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絲祖神傳說

蠶絲祖神傳說

蠶絲祖神傳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神話傳說故事。鹽亭嫘祖故里、蠶絲嫘神聖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遺存豐富多彩,其悠久的歷史令人矚目。該地民間傳說、民間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獨具特色。種類眾多嫘祖種桑、養蠶、治絲的故事眾口相傳。精彩的舞蠶龍、桃子龍等民俗活動獨步天下。祭祖時節和儀式,含義深刻。都融匯著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織絹之術的深厚內涵。記憶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的輝煌,閃爍著先祖們開創人類文明的智慧光芒,是藏在巴蜀深山中的母親文化瑰寶。

簡介

蠶絲祖神傳說 蠶絲祖神傳說

中國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之前,還有一段非常漫長的神話傳說時代。這些神話傳說反映,並由考古發掘不斷證實的歷史。它蘊含著中華文明之魂,也是我們尋根溯源的源頭。

人類早期的歷史,正是憑藉這些口耳相傳的傳說得以保存。有些故事隨著歷史變遷,在流傳中或多或少地滲入後世的觀念和說法,甚至出現歷史與人物的錯位。但是,不管是原始的神話,還是後人的加工,都掩蓋不了其合理的核心。合理的核心亘古不變。承載著古老文化的信息,記載著史書沒有能夠記載的歷史。一旦為考古發掘所印證,便成為不可動搖的史實。

研究它,不惟是揚先祖之神威,育天地之正氣。亦是親和九族,合和萬邦,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需要。讓我們用心靈的土壤培育它,使它吐艷的奇葩,芳香流澤,繼世不絕。

傳說故事

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後,西陵部落男耕女織,人人安居樂業,部落一派欣欣向榮。周邊小部落見了,紛紛前來投靠聯盟。聯盟不久,這些入盟的部落之間常常為狩獵地或爭男奪女發生爭執,鬧得西陵部落極不安寧。嫘祖看在眼裡,想在心裡。各入盟部落雖需然入了盟,但人心不齊,要協和各族,必須要人心齊,志同道合。她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出好的解決辦法。

一天,她走到桃樹邊,見樹上桃子個個粉紅,十分可愛。她想起天上王母娘娘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蟠桃大會。其目的是要各路神仙齊心協力,為天庭辦事。於是她想出了辦法。

這天,嫘祖召集入盟各部落大小頭領前來開會。大家到齊後,她對大家說:“天上王母娘娘每年都要開一次蟠桃會,我們今天召集大家來開個桃龍會”。眾頭領從來沒聽說過桃龍會,都感到十分新奇。

嫘祖將手一揮,只見七個小伙,身穿粉紅色綢衣,手用絲綢做成的桃子上場。嫘祖一拍手,上場的小伙們舞動手中的桃子,邊跳邊舞。絲綢做的桃子上下左右翻飛,舞著舞著就亂成了一團,各舞各的。使人覺得眼花繚亂,頭領們都搖著頭。

這時,嫘祖拿著絲桃走上場。讓一個小伙跟在後面,叫大家跟著她舞。小伙們見嫘祖上場,精神一振,整齊地排成一行,跟著嫘祖翩翩起舞。嫘祖快,大家快,嫘祖慢,大家慢。其舞姿似澆水,捉蟲,除草,摘果。讓頭領們看得如痴如醉,不由自主地鼓掌叫好。舞終。嫘祖說:“各位頭領,你們看開始的桃龍舞和後面的桃龍舞,誰個好?”

大家齊聲說:“後面的舞得好!”嫘祖說:“為什麼後面的好?”大家說:“有你領頭,人心齊了。”嫘祖點了點頭說:“這和我們的西陵部落一樣,大家雖然加入了西陵部落,人心不齊,能把西陵部落搞好嗎?”眾頭領心知肚明嫘祖的意思,都低下頭不作聲。其中一個馬部落的頭領站起來說:“我們雖然加入了西陵部落,但人心就像開始的桃龍舞一樣,各顧各,不互相照顧。我們今後不能這樣,要人心齊,跟著酋長乾。”眾頭領都站起來說:“不能各乾各的,要人心齊,跟著酋長乾!”

嫘祖叫人端來一篼桃子,給每人發了一個說:“桃樹是天樹,神樹,有鎮邪扶正的作用,桃子是神樹之精。如有不願同心者,可把此桃扔掉!如大家同心協力,天神會知道的。”各頭領手捧著嫘祖給的桃子,如獲至寶。回到各自部落。改為耍桃子龍的辦法教育本族族民。從此西陵部落人心齊了。嫘祖怎么說,大家就跟著乾。嫘祖用桃龍會協和了各族,被各部落傳為佳話。“桃子龍各耍各”成了人心不齊,人際關係不協調的民間諺語。嫘祖在中原衡山病逝後,嫘祖故里祭祀嫘祖,人們都用耍桃子龍來紀念她,並給她獻上壽桃。

至今,嫘祖故里還傳承著這一古老而有意義的耍桃子龍習俗。2007年,耍桃子龍因造型獨特,桃型如蟠桃,舞動方式也與其他龍種大不一樣。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廳列為競技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