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岩寺

虎岩寺

虎岩寺,因位於崑崙山南的伏虎岩上而得名,虎岩寺占地413平方米,坐東朝西臨崖而砌。

基本信息

簡介

虎岩寺虎岩寺

位於泉港區塗嶺鎮崑崙山南的伏虎岩(俗稱虎岩山),山腰有虎岩寺。在群山環抱中,古剎亭台、峭岩怪石、清泉幽洞、古木修篁……四時勝景迷人,明朝黃幼嘉有詩讚頌伏虎岩:“山開疑有月,樹隱半為雲”,恰如其分地點明伏虎岩的特色。

仙廬佛寺首鱗差,下有三間隱者居

得道能令龍虎遁,突渠馴服弗工夫。

《惠安縣誌》載云:宋泉郡太守蔡忠惠(即蔡襄)曾在此山中讀書,且在山門書刻“伏虎勝景”四字。明崇禎年間因女尼增建庭台小閣而鑿去一半,別開廊門,乃摹仿其字跡另刻於寺前左側岩石上。又傳南史隱還為蔡襄與道養撰寫一副對聯:

忠惠當年此讀書駕碧海之青龍文章經濟,

養公昔日留諸偈伏蒼岩之白虎佛法禪心。

元朝泰定年間逸士連應元將此鐫於岩石,可惜南史隱、連應元的字跡已蕩然無存。所幸的是南宋紹興年間胡日休等人及元朝至正年間縣達魯花赤游伏虎岩的紀志石刻尚存,且清楚可辨:“再扣禪門秋已深,岩花零落菊溜金;人情險處從頭講,佛也低眉感不禁。”分明是對旁邊一個大“佛”楷寫的詮釋。寺後又有“東岩”二字,大40厘米見方。這些宋、元、明以來的摩崖石刻,對研究地方書藝和歷史有一定價值。

山中有屈曲幽深的虎洞,有寧謐岑寂的仙翁洞、師姑洞。寺左旁的水岩洞-----清泉石室,約30平方米,渾然一塊龐然磐石覆頂;洞內冬暖夏涼,岩隙洞壁泉眼如注,從不乾涸,洞中設有石桌、石凳;洞頂岩上刻有“水岩洞”三個大字,背部最高處有一臉盆大的地方,以石敲擊會發出“咚咚咚”的鼓聲,頗為神奇。

虎岩寺臨崖砌石高築,坐東朝西,占地413平方米。由三寶殿、觀音殿、齋廚、禪房、遊廊和庭台組成,殿內供奉三寶、觀音、伏虎道人。寺宇始建於宋,後歷有修建,現存建築為1983年後修復。三寶殿面闊三間,硬山式屋頂。其右側為觀音殿,左側齋廚,再外各有一間禪房,乃在同一水平線上一列組成單進結構,又以遊廊彼此勾通,出入皆由廊門。前面有一偌大庭台,台的前面築欄桿護衛,台的中央築假山一座,引來泉水噴射水柱,帶動石猴推磨,蔚為奇觀。台外欄桿右側有一棵高大古老的枷 樹,已有近千年歷史。

相關連結:少林寺 紫雲禪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