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四中

加強學校文化建設。 (2)校風建設 2、工作環境建設

有了正確的辦學理念,才會去研究辦學的規律,才會較好地認清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建立良好循環系統、學校的成功,主要是領導者和全體員工都要切身領悟效益、規模、聲譽、教學質量、服務質量、師資、管理等7個因素的關係和內在規律性。
一、校長和領導班子是關鍵
校長不僅是學校發展的管理者、設計師和決 策者,還是師生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啟發者,是全校師生的表率和示範。
校長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師,凡事要率先示範,做大家的表率,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制定一套比較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既要有約束力,又要體現人文關懷。
校長對中層幹部要做到知人善任,敢於放權,善於放權;提高中層幹部的學習能力、領導能力和調控能力。
學校的幹部隊伍要嚴於律已,身先士卒。“以高尚的人格吸引人;以不懈的追求影響人,以誠懇的態度感化人,”“公”字當先,“正”字力束,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踏踏實實幹事,中層幹部實行全員聽課,了解一線教學情況,不脫離一線課堂,每人任教一門學科,在管理工作中,牢固樹立管理即服務的思想,每天與老師共同研究,為老師的發展提供最熱情的幫助。
培養一支朝氣蓬勃、精明強幹、團結務實的領導班子,同時也致力於提高黨員素質,充分發揮黨組織,黨員以及各級領導的模範帶頭作用,把“比奉獻、比心態、比方法、比效率”作為評價領導和黨員的標準,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素養以及管理能力,尤其注重做好校級領導幹部的角色轉變,使各級幹部和黨員在各處室都要起到旗幟作用,作為人事處旗幟:要心胸坦蕩、光明磊落、待人和善。作部門管理的旗幟:要引導有力,措施配套,思路清晰,善於用人。作工作業績的旗幟:要身先士卒,艱苦創業,甘於奉獻,成效顯著,不圖名利,從工作的布置、落實、檢查到總結、改進都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各謀其事,在每一項具體工作中都努力做到站位高瞻性、思路長遠性、實施創造性,在工作作風上都努力做到有意見公開提出,有缺點公開批評,有問題公開解決,不譁眾取寵,不諉過攬功,不搞遠近親疏,每一位領導都形成“善於自省、嚴格自律、積極學習、積極思考、積極行動、積極創新”的良好習慣,使得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間配合默契,真正成為教師的排頭兵,讓教師在學校中能夠時時感受到領導者的旗幟作用,從而受到積極感染,始終處於積極向上涌動中。
二、管理既要以德治校,又要以法治校
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尊重教師和學生是辦好學校的前提,依靠教職工,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是辦好學校的保證。提高廣大教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給他們提供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道德行為,使其不斷發展和進步,是辦學的目標。
學校要始終提倡教職員工和學生要做學校的主人,遵循規律依靠民眾參與管理,建議在制定學校五年發展規劃時,由學校領導集體共同研討,各部門根據本部門的實際,制定出自己部門的規劃,在此基礎上形成學校的總規劃,初稿形成後,發至每位教職工手中,請大家提意見和建議,尊重其中的合理建議,最後形成定稿。諸如此類許多事項,學校發展的計畫、制度、方案等都可以依靠民眾,集思廣益,提高管理效率。堅持民主集中制,注重管理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靠民主集中制完善保證團結,靠民主生活的嚴肅性促進團結,充分聽取不同意見,挖掘各種真知灼見,在工作中儘可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大政共議、制度共訂、困難共享,大家的事大家辦。
以人為本就是要突出民主、寬容、自由,突出學校內部的和諧人際關係和和諧的環境,形成一種團隊幹事業的意志力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共同促進學校的發展。
“人本與制度和諧”體現在學校的管理以調動人的積極性為目的,形成既有規章的嚴肅,又有溫馨的生動活潑的工作方面,學校領導要經常深入教師中間,了解聽取意見,增進彼此的尊重和理解,學校領導要始終站在教師的立場上,幫助教職工分析利弊得失,並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位教師,在教師遇到困難或思想出現波動時,領導能幫助他們排解內心的焦慮,建議今後能為每一位過生日的同志送上一張賀卡、一束鮮花和一張書券。設立教職工子女榮譽獎,對每年中、高考優秀的教職工子女給予獎勵,鼓勵教職工不但事業有成,還要家庭和諧,共同發展,今後能開設食堂,解決上早晚自習的教師的就餐問題。它體現了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結合,政策激勵與制度約束相結合的管理思路。
學校必須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體制,改革和完善學校系列管理制度,成立專門檢查機構,切實加強落實機制,讓制度統管一切,讓制度激發活力,建議建全班主任、任課教師、職員的評聘制度、教師水平等級掛鈎績效等級工資制,逐漸使學校管理由重功能管理轉向重效能管理;由重過程督查轉向過程管理與目標獎勵管理並舉;由一味強調規範化和制度化轉為以權變思想為指導的,更加靈活多變的管理,由重行政管理方法為主轉向行政方式和科學手段相結合,新的管理模式要注重人才價值機制和新的評價體制的建立,促使教師積極更新觀念和方式方法,迅速實現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及課程和中高考改革的迫切要求,為學生和學校和可持續發展積蓄豐富的高素質人力資源。
努力實施民主管理,為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學校應加強校務公開工作,開展民主評議行風工作,實施民主決策,突出“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形成“服務至上,質量第一,過程至要”的管理模式,即扣住教育教學這一中心,對學校工作進行全面的質量監控,將凡是影響質量的因素納入強化管理的範疇,強調學校管理的全員參與和團隊配合,抓好抓實過程的管理,實施精細化管理,強調計畫性,將學校的目標、計畫,細化到各年級、各學科,然後制定個人計畫和學期計畫。
三、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師在職培訓,通過讀書心得評比、教學反思評比、專業知識競賽,師陶杯教學基本功比賽等多方式來推動職工的自學,並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請專家和優秀教師進行講座,加強學校與外界的聯繫,將最新最好的教育信息和教學方法掌握在手中。
在教師的培養上,學校的自主培養是重點,要培育以教育實踐家為規格標準的師資隊伍,第一個層次,是對新教師加強師德和教學基本功的培養,實施青年教師三年達標。第二層次是針對到校三到五年的教師,主要是強調發展,在他們中間開始確立骨幹教師和後備幹部的培養人選。第三個層次是針對中年、中青年教師,要為他們設計成為市級學科帶頭人、市骨幹教師甚至特級教師的目標和發展措施,後備幹部的就要讓他們參加一系列的活動,學習經驗,為他們提供多元發展的選擇,把對新教師的培養任務交給他們,讓他們“傳、幫、接、帶”。第四個層次是校本課程的示範,鼓勵教師參加在職碩士進修和專業進修,撥出專門經費用於外出考察學習,拓展教師的視野,讓他們感受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第五個層次就是通過課題來促進發展,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選擇課題參與研究,並在這一過程中開拓思維、豐富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實現教師的成長。
學校組織政治理論學習,法律法規制度學習、業務知識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學習,教師職業道德知識學習等活動,在學習中,學校還要有意識、有計畫地加以引導以促進個人反思。建議學校為青年教師搭設平台,成立“青年教師研究會”,調動廣大青年教師的積極性,激活教學創新的思維,引導青年教師自研、自培、自提,並以研究會為平台合作研討,互相交流,分享教學中的經驗、感悟、體驗,共同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努力把他們塑造成有愛心、耐心、恆心、親合力、創造力、感召力的新型教師。
學校要建立新的學習型組織評價制度,通過多元業績及時評價與綜合評價方法,建議建立教師成長檔案袋,讓教師時時能看到成長的足跡。
建立五種“對話”機制,全員、主動、全過程的團體學習
對話與研討、合作與共享是學校團隊學習的主要方式,這種“對話”機制建立於教師與教師之間——學校定期舉辦教育專題辯論會、研討會、教師沙龍、教學反思性論文,案例交流、研究課教學活動,並通過備課組共研、學科組共研,跨學科教師共研、全校教師共研等不同層次的共同研究,使教師互相取長補短,迅速提高;建立“師生”之間的對話機制,學校定期開展學生評師、評課活動,了解學生喜歡的學習活動和學生認為有效的教學環節,教師介紹自己的教學思路,指導學生學習的方式,關注學習生的生命質量。師生共同成長;建立“教師與專家的對話”機制,學校開設專家講座,藉助“外腦”的智慧,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建立“學生與社會”的對話機制,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活動,開闊同學們的眼界;建立學校與家長對話機制,建立家長學習培訓制度,通過家長學校和家長會,定期發放家長學習材料,教師和家長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問題,請家長參與評課,讓家長和教師一起研討,藉助家長的視覺發現自身教學的不足,改進教學行為。
四、學生的成才是辦學的首要目標
學生的發展應著重培養會做人、會學習、會辦事、會生活、會勞動、會健體、會合作、會負責、會審美、會發展、會創新的勞動者,要求學生具有三種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為確保培養目標的實現,必須明確學生是學校的主人,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學生是自我管理的主力。
以人為本德為先。學校要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各年級的德育教育系列方案,做到月月有專題、周周有主題,有計畫、有步驟、有目標地通過校會、級會、班會等方式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品德,養成勤勞善良、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博學博愛、以禮待人、誠實守信,認真做事的作風,學會換位思維,為他人著想,體驗他人感受等做人應具備的品質,使培養學生不管是在校內還是校外,在待人處事方面都表現出最優秀。
五、以環境育人,搞好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要讓學生的主體得到充分的發展,首先要營造好育人氛圍,這兩個氛圍一個是學生,一個是教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校主要就是辦一種氛圍,辦一種文化,我們要想信學生會在我們為他們營造的科學、健康、積極向上的氛圍里得到成長,氛圍的營造,是讓學生通過自身真切感受到了學校對他們的期望,老師對他們的愛護,他們就能夠心甘情願地學習,努力向既定目標前進。
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學校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和各種環境要素的互動過程中創造和積澱下來,並被其全體成員認同和遵守的信念、假設、態度、期望、意識、軼事等價值觀念體系、制度、程式、儀式、準則、紀律、氣氛、教與學的行為方式等行為規範體系以及學校布局、校園環境、校舍建築、設施設備、符號、標誌等物質風貌體系,我校應對學校的校園文化(從校徽、校標、校歌、校服的設計定稿,到學校精神、管理制度和發展目標)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策劃和包裝,使得四中的品牌越叫越響,社會聲譽越來越高,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六、我們要做到什麼
1、辦學目標意識:明確辦學目標
2、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1)培養要求分析
(2)培養任務確定
(3)培養內容最佳化
3、人才培養方案制定
4、人才培養形式改革
5、辦學特色建設
(1)常規建設
(2)校風建設
七、我們如體去做
1、團隊梯隊建設:
學校建設,隊伍為重;隊伍建設,教師為重;教師建設,骨幹為重;骨幹建設,梯隊為重;梯隊建設,環境為重。
2、工作環境建設
(1)給機會:
政策導向、規則公開、信息透明、公平競爭、公正執行、起點平等、標準告知、獎懲分明。防止暗箱操作,防止潛規則攪局。
(2)出服務:
學生第一,教師第一
首問責任制,首接責任制;行政問責制
服務質量的監督和改進
問題都看到了,如何從我做起;從提意見到提進言。
境界也是一種環境。
(3)通渠道
各類途徑暢通,上下經常溝通;
各類政策、方案、制度公示,合理吸取建議;
各類構想、創新匯集,積極開展試點。
3、誠信體系建設:治學誠實,管理誠實,質量誠實。
教育是對人生命價值的呵護,是對人內在精神的喚醒,是從容不迫的順勢引導,是傾注關愛,激發情感,點燃心靈的過程,在以“人本與管理相和諧,學生和教師共發展”的辦學理念指引下,四中必然為自己的辦學方向找準了定位,學校的前進也因此而獲得了無窮的動力和後勁,我相信四中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