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城

盤城

盤城街道隸屬於南京市浦口區,於浦口區東北部的南京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二橋之間,東與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接壤,南與國家級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緊鄰,西與安徽省來安縣隔滁河相望,北與六合區以馬汊河為界。 2013年,盤城街道總面積51.5平方公里。轄社區居委會9個,居(村)民小組135個。總戶數11625戶,總人口41461人。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3億元。 盤城街道有龍王山自然風景區、承啟樓、龍王廟等旅遊景點。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盤城 盤城

西周靈王元年(公元前571年),地屬棠邑(今六合區)。

東晉隆安元年(379年),地屬尉氏縣。

隋開皇四年(584年),置六合縣。地屬六合縣。

北宋天聖年間,置盤城集。元豐年間,置盤城鄉,為六合縣治所。

明嘉靖十年(1531年),隸屬六合縣上三都。

清光緒十年(1884年),隸屬六合縣上三都一圖。

民國元年(1912年),盤城鄉隸屬六合縣。

民國八年(1919年),六合縣建區,盤城鄉隸屬第三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並編區、鄉、鎮。盤城鄉改稱龍山鄉,隸屬六合縣第四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境內設龍山鄉、新渡鄉、橋塘鄉。

1949年4月解放後,隸屬六合縣葛塘區。

1957年10月,撤區並鄉。渡橋鄉併入龍山鄉,隸屬六合縣。

1958年9月,龍山鄉、葛塘鄉合併,建立八一人民公社。

1959年4月,撤銷八一人民公社,成立龍山人民公社、葛塘人民公社。

1960年2月26日,由六合縣劃出,隸屬南京市浦口區。

1961年6月,龍山人民公社更名為盤城人民公社。

1963年5月,劃小人民公社規模。盤城人民公社劃分為盤城、永豐、橋塘、渡橋4個人民公社。

1965年7月,橋塘公社併入盤城公社,渡橋公社併入永豐公社。

1973年12月,成立南京市大廠區。盤城公社由浦口區劃出,隸屬大廠區。永豐公社仍隸屬浦口區。

1975年10月,盤城公社由大廠區劃出,恢復隸屬浦口區。

1983年5月,改人民公社政社合一體制為政社分設,恢復盤城鄉、永豐鄉建置。

1989年6月,撤銷盤城鄉,建立盤城鎮。

2002年11月,浦口區撤併鄉鎮。永豐鄉併入盤城鎮,鎮政府駐盤城新街68號。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盤城 盤城

清光緒十年(1884年),盤城鄉轄盤城集及老幼崗保、魏詹橋保、新桃河保、梅觀營保、窯灣保。

民國八年(1919年),盤城境內劃有盤城集保、老幼崗保、魏詹橋保、新桃河保。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盤城境內轄龍山鄉、橋塘鄉、渡橋鄉、新河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龍山鄉下轄10保、橋塘鄉下轄8保、新渡鄉下轄8保。

1949年4月,盤城境內轄龍山鄉、橋塘鄉、渡橋鄉、新河鄉。

1952年9月,馮牆、路西、寶塔、京新等村由龍山鄉劃出,成立沿江鄉。

1956年2月,龍山鄉李窪、蔣窪2個村劃入南京市大廠鎮。3月,桃園村劃出,撤銷新河鄉,併入渡橋鄉。同月,馬汊河以北3個村劃歸頭橋鄉,撤銷橋塘鄉,併入龍山鄉。

1957年10月,渡橋鄉併入龍山鄉。龍山鄉轄盤城、龍山、丁解、雙樓、新華、雙城、落橋、陳橋、年豐、板橋、新民、季豐、勤豐、慶豐、永豐、金莊16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下設生產大隊、生產小隊。

1959年4月,龍山公社轄盤城、龍山、丁解、新華、任婁、滁河、永豐、季豐、慶豐、新民、金莊、渡橋、落橋13個生產大隊,126個生產小隊。

1961年6月,龍山公社更名為盤城公社。8月,龍山大隊劃歸沿江公社,葛塘公社徐窯大隊劃入。盤城公社轄盤城、徐窯、丁解、新華、任婁、滁河、永豐、金莊、季豐、慶豐、新民、渡橋、落橋13個生產大隊,130個生產小隊。

1963年5月,劃小人民公社規模,撤銷生產大隊。盤城公社劃分為盤城、橋塘、永豐、渡橋4個人民公社,共159個生產隊。其中盤城公社轄28個生產隊,橋塘公社轄46個生產隊(含葛塘公社四周大隊劃入5個生產隊),永豐公社轄37個生產隊,渡橋公社轄48個生產隊。

1965年7月,調整公社和生產大隊規模。橋塘公社併入盤城公社,下轄盤城、徐窯、丁解、雙樓、新華、范伏、任婁、滁河8個生產大隊,65個生產小隊,如表(1-4)。渡橋公社併入永豐公社,轄永豐、金莊、落橋、慶豐、渡橋、黑紮營、老幼崗、季豐、板橋、新民10個生產大隊,81個生產小隊,如表(1-5)。

1977年4月,安徽省來安縣文山公社高涵、聯合、王渡(後改編高涵、河王、大營、卞家灣子4個村民小組)3個生產隊劃入永豐公社。

1985年3月,盤城鄉人民政府下轄盤城、徐窯、丁解、雙樓、新華、范伏、任婁、滁河8個村民委員會,64個村民小組。永豐鄉人民政府下轄永豐、金莊、落橋、慶豐、渡橋、黑紮營、老幼崗、季豐、板橋、新民10個村民委員會,84個村民小組。

1986年8月,建立盤城街道居民委員會。

2001年3月,行政村合併。盤城鎮下轄盤城、江北、新華、雙城4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62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小組。永豐鄉下轄永豐、落橋、渡橋、老幼崗、板橋5個村民委員會,84個村民小組。

2002年11月,盤城鎮與永豐鄉合併建立盤城鎮,下轄盤城、江北、新華、雙城、永豐、落橋、渡橋、老幼崗、板橋9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計145個村民小組和4個居民小組。

2007年12月12日,撤銷浦口區盤城鎮,以其原轄區設立盤城街道辦事處,下轄社區居委會6個、村委會1個、村居合署2個。

區劃詳情

2013年,盤城街道下轄:江北、盤城、新華、雙城、永豐、老幼崗、板橋、渡橋、落橋9個社區居委會,135個居(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盤城街道隸屬於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於浦口區東北部的長江大橋和長江二橋之間,東與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接壤,南與南京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緊鄰,西與安徽省來安縣隔滁河相望,北與六合區以馬汊河為界。

盤城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2°12′,東經118°42′。盤城街道總面積51.5平方公里。

氣候

盤城地區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地處長江中下游,受海洋性氣候影響不大。多數年份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溫度15.4℃,最高氣溫43℃(1934年7月13日)。最低溫度-14℃(1955年1月6日),但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0℃的有241天,7月份平均溫度為27.78℃,1月份平均溫度為2.03℃,常年溫差為25.7℃,無霜期為300天。年平均降水量1048毫米,其中6-9月份降水量達5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7.8%。但冬春兩季多乾旱,夏秋兩季多雨、大風和颱風氣候。

地質

盤城地質構造在南京地區地質板塊的基本特徵是:三迭系晚期,由於印支運動影響,地殼開始褶皺上升,產生一系列與褶皺走向一致的縱向斷裂與褶皺垂直的橫向斷裂。到燕山運動時期,褶皺斷裂構造繼續發展並出現強烈的升降運動。喜瑪拉雅運動時期繼承性的部分分裂“復活”,其特點是以升降運動為主。境內主要分布在丘陵、階地及平原周圍,為棕黃、棕紅色粉砂、亞黏土,厚度5米~30米;現代沉積組分布於滁河圩區平原,厚度在20米-70米,為棕紅、土黃、灰褐色細緻亞黏土,下部有礫石層夾淤泥。

地貌

盤城地處老山系的東北段,地勢東高西低,東為丘陵、階地,西為河谷平原。丘陵和階地是地殼運動形成的,而河谷平原則是由滁河斷裂帶因水長期沖刷而成。盤城鎮高低落差100多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盤城境內龍王山、龍洞山主要是石灰岩,可用作水泥和石灰的原料;還有銅礦,因發育不全,含量不達標,不具備開採價值。九龍凹有建築用的黃砂礦,崗地有制磚用的黃土,紅土窪有鑄造用的紅土。

植物資源

樹木類有榆樹、棟樹、楊樹、槐樹、楓樹、梧桐樹、柏樹、桑樹、椿樹、銀杏、棠梨樹、檀樹、冬青、棗樹、柿子樹、葡萄、石榴、柳樹、雪松樹、龍柏樹、香樟樹、馬尾松、杉木、水杉、刺柏、蜀松、楓粟榆、法桐、黃楊、意楊、金絲垂柳等;花卉類有君子蘭、月季、薔薇、玫瑰、菊花、牡丹、海棠、鳳仙、含笑、蘭花、水仙花、木蘭、紫茉莉、金銀花、桂花、梅花、梔子花、白玉蘭花、廣玉蘭、黃玉蘭、紅玉蘭、茶花、青梅、迎春花、一串紅、杜鵑等;藥材類有金錢草、蒲公英、車前草、枸杞、夏枯草、馬鞭草、女貞(冬青)、半夏、杜仲、人參、爬山虎、菖蒲、野百合、黑胡椒、野菊花、絲瓜絡、蘆薈、水蜈蚣、紅花草等。

動物資源

獸類有豬獾、狗獾、刺蝟、野豬、獐等;鳥類有八哥、畫眉、百舌子、白頭翁、大頭蠻、叱刺郎、啄木鳥、叫天子、山崖、喜鵲、灰喜鵲(山和尚)、烏鴉、綠翠子、鵪鶉、鴿、鵬(鷹)、白鶚子、灰天鵝、鸕鷥(魚鳥)、燕子、金腰燕,冬侯鳥有棕背伯勞,侯鳥有大雁、寒鴉、白腹鶉等;蛇類有鳥風蛇、火赤蛇(赤練蛇)、土公蛇、青鞘蛇、黃頷蛇、水蛇、蝮蛇(地扁蛇,也稱土呆子)、翠青蛇(竹竿青)等;魚類有白魚、鯽魚、鯉魚、青魚、鯿魚、黑魚(烏魚)、鯰魚、翹嘴白魚、紅鯉魚、鰻魚、黃鱔、泥鰍、刀魚利、河豚、貴魚(鯽魚婆婆),還有引進的白鯧魚、非洲鯽魚、板鯽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盤城全鎮總人口35426人;2004年,盤城全鎮總人口37124人; 2012年,盤城街道總人口43096人; 2013年,盤城街道總人口41461人。

民族

盤城居民向以漢族為主,2000年,有回族、滿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苗族、朝鮮族、瑤族、白族、侗族等20個少數民族。

交通

盤城境界三面為河,歷來水陸交通較為發達。江北大道、寧揚、寧連、寧淮、312國道以及寧啟鐵路等眾多省道、國道穿境而過。 至2004年,盤城境內公路有:龍山北路、雙城路、永錦路、永渡路、盤新路、黑紮營路、扁虎路、躍進河路、慶落路、勝天河路、滁河南路、任婁北路、任婁南路;有滁河盤城段、朱家山河盤城段、馬汊河盤城段三條水路。

經濟

綜述

2005年,盤城街道地區生產總值2.88億元,比2004年增長22.9%;實現固定資產投入3.22億元,比2004年增長80.75%;實現預算內財政收入3600萬元,比2004年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129元,比2004年增長23.82%。

2012年,盤城街道地區生產總值10.65億元,同比增長19.95%;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59億元,增長25.26%;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3億元,增長12.16%,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4.95億元,增長18.6%。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48萬元,增長14.3%; 2013年,盤城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3億元,同比增長15%;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94億元,增長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29億元,增長17%,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8.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萬元,增長13.5%。

第一產業

盤城 盤城

2012年,盤城街道實現農業總產值 2.29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3.88%;增加值13043萬元,較上一年增長13.91%。新增農地股份合作社4家,完成社區集體股份制改革1家;實現新增高效設施農業(漁業)面積264.67公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41.76%,較上一年增長36.89%;完成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109萬元; 2013年,盤城街道實現農業總產值2.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3.6%;農業增加值1.48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2.8%。新增家庭農場1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農地股份合作社7家、社區股份合作社9家。新增高效設施農業(漁業)160公頃。完成村級集體經濟收入4622萬元。

第二產業

2012年,盤城街道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8.71億元,較上一年增長25.29%;增加值1.74億元,較上一年增長29.68%;銷售收入8.3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26.2%;利稅5221萬元,較上一年增長25.94%。全年盤活閒置廠房2.26萬平方米,簽約招商引資企業65家,註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2家,500萬元以上4家,新引進註冊企業中稅收100萬元以上1家; 2013年,盤城街道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0.6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3.8%;規模工業增加值3328萬元,較上一年增長12.4%;規模工業銷售收入9.95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2.1%;規模工業利稅5914萬元,較上一年增長6.7%。

第三產業

2012年,盤城街道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22.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9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8.2%; 2013年,盤城街道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88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2%。

社會

教育

2004年,盤城鎮有國小3所、中學2所、幼稚園2所。

2013年,盤城街道有國小3所、 中學2所。

2015年,盤城街道有中學1所,教師91人;國小3所,教師190人;幼稚園5所和慶豐國小1個學前班(其中公辦園3所,民辦園2所),教師176人;成人教育中心1個。

醫療

2004年,盤城有鎮級醫院1家、村衛生室5個、醫技人員76人。 浦口惠民醫院,2003年由盤城醫院和永豐醫院組合成立;南京氣象學院門診部1961年成立,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綜合門診部。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有醫護人員20人、衛技人員15人。

2015年,盤城街道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衛生服務站4所。

文化

盤城早在3000年前,已有龍燈、秧歌、霸王鞭等為代表的民間燈舞,皮影戲、揚劇、白局等戲曲表現形式在盤城盛及一時。1949年以後,盤城鎮的文化事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55年,六合電影隊在盤城巡迴放電影。1958年,成立廣播站。1974~1975年,永豐、盤城文化站相繼建成,並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1997年,龍王山風景區已開發建設成集野營、休閒娛樂、文化、會議為一體的多功能風景區。1998年,有線電視進入百姓家。2004年,有線電視入戶率達60%以上。至2004年,盤城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村文化室等文化活動點。

旅遊

龍王山 自然風景區

盤城 盤城

龍王山景區位於南京江北距離長江大橋6公里的寧六高速公路旁。龍王山自然風景區內有龍洞山、雷劈石、九龍凹、石鼓山、黃牛樹、金亭等景點。龍洞山位於龍王山東面,海拔40米,面積15公頃。山頂有一深坑,傳說是龍母出入的洞口,洞口有“龍爪印”,故名為龍洞山。龍王山的西山尾,有兩塊牯牛大的石塊,中間相距很近,又像一塊石頭被劈成兩半。

承啟樓

盤城 盤城

承啟樓位於龍王山主峰上,龍王閣旁,仿閩西客家人圓柱堡型樓式樣建造,投資180萬元,於2001年建成。承啟樓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樓型為圓形,直徑76米,高四層,內有走廊,總計120個房間,中央是450 平方米的大天井,設定雙層寬闊的舞台,別具匠心。樓頂有花園,擺放多種奇花異木盆景,供遊人觀賞,樓頂還可環眺四周美景。樓底層為民俗陳列室;二層為院士展廳,介紹展出75位曾在江蘇工作和生活過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傳略和先進事跡;三四層為客房。

龍王廟

龍王廟位於龍王山主峰。宋天聖八年(1030年)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村民徐伯榮等重建。民國一十八年(1929年),國民政府在龍王山建林場,修葺龍王廟,廟門上掛“龍王山林場”牌子,廟旁建有一個30米高的瞭望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寇占領南京,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龍王山護林警也隨之撤出。龍王廟成了散兵游勇、無業游民的巢穴。地方鄉紳組織武裝,打散了這股土匪,為絕後患,拆除龍王廟,千年古剎,自此消失。1998年重建龍王廟,命名龍王閣,供奉龍王塑像和觀音塑像。

歷史人物

郭淵(生於宋,卒於元),字巨川,系唐朝汾陽王郭子儀曾孫,家住盤城集。曾為當地百姓做了許多善事,深得人心,被世人尊稱為“郭處士”,死後謚為“盤城先生”。宋朝末年,由於戰事紛亂群盜蜂起,郭淵為保障盤城集居民的安全,帶動大家共同建起一座“蔡堡”城,以防盜賊。

卞正良(1924年-1982年),江北村東黃莊人。出身貧寒,自幼以幫工為生。1949年6月參加工作,1950年3月入黨。1951年-1958年,先後任龍山鄉副鄉長、鄉長,橋塘鄉指導員,頭橋鄉黨總支書記,長蘆鄉合作委員。1959年-1966年,先後任龍山鄉組織員、盤城公社副社長、橋塘公社社長、盤城公社副社長。1967年-1970年,先後任盤城公社革命委員會委員、副主任。1971年9月,任盤城公社黨委副書記。1979年4月,經黨組織批准退休。

所獲榮譽

榮譽榮獲時間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落橋社區)2013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