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橋[中國十大古橋]

江東橋[中國十大古橋]
江東橋[中國十大古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東橋引原名虎渡橋,位於福建省九龍江北溪下游,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江東農場西則,龍文區藍田鎮(實際由龍海市榜山鎮管轄)東側。江東橋是我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它與泉州的洛陽橋,晉江的安平橋,福清的龍江橋合稱為古代“福建四大石橋”。近年又被《世界之最》書籍列為世界最大的石樑橋。據《讀史方輿紀要》稱:“江南石橋,虎渡第一”。 江東橋這段溪流,古稱柳營江,原是通津渡口,江東橋因“在郡之寅方”寅屬虎,故稱虎渡。這裡兩岸峻岭對峙,萬壑並趨,江寬流急,波濤洶湧,駕舟渡江,進寸退尺,令人觸目驚心。它最大的石樑長23.7米,寬1.7米,高1.9米,重二百餘噸,即使在今天要開採、運輸、架設這樣的石樑,也是十分困難的。

基本信息

介紹

江東古橋 江東古橋

南宋以前,該橋未建之前,這裡原為南北過往行人必經之渡口。此處兩岸峻山對峙,江寬流急,波濤洶湧,小舟渡江,進寸退尺,搖晃欲傾。南宋嘉定七年,郡守莊夏始鳩工於此,壘石為橋墩,但因水深流急,拋石皆被沖走,難於奏效。一天,工匠看見老虎負子渡江,游過一段急流即棲息片刻,再游再息,終達對岸。於是工匠沿虎渡水線,進行勘探,發現這一線路不僅水較淺,且水下有石如阜,便尋此線選址築墩,終於成功,因此人們把此橋稱為“虎渡橋”,自此江東險阻成通衢。

嘉熙元年,該橋橋面木板被火燒毀,漳州郡守李韶倡改鋪石板為橋面,並帶頭捐錢,發動里人和寺廟僧人募捐,共籌資數10萬元,歷時四載,建成石橋。後經元、明、清,石橋又屢屢遭毀,屢屢修復,但其中跨墩石樑卻安然無恙,巍然不動。這些巨型條石,每塊重達200噸,在缺乏起重機械的古代,是如何運達這裡?又如何架上橋墩?可以說,它猶如埃及金字塔一樣,其建造方法一直是個謎。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來此考察之後驚嘆不已,在他所著的《中國石拱橋》一文中提到此橋“石樑一塊就有200來噸重,究竟是如何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親臨考察後在他所著的《中國科技史》一書中說:“江東橋建築是一個有趣的歷史性問題。”

抗戰中,為阻止日軍進犯漳州,當局於廈門淪陷後炸毀該橋。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撥款修復。1972年,按國家標準改建成混凝土結構的國道公路大橋。為讓後人領略這座古橋樑的原來風貌,修建時特地保留沒有遭毀的五座橋墩和兩孔完好的古石樑。

建橋歷史

宋朝

江東橋[中國十大古橋] 江東橋[中國十大古橋]

南宋紹熙年間(1190-1194)郡守趙逖伯在這裡連艘建造浮橋,開此處造橋歷史的先聲。但浮橋“搖盪掀簸,過者凜容”,且經風雨摧損,疲於屢易。嘉定七年(1214年)郡守莊夏始於此壘石為墩,建造木橋。但因水深流急,拋石都被衝散,遲遲未能奏效。一天,忽見老虎負子過江,游過一段急流,即棲息片刻,再游再息,終達彼岸。建橋工匠,見狀忽悟,循蹤勘探,發現虎游一線,水下有石如阜。於是選址築墩鋪梁成橋,並以木瓦蓋頂,命名曰“通濟橋”,又稱“虎渡橋”。 起於東美鄉,止於步文鄉。

宋朝嘉熙元年(1237年)木橋毀於火。漳州郡守李韶倡議改建梁式石橋,並捐私錢50萬。里人吏部尚書顏頤仲及故守莊夏之子夢說袞成之。現撥庫銀萬緡,又發動廷睿和尚師徒四處摹化以濟之。歷時三年雙一個月,造成石橋,“其長三千尺,址高百尺,釃水(橋孔)一十五道,梁跨於址者五十有八,長八十尺,廣博皆六尺有奇。東西結亭以憩往來者。”至此,虎渡橋夷然穩定百數十年。《龍溪縣誌》記此石橋“廣二十尺,長二千尺”,橋孔“十有五道”。1970年於古橋上加高架設鋼筋混凝土公路橋。今在靠西岸公路橋下,尚存古橋的五座完整橋墩、兩跨橋面及殘墩基9座和東西金剛牆,殘長100.35米。橋墩以0.35×0.4×5.2米的條石交錯疊砌,呈艦首形,通長11.4米,寬5.3米。

元明清

江東橋[中國十大古橋] 江東橋[中國十大古橋]

後經元、明、清各代,石橋屢毀屢修,共有十餘次。特別是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代巡李翔謀建石樑橋,由郡守孫裕組織施工,不久,因調職未果;嘉靖十八年(1539年)代巡侍卿王石沙再次撥帑興修,並由郡守顧四科募民施工,經民眾努力,隔年冬,新建成石樑橋落成。“石樑長八十尺,寬、厚各五尺,釃水一十五道,一道三梁,疏之以廣其道,以板石橫彌其縫,廣二十尺,長二千尺,皆新制也。”梁石最重近二百噸。在古代要開採如此巨大石樑,其難度是難以想像的。且用什麼辦法、什麼工具將如此石樑運至江邊,架上橋墩,至今還是一個謎。這樣“上重下堅,相安以固。漲不能沒,湍不能怒,火不能熱,颶不能傾”。實是建橋史上的奇蹟。

當代

如今石樑仍穩架橋墩之上,成為一大奇觀,吸引中外許多學者、遊客。英國李約瑟博士親臨考察後,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文中評價說:“在中國其他地方和國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如今,江東石橋仍橫跨九龍江上,成為國道324線要塞。

抗戰中,為阻止日軍進犯漳州,當局於廈門淪陷後炸毀該橋。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撥款修復。1972年,按國家標準改建成混凝土結構的國道公路大橋。為讓後人領略這座古橋樑的原來風貌,修建時特地保留沒有遭毀的五座橋墩和兩孔完好的古石樑。

建橋技術

江東橋[中國十大古橋] 江東橋[中國十大古橋]

宋紹熙元年(1190年),這裡曾架過浮橋,嘉定七年(1214年)郡侯宗正少卿莊夏始建石墩木橋,嘉熙元年(1237年)木橋毀於火,於是在漳州郡守李韶倡議下,建成梁式石橋。《龍溪縣誌》記此石橋“廣二十尺,長二千尺”,橋孔“十有五道”。1970年於古橋上加高架設鋼筋混凝土公路橋。今在靠西岸公路橋下,尚存古橋的五座完整橋墩、兩跨橋面及殘墩基9座和東西金剛牆,殘長100.35米。橋墩以0.35×0.4×5.2米的條石交錯疊砌,呈艦首形,通長11.4米,寬5.3米。墩間每跨以3-5條石樑鋪成橋面。

江東橋的石樑每條長22至23米、寬1.15至1.5米、厚1.3至1.6米,重達近200噸。這是橋樑建築中的偉大創舉,中外建橋史上的奇蹟。我國橋樑專家茅以升在1962年4月3日《人民日報》發表的《中國石拱橋》一文中說:“我國勞動人民在建築技術上有很多創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修建於八百年前,有的石樑一塊就有二百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也說:“江東橋是一個有趣的歷史性問題。”國家文物局編輯的文物教材之一、羅哲文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築》書中,第一章就提到:“虎渡橋重達二百噸的石樑,工匠們如何把它們架上波濤洶湧的急流之上,至今仍然令人為之驚嘆。”

修復江東橋

200噸重的古橋板幸好無恙

2007年九龍江北溪洪災泛濫,江東橋幾度危難。6月2日,大橋西岸護坡被大水淘空,第一個橋孔被沖斷,6條老橋板被滾滾的洪水沖入九龍江,橋身斷了十多米。6月9日,固定在斷橋板下的四根工字鋼被洪水沖走,懸空的橋板出現20多厘米的裂痕。

洪災發生後,所幸的是那些每條重達200噸的老橋板沒有被沖毀。漳州文管會楊麗華主任說,否則這座國家級文物古橋就失去意義了,700多年前所建、200多噸重的多條石頭板是最珍貴,是具有極高歷史研究價值的文物。這次沖走的是比較小的橋板6條老石板。這6條老石板已大多被吊上岸來,但是這些原12米長的石板有的已斷成好幾截。文管部門將儘快邀請專業部門進行保存和修復。

啟動應急方案保護古橋墩

事件發生後,漳州立即組織專業人員趕到現場勘查,及時上報搶修應急方案,並立即加強搶修。運載600多立方石頭,填下被淘空的坡岸。為了讓隨時可能斷下的橋面不至於砸壞古橋墩,專業人員制訂了一套臨時的搶救方案,就是在橋墩與坡岸之間斜立幾根支頂,材料採用工字鋼,這樣把可能斷裂的橋面支撐住,讓它不要再發生變化。即使水泥板掉下來,也不會直接擊打古橋墩。漳州文管部門趁天氣轉好,暫時拆除架設在第五個橋墩的圍堰,以防止橋墩被衝擊。

重點保留10條老橋板

漳州文管會主任楊麗華告訴記者,維修方案基本不會改變,只有西岸的牆體必須重新設計。根據國家文物局兩年前就批准的第二套修複方案,下一步將把懸空的橋面炸掉,其餘的水泥橋面一直拆到第五個橋墩,減少古橋橋墩所承受的壓力。然後在第五個古橋墩上面做個台階,在台階處做個橋亭。楊麗華說,江東古橋全面修復時,將修建5座老橋墩、9座殘基墩,建立2座支撐老橋墩的金剛牆,保留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的10條重200多噸的老橋板,將恢復3座橋亭和橋欄桿,把江東橋維修成一座文物觀賞橋。2013年,修複方案正等待國家文管局的批覆。

歷史謎團

謎團:二百噸巨石是如何架上橋墩的

江東橋自肇建以來,幾經興廢,歷時700餘年。經元、明、清各代,石橋又屢毀屢修,據史書記載共有十餘次。特別是明嘉靖十八年侍卿王石沙發動再興修,並由郡守顧四科募民施工,隔年冬,新建的石樑橋即告落成。梁石最重的近二百噸。在古代要開採如此巨大石樑,其難度是不可構想的,而用什麼工具,運到江邊,架上橋墩,至今還是一個謎。

據《龍海風物誌》記載,江東河“兩岸峻山對峙,萬壑並趨,江寬流急,波濤洶湧,駕舟渡江,進寸退尺,令人眩目怵心”。南宋紹熙年間(1190-1194年)郡守趙逖伯在江東河以聯艘建造浮橋,開創建造江東橋歷史之先河。嘉定七年(1214年)郡守莊夏始於此壘石為墩,建造木橋。建成後命名“通濟橋”,又稱“虎渡橋”。

造橋歷時三年又一個月。宋代陳讓在《重修虎渡橋記》中描述江東水:“東奔如雷霆,入地深不可測,則立址於重濤悍流之中,似非天匠鬼工,莫能措手。”這些記載說明這裡渡江、架橋之艱險。

評價:李約瑟稱它全球獨一無二

橋樑專家茅以升說,江東橋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的橋樑文化研究具有舉世矚目的價值。2001年,江東橋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中國古代橋樑史上,江東橋以其橋樑跨度大、橋板長、重量重(石板條長達18米,重達100多噸,最重達200多噸)占有重要地位。江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也有顯著地位。如英國的李約瑟博士親臨考察後,在《中國科學技術史》這樣評價:“在中國的其他地方和國外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

評價

橋樑專家茅以升說,江東橋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的橋樑文化研究具有舉世矚目的價值。2001年,江東橋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中國古代橋樑史上,江東橋以其橋樑跨度大、橋板長、重量重(石板條長達18米,重達100多噸,最重達200多噸)占有重要地位。江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也有顯著地位。如英國的李約瑟博士親臨考察後,在《中國科學技術史》這樣評價:“在中國的其他地方和國外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

中國古橋

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涓涓細流到浩浩巨浸,川流縱橫,世世代代生活於此的華夏民族創建了風姿萬千的橋樑。現在就讓我們帶大家認識一下這些橋樑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