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實驗診斷與臨床診治

血流感染實驗診斷與臨床診治

三、血流感染的診斷 四、真菌血流感染 一、血培養

圖書信息

作者:周庭銀,倪語星,王明貴 主編 (作者), 周庭銀 (編者), 倪語星 (編者), 王明貴 (編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6日)
精裝: 20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47807208, 9787547807200
條形碼: 9787547807200
產品尺寸及重量: 26.6 x 19.4 x 1.6 cm ; 798 g

內容簡介

血流感染實驗診斷與臨床診治》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系統介紹了血流感染實驗診斷與治療的相關知識。《血流感染實驗診斷與臨床診治》既注重理論又結合實踐,反映了國內外當前研究的最新動態和進展。《血流感染實驗診斷與臨床診治》共分3篇10章。第一篇為總論,敘述血流感染的基本概念和國內外研究的最新進展;第二篇為血流感染的實驗診斷,介紹血流感染實驗室診斷檢測系統,著重講述血培養操作的技術規範和常見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圖解;第三篇為血流感染的臨床診治,介紹血流感染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和預防措施,並有疑難病例討論。書中附有彩圖(照片)300餘幅,示意圖30餘幅,疑難病例20餘個,形象、直觀。《血流感染實驗診斷與臨床診治》文字簡練,指導性強,相信必將成為一本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檢驗人員和臨床醫師實用的工具書和參考書。

作者簡介

王明貴,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5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3年美國哈佛醫學院攻讀博士後。1995年以來一直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工作,現任復旦大學抗茵藥物研究所副所長、復旦大學華山醫院傳染科副主任。為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上海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及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感染化療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藥學會第一屆藥物臨床評價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全球華人臨床微生物暨感染學會理事。《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中華傳染病雜誌》、《中華微生物學與免疫學雜誌》、《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中國抗感染化療雜誌》等9本雜誌編委。
專業特長為感染性疾病特別是各類細菌及真菌性感染的診治及抗茵藥物的合理套用。科研方向為細菌耐藥性及耐藥機制研究、抗感染藥物的臨床藥理研究。近年來著重於細菌對喹諾酮類藥物的質粒介導耐藥機制研究及非典型病原體的耐藥性研究,發表的相關研究論文被國際刊物引用300餘次,單篇最高被引用151次。
作為項目負責人目前承擔或已完成科研項目有:國家科技部“973”項目、“863”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回國人員基金及上海市科委重大攻關課題等。發表論文70篇,其中SCI收錄23篇。在大型國際會議上作專題演講及論文交流近20次,發表國際會議論文摘要19篇。“細菌對喹諾酮類的質粒介導耐藥機制及其耐藥性的防治策略”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另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及上海醫學科技獎各1項(第一完成人),獲第22屆上海市優秀髮明銀獎(2009),2003~2005年度上海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周庭銀,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實驗診斷科主任技師。從事臨床微生物檢驗及研究工作30餘年,在臨床微生物鑑定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對疑難茵、少見菌株鑑定的研究有獨到之處。在國內首次發現衛星狀鏈球菌(軟弱乏養茵)、星座鏈球茵、霍利斯弧茵、擬態弧茵等多株新菌株。近年來先後幫助外省市醫院鑑定30餘株疑難菌株。主辦國家級醫學繼續教育“疑難菌株分離與鑑定”學習班12期。研製了新型雙向顯色血培養瓶、多功能體液顯色培養瓶和朱古力平板配方等培養基以及抗酸桿菌消化液。獲國家實用性專利3項、發明專利1項。主編專著5部,其中《臨床微生物學診斷與圖解》獲華東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參編著作5部;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國內首次從患者血培養中分離出星座鏈球菌》論文獲1998年“申威基金”優秀論文一等獎。上海檢驗學會微生物學學組委員,《檢驗醫學》雜誌特邀審稿專家,榮立三等功一次。
倪語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檢驗系副主任、臨床微生物科主任、醫院感染控制科主任。衛生部標準委員會醫院感染控制專業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常委,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委員,中華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分會臨床微生物學組組長,上海檢驗學會顧問,上海抗感染化療學會委員,《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中華檢驗醫學雜誌》、《檢驗醫學雜誌》、《微生物與感染》等雜誌編委。
作為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8篇。主編著作6部。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血流感染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 血流感染及相關概念
一、血流感染的概念
二、血流感染的類型
三、血流感染的診斷
第二節 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學
一、血流感染的發病率和預後
二、血流感染的來源及與其他感染的關係
三、血流感染的常見病原菌
第二章 血流感染的現狀
第一節 血流感染的研究熱點
一、如何預測患者有無血流感染
二、血培養陽性患者初始評估
三、快速檢測血流感染的方法
第二節 在血流感染方面臨床和實驗室有待解決的問題
一、血培養送檢率低
二、血培養採樣的質量低
三、血培養污染問題
四、血培養陽性檢出率偏低
五、血培養檢驗周期過長
六、苛養菌、少見菌的檢出率低
七、忽視l型細菌的檢測
八、厭氧菌血培養不受重視
第二篇 血流感染的實驗診斷
第三章 血流感染的實驗室診斷系統
第一節 手工血培養系統
一、傳統肉湯血培養
二、壓力計法血培養
三、雙相血培養系統
四、溶解一離心血培養法
第二節 自動化血培養系統
一、BACTECTM9000系列全自動血培養系統
二、BACTECMGIT960快速全自動分枝桿菌培養、藥敏檢測系統
三、BacT/ALERT3D全自動細菌、分枝桿菌培養系統
四、VersaTREK全自動血培養系統
五、TDR-X系列全自動血培養系統
六、BST/MDS-60A伯泰-全自動微生物培養檢測系統
第四章 血培養檢驗的技術規範
第一節 標本採集和運送
一、標本採集
二、標本運送與接收
三、不合格標本的處理
四、血標本採集程式圖
第二節 影響血培養的相關因素
一、血液與肉湯的比例
二、培養基
三、抗凝劑
四、添加劑
五、培養條件
第三節 特殊要求的血培養
一、真菌血培養
二、分枝桿菌血培養
三、苛養菌、少見菌血培養
四、厭氧菌血培養
五、L型細菌血培養
六、感染性心內膜炎血培養
七、兒童血培養
八、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診斷
第四節 如何報告血培養結果
一、陽性結果報告
二、陰性結果報告
三、血培養的三級報告流程
四、危急值報告
五、陽性結果分析
第五節 血培養質量保證
一、分析前質量保證
二、分析中質量保證
三、分析後質量保證
第六節 安全
一、實驗室獲得性感染相關的病原菌
二、保護方法
三、實驗室安全事故的處理
四、安全培訓
五、實驗室儀器和設備
六、血培養的特殊預防措施
第五章 血培養中細菌的形態學診斷
第一節 血培養陽性標本直接塗片的重要性
一、血培養陽性標本塗片染色
二、陽性血培養直接藥敏試驗
三、血培養陽性標本塗片臨床意義
第二節 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圖解
一、球菌
革蘭陽性球菌
革蘭陰性球菌
二、桿菌
革蘭陽性桿菌
革蘭陰性桿菌
三、真菌
念珠菌屬
隱球菌屬
青黴屬
麴黴屬
第六章 血流感染快速檢測方法
第一節 生物標誌物檢測
一、降鈣素原
二、C反應蛋白
三、白細胞介素-6
第二節 病原菌細胞成分檢測
一、內毒素
二、β-(1,3)-D-葡聚糖
三、半乳糖甘露聚糖
四、新生隱球菌乳膠凝集試驗
第三節 分子生物學檢測
一、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套用
二、16SrRNA技術
三、核酸鑑定技術
四、蛋白組學技術鑑定致病菌
第四節 其他檢測技術
一、流式細胞術
二、免疫學技術
三、基因晶片
四、螢光原位雜交
五、質譜
第三篇 血流感染的臨床診治
第七章 血培養臨床送檢指征及結果解讀
第一節 血培養採樣送檢指征
第二節 血培養結果解讀
第八章 血流感染的臨床表現
第一節 革蘭陽性菌血流感染
一、金黃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
二、腸球菌血流感染
三、鏈球菌血流感染
第二節 革蘭陰性菌血流感染
一、大腸埃希菌血流感染
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
三、鮑曼不動桿菌血流感染
四、銅綠假單胞菌血流感染
第三節 厭氧菌血流感染擬桿菌血流感染
第四節 特殊病原菌感染
一、李斯特菌感染
二、布魯菌血流感染
第五節 念珠菌血流感染
第六節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
一、概述
二、導管相關血流感染診斷
第九章 血流感染的治療
第一節 血流感染的治療原則
第二節 各類常見血流感染的治療
一、革蘭陽性菌血流感染
二、革蘭陰性菌血流感染
三、厭氧菌血流感染
四、真菌血流感染
五、導管相關血流感染
第十章 血流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一、一般原則
二、CRBSI的預防
第十一章 如何提高血流感染診斷的準確性
第一節 快速準確的微生物檢驗是診斷的依據
一、血培養
二、非培養輔助檢測方法
第二節 臨床微生物學專家參與會診溝通的重要性(附病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