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子檢測-來源
審計調查顯示,近幾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項目資金多被擠占挪用
食品安全大於天。但近年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心有增無減,一再出現的食品安全醜聞摧毀了消費者的信心。為了吃到安全的蔬菜,有消費者竟然把蟲子當做“檢測工具”,專門挑有“蟲眼”的蔬菜購買,因為“蟲子吃的菜農藥殘留肯定不超標”。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負有監管之責的政府部門難道對此不感到羞愧嗎?
反觀食品安全體系構建者的做法,的確也令人難以放心。以河南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為例,近兩年國家先後安排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項目26個,但結果如何呢?檢測體系沒有建成,資金卻被大量挪用,有些被挪去買車,有些地被用來蓋樓。
在專項資金被挪用的同時,一些項目也成“擺設”,只是上級檢查時“裝裝門面”。為什麼檢測項目成“擺設”呢?原因是花數百萬元買來的設備沒人會用。這就更令人匪夷所思,設備再複雜,既然能生產出來,就肯定有人會用,為什麼不對相關人員抓緊培訓?問題的關鍵是監管者對工作不上心,沒有將食品安全當成頭等大事來抓,才導致重金建成的項目成“擺設”,專項資金變“三公”消費資金。
應當看到,近年來國內食品的信任危機,實際上是對公權力機關的信任危機,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都與監管者的不作為、甚至包庇縱容分不開,三聚氰胺事件如此,金浩茶油事件也是如此。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相關部門就抱怨檢測能力跟不上,現在要建設檢測項目,卻又漫不經心。既然監管者一再以實際行動證明其不可信任,那么,為了吃得安全,只好依靠自己的智慧,讓蟲子當安全“檢測員”——吃“蟲眼菜”體現了民眾的無奈,更是對監管者的無聲批評。
互動百科網友提出用“蟲子檢測”一詞來表達對這種事情的黑色幽默和荒唐,更表達了對這種事情的憤怒。
蟲子檢測-原因分析
在過去的年代因為沒有食品檢測,人們購買青菜等食品,只能是靠肉眼,看看有沒有蟲眼——被蟲咬過難看的菜反而更多人買,表面光滑完整的菜反而無人問津。
如今科技日益發達,食品檢測的儀器比比皆是,又加之從上到下對食品安全異常的重視,利用蟲子進行檢測的原始方式已經過時。可是誰也沒想到,身為擔負食品質量安全使命的主管部門卻將上級下撥的檢測資金挪為他用,購汽車,建豪華辦公樓,這消費者的利益用什麼來保障,難怪人們又不得不重拾老辦法,用蟲子來檢測?
食品安全不是個小問題,關係到公眾的切身利益,此要害作為主管部門不會不知,其所以敢將資金挪用,無非:一是認為青菜等食品中有害、殘留物質對人體沒有大害,起碼眼前(任期內)看不見;二是兩手要錢,一邊是將上面撥下的錢歸自己用,作為自己的私房錢,另一邊是誰舉報誰出錢檢測,讓你不敢舉報,讓你怕花錢,落得個輕鬆;三是檢測費監管出現空當,即使是發現也是公對公,至多挨點兒“批評”。
用在食品上專款專用的檢測費被挪為他用,其平常用什麼監管?這些年對食品安全問題尤為重視,不僅在機構上,在責任上,而且在資金上支持的力度也非常大,可是食品安全問題總是出現紕漏,遠的不說,近的就有,如:毒豇豆、地溝油、小龍蝦、尤其是金浩茶油更是傷害力大。這些問題除了說明部門之間協調不足外,同時也說明對食品的檢測、抽測流於形式。今天,人們仍要用蟲子來辨別食品是否安全,值得有關部門深思。
如果當前的一整套檢測體系是過關的,是值得廣大消費者信賴的,當然那些流入市場的新鮮蔬菜就值得放心。然而,正是因為消費者的疑慮,消費者們在買菜時已不怎么相信“市場”,反而更相信市場中被蟲子咬過的、帶有蟲眼的蔬菜,這本身就是一個檢測體系缺乏公信的表現。
然而,我們為什麼在食品安全衛生上如此被動呢?如果說我們的科技不發達、檢測水平因此滯後,我是不相信的。中國科技水平雖然尚未完全達到世界已開發國家水準,便借鑑或參照已開發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執行並不存在多大難度。資金上我們並不缺乏,科技人員上我們數量並不少,而問題為什麼一再發生?說到底還是一個對民眾身心健康和安全的理念是否到位的問題。新聞報導,提到了河南省農業廳挪用446.4萬元用於修建新辦公樓的問題,試想,專門負責農產品的職能部門都敢挪用專項資金用於“形象工程”、用於蓋辦公大樓,其又有多大的心思為民負責、去履行檢測檢疫的職責?一方面挪用了專項資金就意味著用於檢測的資金的“縮水”,另一方面這樣的“挪用”做法,事實上也是根本不把食品安全衛生放在眼裡的表現。
蟲子檢測-解決辦法
增加執法人員責任感
對政府有關執法部門人員、管理人員,對從事食品種植、生產、銷售人員以及家屬應系統地、經常性進行開展道德、責任、法律法規教育、宣傳,在他們心中牢牢地樹立起質量關、道德觀來進行這種工作。政府有嚴格的獎懲制度,從思想源頭上把住質量安全關,淨化了思想,就不會有不淨的行動及後果。這是根本,根本抓不好,手段及制度均起不了作用,問題會時而發生。
淨化市場源頭
重點應對人民每天需食用的糧食作物、蔬菜、水果、飲用水等嚴加控管,進行規範型、創新型種植、生產結構及生產保障體系調整。市場上的食品應由大型的、符合質量要求的、國家認可的種植專業戶、集團,生產廠家的食品占絕大部分,對落後的、零星的、質量無保障的種植戶、生產小廠適時淘汰,或成無人問津而自滅。淨化市場是源頭,這一步抓好了,購者放心。
建立市場級檢測體系
即在中、大型超市、農貿市場設定檢測儀器、提供檢測方法,隨時對有關食品主要質量參數進行檢測,可由市場專職檢測人員或人民民眾開展抽檢。國家應投入一定費用開展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供市場快速確認質量。如此,不合格產品難以上市,也不敢上市,杜絕不合格產品的上市。
分區片管理並發動民眾
中、大型超市、農貿市場應設立專職人員分區、片進行食品安全管理、監督、質檢,同時適當聘任民眾參與這一工作,並向民眾宣傳食品安全知識,長期堅持,定有收效。
增加媒體透明度
網上、電視台、報紙應有計畫、有針對性適時報導食品檢測結果,對優質、合格產品進行表彰,引來認購者,使其受益,不合格者暴光,讓其下架或受冷落,令其整改或停產,多方面、全方位開展關注,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