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廣州之戰
正文
鴉片戰爭期間,中國清軍在廣東虎門、廣州地區抗擊英軍入侵的作戰。清道光二十年(1840)夏,英國為打開中國貿易大門,藉口清朝銷毀鴉片,發動侵華戰爭。英軍自廣東沿海北犯,攻陷浙江定海後,在天津大沽口與清政府商定於廣東舉行談判。十一月,欽差大臣琦善抵達廣東,因英國全權代表義律(即C.埃利奧特)所提條件苛刻,清廷決定從各省調兵,準備武力抵抗。英軍為迫使清方就範,率先向清軍沙角、大角炮台發起進攻。這兩座炮台築於虎門口東西兩側的山上,是虎門要塞的第一重門戶。沙角炮台由副將陳連陞率兵600餘人據守,大角炮台由千總黎志安率兵150餘人守衛。十二月十五上午,英艦7艘、輪船4艘、舢板10餘只,載英軍1500餘人,分左右支隊,開始進攻。右支隊以艦炮轟擊沙角炮台正面,壓制清軍炮火,陸戰隊抄襲炮台側後,搶占制高點,用野炮俯擊。清軍腹背受敵,傷亡慘重,陳連陞壯烈犧牲,炮台失陷。大角炮台也被英軍左支隊占領。
道光帝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陷,決定對英宣戰,任命御前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赴廣東前線指揮作戰。義律探悉清方調兵遣將,便中斷談判,於二十一年二月初五,出動艦船18艘,準備再次進攻,並搶占了未設防的下橫檔。在其北里許的上橫檔島上,清軍築有橫檔、永安炮台;東岸武山上,築有威遠、靖遠和鎮遠炮台;西岸南沙山上,築有鞏固炮台;六座炮台共安各式大炮260餘門。這裡是虎門要塞的第二重門戶,由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率3500餘名清軍及數千水勇駐守。初六晨,下橫檔的英軍炮擊上橫檔,英艦4艘圍攻橫檔、永安炮台,英軍於兩側登入,守軍紛紛撤離,上橫檔遂被英軍占領。與此同時,英兩艘主力艦轟擊威遠、靖遠和鎮遠炮台,英軍3000餘人從炮台翼側登入,分路包抄,守軍不支而潰;關天培于靖遠炮台督戰,身負重傷,仍堅持戰鬥,最後以身殉國,三座炮台相繼失守。下午,鞏固炮台亦失。英軍占領虎門要塞後,溯江而上,連陷烏涌、獵德、二沙尾諸炮台,兵臨廣州城下。
![虎門、廣州之戰](/img/1/575/nBnauM3X0gTO5cTO2MDO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4A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