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瞰岩

虎瞰岩

虎瞰山高數丈。山雖不高,因它地處渝水北岸,有石岩直下江皋,而對河洲渚又低涯,顯得高峻。在這山下,用石(上秋下瓦)有左右二泉井,終年清冽閃光。因之,好呈者便將這山喻為伏虎,二洋喻為虎的雙眼,命名曰虎瞰山。現山岩雖為穢物土阜擁積,泉井也已傾圮壅塞,但還可以見到痕跡,雄姿尚存。

基本概括

虎瞰山頭,因為景物娟美,自古以來既是游觀之所,又是弦歌之地,樓閣亭苑薈萃,前後建有孔廟、臨梁館、學宮、石門書院、瀛洲書院、魁星閣、高明閣、望江樓、梯雲樓、綠陰亭、二老亭、秀江亭、上諭亭、浩然堂、麗澤堂、耕讀奸、先賢祠、雲賢祠、三劉祠、名宦祠、許真君祠,等等。現今魁星閣、瀛洲書院、孔廟尚存,照依舊制,朱紫點染,已經或正在塗抹一新,其中特別是獨具一格的魁星閣,紅牆綠瓦,雕樑畫棟,重檐飛角,象唐三藏金碧輝煌的帽子,又象新嫁娘的轎子,雄踞在虎瞰山頭,身臨其境,油然興起歌今懷古情思。

虎瞰山,這隻虎虎生氣的伏虎,因它居高臨下,前面左右低洼曠廣,縈帶襟前的袁河,自西南來,又朝東南去,左右成一條向上翹起的弧線,山下有雲津浮橋橫貫南北,黑線一條,把澄碧河水割成左右兩半,西北部又是五彩斑斕的市區,矗立山頭,最好是登上三面臨水的魁星閣的最高層,近瞻遠矚,向前後左右望去,以虎瞰山為軀體,酷似一隻五彩粉蝶,振翅朝南飛去,又象一個跳水運動員,頭已經埋下,向上伸展雙臂(左右河水),向下蹦跳。

風景簡介

游目環視,那裡的風物雲煙,詩情畫趣、確也秀麗濃郁。時代周述有《虎石》詩讚那裡的景物曰:

石峰*岩勢如虎,九夏雲生晴亦雨。

倚空心日臥西坡,出岫當時起天宇。

摩挲瘦骨屹不驚,元崖雨過惠風清。

興來思相清江棹,更欲乘雲嶺上行。

宋人許巨卿在《綠陰亭記》中,把那裡的風物更描述得形象具體:“潭黯暖而千尋,水漣回而一碧。是時青嵐(僉加欠),洲渚明;紫蘭紅蕙,間發幽香;青山白雲,供我遠目。而漁樵歌唱響答,鷗鳧出入忘機。”這與王勃描繪的騰王閣那裡“落霞與孤鶩鷸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徹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等景色相上下。事實也確實如此。星移斗轉,今日時代變了, 人換思想地改裝,鋼城煙囪林立,田園美化,城郭都換上五彩衣,又別有一番景象,是個賞心悅目,沉思遐想,又能看到、聽到時代脈膊跳動的好地方。

因此,新余市的“明星”城市建設中,擬大力美化虎瞰山那裡的袁河北岸,並將虎瞰山打扮成“小氣候”的游觀點。為了給游觀者更好捕捉那裡的詩情畫意,縱觀古今,下面,再把綠陰亭、秀江亭、浩然堂、耕讀奸、瀛洲書院、魁星閣作點介紹。

陰虎瞰第一亭
綠陰亭,座落在虎瞰山原學官之右。從現存詠綠陰亭詩和修葺該亭的記載來看,它建於唐朝,可能是唐代宗大曆八年(公元773年)新喻縣治由龍池墅遷來虎瞰山上建的第一個觀賞亭。北宋宰相王欽若在他捐俸修葺後所作的《綠陰亭記》中說:“山之秀,曰宜陽;水之秀,曰潯陽。山之秀,不在名,在乎岩抱谷走,飛泉凜入,松風彈秋,寒猿嘯月;水之秀,不在聲,在乎練曳玉瑩,翳險藏雲,輕吹不來,與天同色。”這是起興之筆,意在極寫綠陰亭所在地的別具一格的山水之秀。然後點出新喻“臨江有亭,號綠且”;興建、修葺此亭之旨何在?曰:“清風約明月同歸,夕照共汀鷗自去”,“縱日放懷,以觀萬象”也。許巨卿在《綠陰亭記》中狀寫該亭四周旖旎風光之後,說這亭“碧棟丹薨”“朱欄曲牖”,驚波澄湛流其前,綠柳氳氤囿其後,倩影倒水,天光浮輝,相耀變化,煞有情趣,“蓋有徘徊忘顧,終日不能去也”。從李守誠《重建綠陰亭記》中看出,該亭在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還修茸過。壁間尚刻有唐朝盧肇、袁皓的詩和王欽若的《綠陰亭記》。現蕩然無存。考慮到它是虎瞰山上第一個觀賞亭,古人題詠不少,市擬撥款重建,配合魁星閣、孔廟、瀛洲書院等建築物,以壯遊觀。為便於讀者捉摸這一歷史陳跡的需要,下面,再轉抄古人詠綠陰亭詩幾首。唐朝江西第一個狀元盧肇寫的:

亭邊古木晝陰陰,亭下寒潭百丈深。

黃菊近連悶令宅,青山遙負向平心。

人歸別浦村煙(僉加欠),魚躍澄波檻影沉。

更愛玉琴調惠政,為君登此一開襟。

唐人袁皓寫的。他是宜春人,字退山,自號碧池處士。博學能文,鹹通間舉進士,曾任吉州、撫州刺史。著有《碧池書》《興元聖功錄》問世。

綠陰亭檻枕江流,辭去重來三十秋。

百里溪山都在目,一川風月幾回頭。

官分皂蓋終期老,職奉皇華不自由。

珍重斜陽西山水,他時相伴寄漁舟。

宋人鄧林寫的。他是福清人,字楚材,淳熙年間進士。任泰和主簿,曾與辛棄疾、周必大、朱熹呂祖謙等人為友。三上書於朝,譏切朝政,改任石城縣丞。著有《虛齋文集》。

慘慘秋風吹客襟,唐人遺蹟宋人吟。

浮雲世事多遭變,不獨此亭無綠陰。

千山橫碧一溪清,白鳥飛邊落日明。

吏散庭階無一事,綠陰亭上又詩成。

明人李詩義寫的。他是瓣喻人,自幼積學,諳醫學,尤好詩,所居有杏樹,人稱為杏隱先生。著有《客子光陰集》、《古今風雅詩選》,梁寅為之作序。

憑高構華亭,古木郁蕭森。

上依虎瞰危,下俯寒潭深。

宋相留遺記,唐賢播芳吟。

風清對棋局,月冷彈瑤琴。

幕中有佳賓,公退時登臨。

陰映綠鬢,秀水澄清心。

翱翔絕*念,逍遙滌煩襟。

厭彼案牘勞,愛此嘉樹林。

歲月易流邁,江城滿棠陰。

攀餞開芳宴,傷離問徽音。

睹物宛如舊,懷賢難重尋。

明晨策高步,悵望空雲嶺。

浩然堂與秀江亭

浩然堂與秀江亭,是北宋隱者吳仁建造的私人別墅。他是新喻吟峰人,字叔元,又字伯虎,號浩然。此人博學工詩,愛山林之樂,隱居不仕,為時人所敬重。後為虎瞰山的勝景迷住了,離開吟峰,在此山頭建堂又構亭,經年在那裡咀嚼詩書,盤桓煙景,把酒臨風,浩歌吟唱。他的詩做得不錯,試舉二首為例。《江上晚興》:

獨坐江之(三點水加矣),高秋落葉時。

風狂疑水沸,雲動覺天移。

浦靜狐鷗下,溪平小艇遲。

徘徊待月上,把酒寄遐思。

藝術佳構魁星閣

閣在虎瞰山巔之最南端,現新余第二中學校園之內。閣分上下四層,高五丈多,總面積五百多平方米,台基與底層是磚石建築,上三層為木質結構,飛桷重(竹字頭加詹),花格門窗,碧瓦黃吻,朱甍畫棟,是座典型的古閣建築,藝術佳構。此閣,相傳於南宋嘉定年間為臨江軍教授葉師中創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初建為三層,名“采芹閣”。“采芹”,源於《詩經》魯頌《泮水》篇。其詩中說:“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思樂泮水,薄采其藻。”“泮水”,說入學官前的水池,狀為半月形,故古人稱學官為“泮官”,說入學曰:“入泮”。據說此詩是歌頌魯(單人旁加喜)公“能修泮官”,重視“教化”。以後芹藻便用來比喻貢士或有才學之士。此閣名“采芹”者,是因建於新喻學官右側,以示鼓勵後學努力砥礪學行,省試京考,能操勝券,奪得錦標。隨著時間的推移,因風雨侵蝕,或戰火摧殘,該閣多次修葺或重建,其名也多次更易。明嘉靖三十門年(公元1557年),知縣劉堯海重建,易名曰:“東瀛閣”,因閣對面雲津浮橋頭名東瀛洲也。明末閣圮,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又重建,易名曰:“文昌閣”,並於閣的頂層塑有“文昌帝君”像。名、祿位的神。舊時讀書人多崇祀此神,以求學優而宦達。而關心教化事業者,也關心此閣的存亡,故知縣符執桓在《重建文昌閣》記中說:“文昌閣系渝水文運,故知縣符執桓在《重建十六年(公元1717年),知縣張景蒼重修一新,易名曰“在茲閣”,含意是:文運昌隆,全在此閣。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例貢生傅昭,嫌閣三層不夠雄偉壯觀,遂捐資改建,增高一層。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閣遭巨風傾起,次年,知縣詳民安發動全縣士民捐款重建,易名曰“魁星閣”,從此,一直用此名。“魁星”者,是北斗七星中前四星,即天樞星、天璇星天璣星、天權星的總稱。(也有專指北斗第一星的天樞星為魁星的)。因四星排列成方形如“斗”,故名。中國古代神話中,又把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魁宿”星奉為主宰文章興衰之神,後世遂建“魁星閣”以崇祀之。因此之故,魁星閣建成後,曾在閣的第四支雕有木質魁星像,它左手端木斗,右手執(石加朱)筆,作蘸(石加朱)運筆之勢,意為用(石加朱)筆在點定考試中取錄入的姓名。建閣的用心如此,舊時新喻文人將它譽為“一邑之交峰也”。加上它位於袁河北岸的虎瞰山頭,如虎戴冠,昂首雲天,東西與百丈峰、鐘山比高,南北和鼎山(良山)、蒙山爭美,前有袁河澄碧如練,後有玉幾、雲嶺環拱,是遊目騁懷的佳麗地。所以新喻宋代以來的文士學子,遷客騷人,把魁星閣作為文化、游觀活動的中心。平日,三五成群,聯袂登閣,子曰詩云,窮經博古,或臨*窠攬勝,詩詞唱和。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34年),新喻城北萬人立義便寫有這樣一首《虎瞰文會詩》:

泮宮千(衣字旁加冀),丹俯牽江。

梁子談經處,文公講道邦。

琳琅輝彩筆,桃李夾仙幢

歸路笙歌徹,魁垣映綺窗。

“牽江”,是袁河的往古稱。“梁子”,是指明初大學問家梁寅,因曾在虎瞰山上建有石門書院。“文公”是指南宋朱熹,曾來新喻與謝諤談文論道,在虎瞰山上曾建“二老亭”以資紀念。每逢鄉試、會試之前,好些學子浣手潔身,攜帶香燭供果,往閣揖拜魁星,乞靈保佑奪魁;有的還捲來鋪蓋,睡在閣中,心懷“升官圖 ”,懇請魁星賜與“金榜 題名”、“京街打馬”夢。據說,元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仁孝鄉舉人趙(土加熏)上京應試前,到魁 星閣求夢,夢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敲著大鼓將他迎入試場,隨後又報輝曾為魁星閣作有一聯曰:

攬勝賦長吟,每當曉來江氣,雨後山光,憑斯樓坐收諸景;

凌虛聊縱步,若要手抉雲章,光羅宿海,與群英更上一層。

解放後,黨和政府對文物古蹟十分重視,1958年新余縣人民政府曾撥款將閣修葺一新。十年浩劫中遭到嚴重破壞,1984年,省、市政府又撥專款十多萬元進行大修。現閣基加高,樓樁更新;琉璃瓦蓋,金碧輝煌;飛檐斑爛,畫棟紅牆。古閣更顯得挺拔,雄姿飛揚。今日登臨眺望,別有一番風采:西南跟前,新鋼的高爐群,爭高競長的無數煙囪,插向雲天,吐出滾滾煙縷,黃的、灰的、白的、象游龍,象絲縷,象馬尾,分合潦洄,碧波蕩漾,橫臥波光瀲灩的浮橋,飛架南北匹練上的虹橋,紅男綠女,熙來攘往,車如水,人如潮;朝北、東北看,馬路,商店,櫛比鱗次的居民區,面貌一新,大部分換上了新裝......。一切都在騰飛,令人讚嘆,同時也寄予無窮美好的希望。難怪人們說:人登魁星閣,枉為新余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