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國公園原名虢國植物園,2000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市文物工作隊,對位於虢國墓地東南兩公里的李家窯遺址進行大規模科學考古發掘,發現了埋藏地下的虢國都城——上陽城遺址,後將其確立為省二級文物保護區。隨後,市政府投資6000多萬元,將李家窯村150戶村民全部遷出,在遺址上建成一座集休閒、娛樂、文物保護為一體的地方性公園,命名為虢國植物園,對古城遺址實行永久性保護。公園於2005年更名為虢國公園,2007年1月1日起實行免費開放。
虢國公園櫻花
經過近年的擴建和精心管理,如今的虢國公園總面積約264畝,其中綠地面積234畝、道路廣場14畝、水域面積16畝,園內山體3座,橋、亭、廊、假山、湖等各類景點40餘處,各類服務及遊樂設施20餘項,各類喬灌木1萬餘株,涉及品種100餘類。
“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是對虢國公園最恰如其分的評價。在公園將近90%的綠地中,挺拔常青的雪松、龍柏、大葉女貞、油松綠意盎然;占地15畝的馬尼拉大草坪清新開闊;錯落分布的碧桃、壽桃、紅葉李、榆葉梅、貼梗海棠、月季等奼紫嫣紅。尤其是沿主環道栽種的1800多株不同品種的櫻花樹,更為公園增添了別樣韻味,每年4月櫻花盛開,如粉似霞,引得遊人流連忘返……“我們已經舉辦過4屆櫻花文化節,每年春天都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賞花、攝影、遊園,櫻花已經成為虢國公園的一大亮點。”虢國公園管理處主任梅毅說,“下一步我們打算繼續擴充櫻花樹的品種和數量,融入文化內涵,努力做成特色品牌。”此外,為使公園布局更加完美,在保護文物的前提下,虢國公園挖土為湖,堆土為山,並在湖面修建漢白玉橋與半塢式的堤壩,將水面隔為東、中、西三部分,湖邊栽種垂柳,山上修建亭台,山水輝映,錯落有致。
虢國公園風光宜人,交通便利且附近居民區較多,成為三門峽市民休閒放鬆的好去處。人們既可在清晨來公園跑步、唱戲、打球,又可在午後聚集長廊綠蔭下聊天、下棋,還可在晚上尋一片空地跳舞、做操、唱歌,亦可靜靜地坐在沿湖設定的長椅上,享受清靜自然,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