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虎門節馬圖

清虎門節馬圖

《清虎門節馬圖》是一塊由肇慶端石築成的石刻,現藏於廣州博物館,作者吳仲山。石刻長1.13米、寬0.40米。石刻已斷裂為左、中、右3塊。石的右半塊上端刻“節馬圖”3個字,下端刻虎門沙角炮台守將陳連升所騎的黃驃馬,昂首挺胸,一足提起。繪馬者署名吳仲山,石的左半塊刻跋文和七言《節馬行》詩。跋文和詩作者是順德陳昭,由番禺賴子猷書並列署名,署名之下因破裂文字不清,以下順次刻“同治元年歲次壬戌”,最後刻有兩行並列“水師提標”官銜的字樣,據考證為“調署水師提標中軍參將鄧耀祥,調署水師提標右營游擊賴建猷同立”。

畫所描述的故事:

《節馬行》詩及跋文記述了黃驃馬的故事,梗概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冬,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沙角炮台被英侵略軍攻陷,守將陳連升父子奮力抵抗,壯烈犧牲。陳連升所騎的黃驃馬,被掠至香港,侵略者“飼之不食;近則蹄擊,跨則墮搖”,“刀砍不從”,常“向沙灘北面(虎門方向)悲鳴”,“見唐人輒垂淚”,“以致忍飢骨立”,於道光二十二年絕食死去。

歷史背景

當時的歷史背景陳連升父子和愛國官兵英勇抗敵的事跡深為世人所景仰和讚頌,而黃驃馬的故事也為後人廣泛傳揚。除此“節馬圖”石刻流傳外,見於著錄的還有王拯的《陳將軍義馬贊》、林桂楣的《義馬行》、張南山(維屏)的《義馬圖詩冊》、三水歐陽錯的《義馬行》等。這些詩文意在頌馬,實乃頌人。道光二十一年在虎門寨敕建的“關忠節祠”(廣東省水師提督關天培在威遠炮台指揮抗英,壯烈犧牲,奉旨建祠紀念)中附祀馬的主人陳連升父子及官兵。同治元年(1862年)鄧耀祥、賴建猷等捐俸重修“關忠節祠”的同時,刻此“節馬圖”石刻立於祠內。抗日戰爭時期,祠被毀,石刻下落不明。1956年,廣州博物館前往調查,在虎門寨雜草廢墟中發現。人物背景

陳連升,湖北省鶴峰人。行伍出身。道光十九年曾率兵在九龍官涌挫敗英侵略軍,被提升為三江副將。接著,關天培調他到虎門駐守沙角、大角炮台。道光二十年十二月沙角之戰,中彈陣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