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石漫灘水庫是河南省水利廳直管的四座大型水庫之一,為全斷面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樞紐工程屬二等,樞紐主要建築物為Ⅱ級;水庫泄水建築物採用壩頂表孔溢流方式,最大泄量3927m3/s,是以防洪為主,兼顧工業供水、和灌溉、養殖、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水庫位於河南省平頂山舞鋼市境內,大壩位於淮河上游洪河支流滾河上游,由中央和地方聯合投資興建。工程於1993年9月15日開工,1998年元月9日通過竣工驗收並投入運用,總投資2.56億元,其中,中央投資1.54億元,地方投資1.02億元。
2001年被批准為首批國家水利風景區。石漫灘水利風景區是以石漫灘水庫和治淮第一壩為主要依託興建的水文化景區,景區概括了石漫灘水庫的興建、潰決、復建的歷史,充分展示了石漫灘水庫的發展過程。
地理環境
石漫灘水庫壩址區位於豫西丘陵和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是河南省一個主要的暴雨集中區之一。水庫壩址以上為低山丘陵區,下遊河道狹窄,且有京廣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主幹光纜等重要設施和多座縣城,水庫的防洪位置十分重要。
修建歷史
石漫灘水庫是建國後國家在淮河流域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1975年8月遭遇歷史上罕見的特大瀑雨,水庫大壩因大水漫頂而潰決。
1991年江淮洪水後,國務院召開的“治淮治太”會議決定,將石漫灘水庫復建工程列入“八五”治淮重點工程項目,由中央和地方聯合投資興建。
水庫復建工程於1993年9月開工,1996年12月主體工程完工,1998年元月通過竣工驗收並投入運行,工程質量總體基本優良。工程總投資2.56億元,總庫容1.2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30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工業供水、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防洪標準
水庫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設計,千年一遇校核。大壩為全斷面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12.50米,壩長645米,最大壩高40.5米,壩頂寬7米。水庫泄水建築物採用壩頂表孔溢流方式,設13孔弧形鋼閘門,最大泄量為3927立方米/秒。大壩內部設有一條縱向觀測灌漿排水廊道,寬2.5米,高3米,全長512米。經過近年來的更新改造,建立了水文測報自動化系統、洪水預報調度自動化系統、大壩安全監視系統和閘門啟閉自動化系統。水庫建成後充分發揮了防洪效益和社會效益,極大地改善了舞鋼市自然環境,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垮壩事件
1975年8月5日~8月8日,由於3號颱風深入內陸,形成強烈低氣壓。7日進入駐馬店地區,與南下的冷空氣形成對峙局面。這種低氣壓系統從海洋攜帶大量水汽,與強冷空氣遭遇後,輻合作用特彆強烈,又受地形抬升作用影響,在駐馬店地區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在這次降雨過程中,其中5日量大,6日小,7日最大。雨勢流程呈瘦高雙峰型,而且集中在最後8個小時,時間短,強度大,雨型惡劣。暴雨中心林莊5日降雨379.6毫米,6日降雨190.0毫米,7日降雨784.0毫米。最大3天降雨量1605.3毫米,24小時降雨量1060.3毫米,6小時降雨量830.1毫米;下陳站60分鐘降雨量218.1毫米。以上雨量均超過我國大陸歷次暴雨記錄。其中林莊6小時雨量為世界最高記錄。
由於雨大勢猛,山洪暴發造成水庫漫溢垮壩,河道漫決,屬於洪汝河流域內2座大型水庫(板橋、石漫灘),2座中型水庫(竹溝、田崗)和58座小型水庫失事,而其中以板橋水庫的庫容最大,危害最烈。洪水濤濤,四處竄流,東西長200公里,南北寬130公里,深1~4米,致使沙河、穎河、洪河中下游平原區積水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波濤洶湧,時間長達3~15天,最長的長達21天。
鑒於此次暴雨雨型之惡劣,雨量之大,影響範圍之廣,造成災害之嚴重,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電部將此雨型定為“75.8”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