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蜀墅塘是一座南宋時期建造的水庫,蜀即效仿都江堰,墅是古代建築“亭台樓閣墅宮殿”中民間可以建造的最高規格,說明當時這個水庫的級別很高。按照崇禎版《義烏縣誌》中對各鄉地圖的標註,蜀墅塘位於雙林鄉(今義浙江烏佛堂鎮),屬“蜀塘王氏業”。蜀墅塘和秦朝修建的都江堰異曲同工,不同的是都江堰建在江面上。
21世紀初,由於蜀墅塘有科學的水利灌溉系統和水利管理方式,吸引了眾多史學家、水利專家及文化遺產保護部門的關注。蜀墅塘是古代水庫的雛形,它的很多工程技術是後人築造水庫的榜樣。
歷史
蜀墅塘的締造者是蜀塘村(今義烏佛堂後塘村)始祖王槐,他的父親是南宋名相王淮。淳熙十一年(1184年),86歲的王槐獲準告老還鄉,回到義烏後塘。
1186年夏秋之交,義烏地區遭遇多年未遇的大旱,王槐在永康籍好友(後人稱“康候”)幫助下,選擇了塘山,並利用塘山邊上一處“飛來山”三個山包呈梯形排列的地勢,定址蜀墅塘的位置。
王槐帶領鄉民捐資疏浚水塘,依山築堤,東西鑿石開斗門。水庫建成後四周總長3600步(古時每步為五尺,約180米),底寬7米,堤頂寬5米。大壩頂部可同行三輛車,同時還設閘門四座,四周四山七十二澗的水局部注入塘里,可灌農田3萬餘畝,水渠過處,沿途十餘里農田受益。
水庫被命名為“蜀墅塘”,王槐也因建造蜀墅塘成為義烏水利史上,最早的治水人物之一,於嘉泰四年二月十三被皇帝封為“塘神”。
結構
總體布局
1、大壩
蜀墅塘大壩設計結構精妙,主堤選址在當地的“飛來山”附近,與山體呈37度角,可以緩解水流對大壩的衝擊。
2、壩堤
大堤為石塊泥土夯築,裡面遍設松木樁,橫松木為骨,砌石為堤面。特別是主堤中央底部,設計有硎井,可以根據下流用水需求逐級放水,設計和功能國內罕見。
3、泄洪口
主堤東側為東砌,寬十米,有巨石五塊,有四個泄洪口,泄洪口外是自然山體岩石,不懼水流。副堤在飛來山西側,也在山腳鑿石設斗門為西砌,鑿成巨石四塊,有三個泄洪口。
灌溉系統
蜀墅塘下游灌溉分水系統發達,分為三梘九圳(引水槽和引水溝):
第一梘為橫塘梘,位於主渠往下400米,硎井流出的水最先到達這裡,現已經被上世紀50年代修築的水庫淹沒。
第二梘為青絲梘,修建在兩塊天然巨大的紅砂岩石中間,壩體為石塊砌成,在岩石上鑿渠分水,砌石為圳,水從三處分流。底部設有排沙口,用於排沙。中圳直通吳溪江,雨季可以泄洪。
叄梘為典型的雨梁過水壩,西側砌有出水口,便於旱季時灌溉,叄梘建有宋式石樑橋,是古時義烏往金華的主通道。
排沙和清淤一直是困擾水利工程的難題,而蜀墅塘和都江堰異曲同工,因為設計得巧妙,歷經近千年仍在發揮作用。蜀墅塘壩底設計了涵洞和排沙口,每年冬天水枯時,村民都會牽來耕牛,在塘內來回攪動,然後打開排沙口,讓淤泥流走,再進行蓄水。
管理
蜀墅塘從古至今延續了一整套嚴格的水利管理方法,這點在後塘村王氏宗譜和《義烏縣誌》、《浙江通志》上都有記載。
蜀墅塘各梘的梘口就是按照所灌溉的田畝,按照用水流量的不同進行建造的。例如在清水梘,每圳的寬度、水平高度都與所灌溉的田畝有微妙的關係,各圳所計算的水流流量、受水農田面積、余水的分流等都有嚴格的區分,圳上每一塊石頭都不能輕易移動。
蜀墅塘由蜀塘王氏選塘長和理事十人進行管理,負責日常的蓄水和放管分水。每年二月清淤之後,開始蓄水,一直到六月初一放水前的三天,灌區各村鳴鑼通告放水路線和時辰。
六月初一祭拜王槐之後,開始逐級放水灌溉。但是,放水時間也可以機動,家譜記載:“放塘水定於六月初,倘天久晴,相應先放,天雨便閘板塞瀛,寧可再祭再放,不可偷懶,致節水錯過。”放水之後,下游各村何時放水,放多久都有詳細的規定。
影響
對義務重鎮形成的影響
蜀墅塘建成後的宋元明清幾朝,一個又一個外姓從其他村莊遷到曾經幾乎無人居住耕作的灌區,這一點從現在仍沿用的“塘西”、“塘邊”、“塘角”、“塘下洋”、“塘下”、“田心”等地名就可以看出蜀墅塘的影響力如今已經造福佛堂附近十多個村莊。佛堂成為義烏乃至金華旺鎮,蜀墅塘功不可沒。
人文影響
自蜀墅塘建成後,先後有陳炳、朱丹溪、宋濂等文化名人為蜀墅塘作記並序:
宋朝“烏傷四子”之一的陳炳曾寫下《蜀墅塘記》,這是歷史上第一篇描述蜀墅塘的文章。
公元1344年夏,與蜀塘有親戚關係的元名醫朱震亨(號丹溪)發現蜀墅塘北堤潰缺而倡修蜀墅塘,並寫下《重修蜀墅塘記》。
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考察訪問後寫了《蜀墅塘記》:“義烏縣南四十里,有塘曰蜀墅焉.......”。
元代大儒金涓曾在蜀墅塘邊隱居,吟詠出不少豐厚恬淡、膾炙人口的詩篇。如《蜀墅頭》:溪頭自舒散,天澹夕陽微。挽石松邊坐,看雲水上飛。舊磯雙鷺下,小棹一漁歸。不覺吟成久,苔痕濕上衣。
現狀
20世紀50年代在蜀墅塘下興建了一個山塘,橫塘梘被淹沒。
20世紀80年代,為建設公路,劈開飛來山,將蜀墅塘主堤改建成公路的路基,古硎井和東砌被湮沒。青絲梘除了修建了水閘、三圳也失去了功能。叄梘基本保持完好,但是叄梘橋已被洪水衝垮。
2010年,國內水利專家考察後表示,蜀墅塘主體仍在,科學及時地進行發掘與保護還來得及。
2011年11月,蜀墅塘被列入義烏市政府公布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但由於種種原因,到2012年底一直未被定級。
2012年11月,義烏市開展“萬里清水河道工程”,蜀墅塘的河道也在整治範圍。王槐後人擔心清理河道,將剩下的一些宋朝的遺址也清理。對此,當地政府表示只是清理淤積,並對蜀墅塘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