種結構論,而如果再加上從多元走向一體過程論的詮釋和解讀,一些不理解和質疑就可能迎刃而解。
中華民族史的研究走了85年曆程,作者認為中華民族形成過程研究應把握好什麼是中華民族,以及中華民族形成標誌等理論問題。在此基礎上,該書描繪了中華民族形成過程的歷史軌跡。
中華民族為什麼會從多元走向一體?該書從衝突與整合、文化基因、邊疆與中央、草原與農業4個方面作了有史有論的分析和論證。並以漢民族為例,論述了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必然會形成一些階段性的民族融合成果。從漢民族的案例中,可以窺見中華民族的未來將如何在發展中實現“多元一體”。
面對全球化,在“屬於中國的就是屬於世界的”這個事實面前,中國任何一個民族郡不可能單獨面對世界、面對全球化,而只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建構相匹配的中華民族,才能面對世界、面對全球化。正是屬於中華民族的就是屬於中國的,這也是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現狀: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基本上停留在文化和學術的層面上
二、呼聲:確立中華民族的“國族”地位
三、基石:族群概念的引入和套用
四、從多元走向一體:中國各民族互動整合認同的歷史趨勢
五、中華民族:中國各民族面對全球化挑戰的最佳民族認同
第二章 文獻與理論
一、中華民族史研究文獻掃描
二、中華民族史研究應把握的理論問題
第三章 結構與過程
一、多元一體論內涵的本質是結構論
二、從多元走向一體的過程論是理解多元一體論的關鍵
三、結語:屬於中華民族的就是屬於中國的
第四章 互動與軌跡
一、互動: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社會行動
二、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軌跡速寫
第五章 衝突與整合
一、衝突與整合是一個社會過程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二、中華民族在衝突申從多元走向一體
三、中華民族在整合中從多元走向一體
四、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互動模式
第六章 文化基因
一、文化基因:中華民族凝聚的理論觀照
二、洪水神話: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形成的背景
三、葫蘆神話: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一
四、認同力量: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必然
第七章 邊疆與中央
一、向心力:邊疆與中央政治關係的關鍵所在
二、透視:邊疆對中央向心力的文化圖像
三、原因:各民族共同建構了中國
第八章 草原與農業
一、中國草原文化與農業文化互補性的結合
二、中國草原文化與農業文化結構性的結合
三、結語:親和力就是文化凝聚力
第九章 漢族案例
一、漢民族研究的雪球理論
二、漢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過程
三、漢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結構
四、從漢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看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
第十章 結語
一、民族認同與國家建構的“美美與共”
二、中華民族的認同與中華民族歷史觀
三、加強中華民族歷史觀教育的戰略思路
四、加強中華民族歷史觀教育的對策建議
附錄一: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研究述評
一、如何理解“中華民族”這個“一體”
二、如何理解“多元”與“一體”的關係
三、從“華夏一體”擴大到“華夷一體”,又發展到“中華一體”
四、多元一體內涵與國家認同、民族整合
五、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發展階段的劃分
六、結語
附錄二:中華民族史85年研究文獻回顧
一、20世紀20年代開中華民族史研究的先河
二、20世紀30-40年代中華民族史研究的勃興
三、20世紀50-70年代中華民族史研究的台灣一枝花
四、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華民族史研究的新勃興
五、結語:中華民族史的研究任重而道遠
後記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