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介入放射學

血管性介入放射學血管性介入放射學

血管介入放射學亦稱介入性血管造影學(Interventionalangiography),是指在診斷性血管造影的同時,自導管向血管管腔內注射藥物或某些物質或施行某種措施,以達治療目的。

分類

1、血管內灌注藥物治療
(1)血管收縮治療 經導管向有關動脈內滴注加壓素,以控制胃腸道出血,例如食道胃靜脈曲張出血、胃黏膜瀰漫性出血結腸憩室出血等等。
(2)腫瘤化療 導管留置於供應腫瘤的動脈,滴注化療藥物,使局部用藥濃度加大,避免或減輕化療引起的全身反應。
2、經導管血管栓塞法(Transcatheterembolization)
經原血管造影的導管或特製的導管,將栓塞物送至靶血管內,一是治療內出血如外傷性臟器出血、潰瘍病、腫瘤或原因未明的臟器出血。另一是用栓塞法治療腫瘤,因腫瘤循環部分或全部被栓塞物阻斷,以達控制腫瘤之生長,或作為手術切除的一種治療手段;亦可用於非手術臟器切除,例如注射栓塞物質於脾動脈分支內,即部分性脾栓塞,以治療脾功亢進,同時不影響脾臟的免疫功能。常用的栓塞物質如自體血凝塊明膠海綿無水酒精聚乙烯醇液體矽酮不鏽鋼圈、金屬或塑膠小球及中藥白芨等。
3、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
60年代開始套用於動脈,使狹窄的血管擴張,70年代研製雙腔氣囊導管成功後,得到廣泛套用,多用於髂、股、膕動脈及腎動脈。腎動脈PTA(或PTPA)多用於腎源性高血壓,使狹窄腎動脈擴張,從而降低血壓。PTA亦可用於冠狀動脈,稱為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使硬化的冠狀動擴張,以達到治療冠心病的目的。PTA使用的導管為帶膠囊的雙腔導管,將膠囊段置於狹窄血管處,囊內注入含有造影劑的液體,加壓至3~6個大氣壓,每次持續10—15o。加壓可重複3~4次,多數能使狹窄血管達到擴張的效果。PTA多用於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血管,其機理是粥樣斑塊受壓,內膜和中層撕裂、伸展,使管腔增寬。其他原因的血管狹窄,如多發性大動脈炎,先天性血管狹窄,有時也可用PTA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