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蘭茂的父輩從河南洛陽入滇,落籍楊林。據蘇石《蘭茂評傳》考析:蘭茂的父輩可能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被征往雲南,後編籍屯戍楊林千戶所的河南洛陽人。蘭茂有弟2人,名廷俊、廷瑞。廷俊在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早逝。
從歷史背景看,蘭茂父輩很有可能與名將藍玉有關係,不是兄弟、叔侄也是朋友、黨羽。他是個大孝子,“蘭子因母病,留心此技三十餘年”(見《滇南本草》務本堂序)。而對父親卻諱莫如深。從有關資料上可以知道蘭茂兄弟及子孫的名字,卻查不到其父的姓名甚至隻言片語。蘭茂祖籍洛陽,其父輩於1381年隨傅友德、藍玉、沐英帶30萬大軍進雲南。後來明太祖以謀反罪誅殺功臣,入滇的三位將領無一倖免。其中單“藍獄”牽連致死者達15000人。他早年隱居,出於避禍,避開了藍胡案件的牽連。
蘭氏生於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卒年有兩種說法:其一,清康熙二十九年李澄中撰的《蘭茂祠堂記》、康熙五十九年編撰的《嵩明州志·隱逸》、光緒十三年刻行的《續修嵩明州志·人物》均說“年八十卒”。其二,在蘭茂卒後40年成書的明正德《雲南志》說他“年七十四而卒”。民國《嵩明縣誌·人物》亦說他“年七十四卒於家,崇祀鄉賢”。按最早的史籍記載,明正德《雲南志》所述較為可信,蘭茂卒年應是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享年應是74歲。
蘭氏13歲時,才華初露。清康熙《嵩明州志》說他“性聰穎……年十三通經史”;明正德《雲南志》說他“年十六時,凡詩史過目輒成誦”。在青年時代,除經史外,涉獵廣泛。清康熙《嵩明州志》記云:“長益嗜學,於濂、洛、關、閩之學煥如也”。蘭氏“恥於利祿,自匾其軒,曰:‘止庵’”。後因母病,潛心本草30餘年,於明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完成了《滇南本草》及《醫門攬要》兩部中醫藥學名著。《滇南本草》是雲南歷史上最早的、價值最大的中草藥專著,它早於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42年。雲南人民出版社1975年將《滇南本草》整理出版,現仍繼續使用。《醫門攬要》分上下卷,上卷專論脈法,淺顯明透;下卷專論方症,治療方法得當。
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蘭氏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著成了《韻略易通》和《聲律發蒙》兩部聲韻學名著。在《韻略易通》中,蘭氏把過去107箇舊韻部縮編為20個新韻部,並用一首“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的《早梅詩》予以高度概括。《韻略易通》是中國古漢語聲韻學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蘭茂“沖淡簡遠,以著述自娛”,著作甚豐,於陰陽、地理、丹青、文學亦皆通曉。由於歷代兵燹和社會變遷,蘭氏著作大部散佚無存。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生於嵩明楊林御守千戶所。
蘭茂自幼聰慧好學,蘭氏13歲時,才華初露。清康熙《嵩明州志》說他“性聰穎……年十三通經史”年十六時,凡詩史過目輒成誦。
在正統年間(1436-1449年間)及其前後,蘭茂在楊林設堂講學。
正統七年(1442年),蘭茂46歲時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著成了《韻略易通》和《聲律發蒙》兩部聲韻學名著。
正統十四年(1467年),兵部尚書王驥奉命親率十萬大軍前往麓 川征討土司思任發叛軍。因不諳邊地山形路勢,加之兵將水土不服,士氣不振,兩征麓 川,皆師出無名。到三征麓川時,由於謹遵蘭茂“若要麓川破,船往山上過”的錦囊妙計而行,果然大獲全勝。由此,蘭茂成了軍事家,並撰有《安邊策條》這樣的軍事文著。
蘭茂70歲時,作《七十自賦十首》,是蘭氏一生的真實寫照。
明成化六年(1470年),蘭茂在楊林庵舍中與世長辭,享年74歲。
主要成就
醫學
蘭茂在醫藥學上的重大成就,來源於他的刻苦鑽研和辛勤實踐。他“遍訪滇池流域及滇南各地”訪醫問藥,曾到過會澤縣金鐘山採藥行醫,為會澤人民治病,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人們在金鐘山蓋有蘭公祠崇祀,現還存部分遺蹟。
永樂十五年(1417),蘭茂開始編著醫藥學專著《滇南本草》。他花了近20年時間,終於在正統元年(1436)完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藥物學專著《滇南本草》(含《醫門攬要》)比李時珍《本草綱目》早142年。全書約10萬餘字,載藥物544種,多數為雲南地方性中草藥。其中很大一部分載入1974年版《雲南地方藥品標準》及1977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有37種藥物受到國外醫學界推崇,並被東南亞各國所採用。
蘭茂從事藥物學和醫學,是從為母親治病起,立志學醫,一發而不可收。嵩明的“藥靈山”,就是他採藥常去的地方。他邊採藥,邊學醫,邊著書。從永樂丁酉年(1417年)至正德丙辰年(1436年)20年的時間裡,他四處覓方採藥,結合積累的治療經驗,終於完成了《滇南本草》(含《醫門攬要》)這部巨著。
《滇南本草》最早的抄本載藥274種,整理本載藥544種,附方600餘首。是一本藥物與方劑結合,便於使用,有獨創性的藥物學專著。蘭茂為了著書採藥,幾乎踏遍了雲南全境:東至滇黔川邊界,南達中老邊境,西臨中緬邊界,北至金沙江兩岸。
《醫門攬要》共二卷。上卷專論脈法,載望、聞、問、切四診,總論及脈訣歌。下卷論方症,主張療疾要從實際出發,診斷要全面慎思。每症先論病理,再予臨床處方。其複方配伍精當,單方簡易實用,無不體現蘭茂淵博的學識和精到的診療經驗。
李孝友稱蘭茂《滇南本草》及所附《醫門攬要》,“系蘭茂對古代邊疆民族地區常見病、多發病臨床經驗的總結,對中國民族藥物的發掘與研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1世紀以來來,雲南省省內外醫藥學家對《滇南本草》的多種藥物經臨床配方套用,證明確具特效。此如馳名中外的雲南白藥,專治風濕的虎力散,祛風除濕的腎福寶,專治偏癱的燈盞花等等,都是各醫家和藥廠採用《滇南本草》的藥物配方研製的。
《滇南本草》的最早版本,為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滇南范洪增述,經清康熙丁丑年(1697年)滇南高宏業抄錄,乾隆38年(1773年)朱景陽重抄本,稱為“範本”。被稱為“務本”的清光緒丁亥年(1887年)由雲南務本堂刊刻的五卷本《滇南本草》(含《醫門攬要》),就是後來的最新整理本三卷《滇南本草》的主要依據。務本《滇南本草》的刻印版藏片,現存雲南省圖書館。
音韻
蘭茂自二十歲起,因“恥於利祿,自匾其軒為‘止庵’,遂不出”。他整日讀書寫作,首先寫出了雲南第一部聲律啟蒙讀物《聲律發蒙》。這是一部用韻語寫成供童生學習音韻對仗的專用讀本,早於李漁《笠翁對語》約200年。《聲律發蒙》一書,是一部切於幼學的聲律讀物。該書“吟誦之下,恍覺景物山川,皆成佳趣”。由於通俗易懂,語言精煉,音律鏗鏘,琅琅上口,廣受歡迎,因而成為當時滇中的啟蒙教科書。《韻略易通》於正統七年(1442)寫成,全書收8348字。蘭茂立足雲南方言,面向全國國語,即“盡變古法,以就方音”,將《中原音韻》的36個聲母簡化為20個,又把19個韻改為20韻,形成橫有20母,縱有20韻,融聲、韻、調為一體的“新等韻圖”,以“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的“早梅詩”加以概括,使人於悠然的詩境中,記誦了20個聲母的發音。由於它切合實際,便於套用,流傳很廣,被收入清代《四庫全書》。當代著名學者方國瑜先生說:“蘭茂的《韻略易通》,在中國音韻史上豎起了第二座巍峨的里程碑。”
正統七年(1442年),蘭茂46歲時又寫出了“套用便俗,而風行全國”的《韻略易通》。他大膽創新,把原來100多箇舊韻部縮編為20個新韻部,並以一首五言絕句20個字的《早梅詩》將當時的北方話的聲母標準注出來,成為現在以北京語音為標準的國語21個聲母的前身。《聲律發蒙》的價值,在於揭示了《中原音韻》之後,漢民族共同語韻母系統的發展規律。正如清代雲南督學孫人龍在《聲律發蒙敘》中所言:“《發蒙》一書,切於幼學,吟誦之下,恍覺景物山川,皆成佳趣,廟堂經濟,如在眼前;學者童而習之,便不至於白首茫然也”。蘭茂的音韻學成就,之所以受到現代音韻學大師錢玄同等人的高度評價,是因為蘭茂的音韻學在漢語語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從這張標識圖上,我們不難看出蘭茂的《早梅詩》與國語聲母的因襲關係。
教育
蘭茂是滇地開館教學第一人。
蘭茂在楊升庵被貶雲南之前就提倡道德文化教育,是他開始在雲南啟蒙文化,推廣國語音韻。其《安邊策條》和軍事策劃成就兵部尚書王靖遠平定麓川;但他留下的著作在朝代更替中散失,只有《韻略易通》存目《四庫全書》。蘭茂著《韻略易通》和《聲律發蒙》是與其教學實踐結合在一起的。在正統年間(1436—1449年間)及其前後,蘭茂在楊林設堂講學。由於他的《韻略易通》“言言珠璣,句句琳琅”,《聲律發蒙》“詞采駘宕,裁對工穩,村塾啟蒙,幾乎人手一編”。於是,“一時學者宗之”。據《雲南鄉賢事略》稱:“四方學者至楊林從茂學”。由此,蘭茂聲名大震,成了當時滇中地區受人景仰的民間教育家。蘭茂治學嚴謹,身體力行,孜孜不倦,從這兩幅“騎驢標韻圖”和“童冠相隨圖”中,我們或許可以聯想出蘭茂教育實踐中那些更為生動感人的情景。
因為蘭茂在楊林開館教學,之後的“雲南第一所書院”——碧瀾書院就誕生楊林。書院比建於嘉靖三年的昆明五華書院早3至18年,比嵩明州的嵩陽書院早300多年。而今碧瀾書院也只留跡於管文明的國畫裡。可見,蘭茂開教館之早。
文學
蘭茂一生詩詞著作頗多,尤以《止庵吟稿》和《玄壺集》為代表。他的詩,或寫景狀物,或闡述人生哲理,或抒情言志,或諷喻現實,或評古論今,風格清新,膾炙人口。
景泰五年(1454),蘭茂寫成南曲劇本《性天風月通玄記》。全劇通過一道人修行悟道的故事,表達自己厭惡現實,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全劇文辭優美,音韻和諧,反映了雲南的山川風物,閃爍著雲南高原的獨特光彩。堪稱雲南最早的劇本。
軼事典故
奇人治怪病
奇人治怪病,說的是嵩明太守得了肥胖病,向蘭茂求治。蘭茂為他開出兩方:一方為“穀皮湯”,是減肥良藥;一方為“氣方”。太守不知何為“氣方”,於是蘭茂列數太守魚肉百姓的種種劣跡,氣得太守七竅生煙、口吐黑血、昏厥過去。醒來後自省良久,從此劍行積德,每天喝“穀皮湯”,肥胖病漸漸好了。
錦囊妙計破麓川
正統14年(1467年),兵部尚書王驥奉命親率十萬大軍前往麓川征討土司思任發叛軍。因不諳邊地山形路勢,加之兵將水土不服,士氣不振,兩征麓 川,皆師出無名。到三征麓川時,由於謹遵蘭茂“若要麓川破,船往山上過”的錦囊妙計而行,果然大獲全勝。由此,蘭茂成了軍事家,並撰有《安邊策條》這樣的軍事文著。
師生情誼
有一年臘月三十,可蘭茂家中卻揭不開鍋。蘭妻著急,問這年怎么過?蘭茂正伏案著書,隨口答到:“這年嘛,自然而然不就過去了?”可是家中無柴無米,這自然而然,怎么“然”得過去呢?蘭茂的學生們知道蘭茂已經把家中的柴米接濟了困難的學生,於是就相約湊了些柴、米、肉和酒,上門給老師和師母拜年。一位學生對蘭妻說:“師母,這年不是就‘然’過去了嗎?”
蘭仙人
八仙知道蘭茂在民間做了很多善事,認為他已經“功德圓滿,可以成仙”。於是就讓漢鍾離倒騎著馬來到楊林玄天觀,引得一群學童圍觀,蘭茂也大呼“危險!”漢鍾離對蘭茂說:“你出主意讓人家去打麓川,傷害了多少性命。玉帝要是降罪於你,那才危險呢!”蘭茂知此人不是凡人,請求指點。漢鍾離說:“你既知悔過,就能化險為夷”。說罷用馬鞭在蘭茂肩上點了一下,就一陣風不見了。原來漢鍾離見蘭茂舍不下教書講學的事,楊林人也離不開蘭茂,就臨時改了主意,不忍心將蘭茂收為天仙,就把他點成了地仙。
主要著作
據明正德《雲南志》記載,錄蘭氏部分著作目錄如下:《玄壺集》、《鑒義折衷》、《經史餘論》、《安邊策條》、《止庵吟稿》、《山堂雜稿》、《碧山樵唱》、《桑榆樂趣》、《樵唱餘音》、《甲申晚稿》、《梅花百韻》、《秋香百詠》、《草堂風月》、《苹州晚唱》、《韻略易通》、《金粟囊》、《中州韻》、《聲律發蒙》、《四言碎金》等。蘭茂70歲時,作《七十自賦十首》,是蘭氏一生的真實寫照。其中《滇南本草》共載藥物544種,附方劑500多種,為中國現存本草書籍中成書較早的一部。
蘭茂一生著述頗豐,流傳至今影響較大的有如下幾種:
《滇南本草》(三卷)
《醫門攬要》
《韻略易通》(兩卷)
《聲律發蒙》
《性天風月通玄記》
社會影響
“蘭學”的興起及其發展
蘭茂謝世以後,隨著蘭茂著述在省內外影響的日益擴大,人們對蘭茂的音韻學、醫藥學和詩歌等方面的研究蔚然成風,“蘭茂之學”逐漸形成,從明、清至今,“蘭學”一直承襲不斷。
明正德《雲南志》稱蘭茂有“滇人多傳之”的書籍11種,明嘉靖年有《滇南本草》最早的抄本。而音韻學方面的“蘭學”,以最早的刻本為標誌,在明正德(1506一1521年)就已經形成。明萬曆年間,浙江、山東、山西等地都有《韻略易通》的刻本。方國瑜在《蘭廷秀〈韻略易通〉跋》中極贊蘭茂《韻略易通》在音韻史上的重要作用,並附表列出《韻略易通》從明萬曆年起在省外刊刻的情況。明清之間,形成了由“蘭詩”、音韻學、醫藥學三大系列為特徵的“蘭學”。
到了清代,《韻略易通》一直在省外獨領風騷。而雲南從社會需要出發,更注重對“蘭學”的醫藥學,即《滇南本草》的研究。從康熙丁丑(1697年)至光緒丁亥(1887年)的二百餘年間,就有六種抄本和一種刻本在滇省廣為流傳,並通過中原傳入國外。稍後,蘭茂《聲律發蒙》在雲南也刻本不斷,名聲日顯。
清光緒年續修《嵩明州志·人物誌·蘭茂》稱蘭茂所著有玄壺集、鎰例折衷、經史餘論、韻略易通、聲律發蒙、止庵吟稿、安邊策條等。對蘭茂“妙語安邊”之事也有記述。到了清末、隨著滇詩的發展,蘭茂的詩人地位更加鞏固。
民國時期,隨著漢語言文字的發展,“蘭學”聲韻學方面的研究隨之推進,並從整體上促進了“蘭學”。相繼出現了方國瑜《蘭廷秀〈韻略易通〉跋》、張世祿《中國音韻學史》;上海書局鉛印本《滇南本草》和中國藥物研究所經所長利彬編繪的《滇南本草圖譜》。該圖譜繪製精美,並由陳立夫為之作序,還有龍雲“金碧之光”的題詞。
方樹梅先生在《明清滇人著述目錄》中說:“蘭學不株守一家之言,於其詩見之”。“蘭學”之說,承前啟後,“蘭學”之樹根深葉茂。
新中國成立以後,“蘭學”的研究得到長足的發展。1958年2月,在《漢語拼音方案》確定之前,王力等人對蘭茂《韻 略易通》和《聲律發蒙》作了重新認識和研究,對蘭茂在音韻學上的貢獻及地位作了精確定位。其代表性論點,見於王力《漢語語音史》和趙蔭棠《中原音韻研究》等。
群一先生在對《韻略易通》研究中指出,《韻略易通》“主要貢獻在於聲母的歸納。‘早梅詩’所代表的二十個聲母,可以說是漢語音韻史上,繼‘三十六字母’後,第二個里程碑”。
雲南歷來重視對《滇南本草》的研究和利用。從50年代起,省衛生廳組織專家,歷時近20 年完成了《滇南本草》三卷整理本的出版工作。研究人員還對《滇南本草》確係蘭著作了確認。
20世紀80年代起,對蘭茂《滇南本草》的研究轉向了對其學術特色,方藥運用特點,藥物辨性,附案研究等方面。
1983年6月,由雲南省衛生廳、省中醫學會和曲靖地區、嵩明縣衛生局等21家單位聯合發起,有154名專家、學者和醫務工作者參加的蘭茂學術紀念會在蘭茂故鄉—嵩明舉行。省衛生廳廳長李景陽在會上作了學術發言,詹文濤等21人作了學術交流,省衛生廳等七個單位為蘭公祠贈匾,省中醫學會會長魏述征等為蘭祠題詞,與會者在蘭公祠種下了松柏和藥物標本。縣花燈團為蘭茂學術紀念會編演了七場花燈劇《蘭止庵》。會後,《曲靖地區醫藥資料》輯錄了會議的學術成果。蘭茂學術紀念會的召開,推動了“蘭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學術研究成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文獻》、《雲南社科》、《雲南中醫學院學報》、《昆明社科》、《昆明師專學報》等一大批理論和學術刊物紛紛登載“蘭學”研究的文章;《蘭茂詩詞新注》、《滇南本草附案研究》、《管氏醫家十二代秘方注釋》、《蘭茂評傳》等一大批書籍也相繼出版。這些文章和書籍,對蘭茂的藥物學、音韻學、詩歌及其思想性格等各個層面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在蘭茂的家鄉嵩明,“蘭學”早已深入人心,經常開展各類學術活動。1995年9月14日,蘭茂文學學會正式成立並建立起“蘭茂文學基金”,用蘭茂精神感染和激勵那些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們。
1997年8月12至13日,紀念蘭茂誕辰6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嵩明賓館舉行。省、市、縣的30多名“蘭學”研究者和熱心人聚集一堂,暢談“蘭學”研究心得,總結成果提出新的課題。縣領導勉勵大家發揚蘭茂精神,共同為建設新嵩明獻計出力。與會者即興賦詩,禮讚蘭茂精神,緬懷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