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4年,茂蘭保護區成立。
1986年12月,荔波縣人民政府行文將茂蘭喀斯特森林列為自然保護區。
1987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
1988年5月,國務院將茂蘭保護區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並明確該保護區是以保護完整的綜合自然生態系統為目的,兼有保護珍稀孓遺動物資源的科學保護區。
1995年,加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
1996年4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MAB),成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同年被中國生態旅遊專業委員會列為全國22條生態旅遊線之一。
2007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定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為貴州首個且唯一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2002年7月,因其喀斯特原始森林面積在世界上同類面積中最大,被載入2002年新版的《大世界基尼斯記錄大全》。
地理環境
位置
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境內,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接壤,毗鄰廣西木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為東經107°52′10″~108°45′40″,北緯25°09′20″~25°20′50″。
氣候
保護區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溫潤氣候,具有春秋溫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的中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5.3℃,氣溫年均差18.3℃,1月平均氣溫為5.2℃,7月平均氣溫為23.5℃,≥10℃活動積溫4598.6℃,生長期237天。全年降水量1752.5mm,集中分布在4—10月,年平均相對濕度83%。全年日照時數1272.8小時,日照百分率29%,太陽輻射年總量為63289.8kw/m2。
地形地貌
茂蘭保護區的喀斯特地貌十分典型,形態多種多樣,錐峰窪地,層層疊疊,呈現出罕見的喀斯特峰叢景觀。
保護範圍
茂蘭保護區總面積21285公頃。其中核心區5827公頃,緩衝區8910公頃,實驗區4588公頃,生態旅遊區1915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7.4%,核心區達92%。 保護區涉及立化、永康、洞塘、翁昂、撈村、駕歐、瑤山、甲良八鄉(鎮)的21個村組。區內居住著布依、水、瑤、苗、毛南、壯、漢等民眾近8000人。
保護對象
茂蘭保護區為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中亞熱帶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
植物
保護區區內有維管束植物154科514屬1203種,蕨類植物11科20屬31種,種子植物143科494屬1172種,裸子植物6科。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南方紅豆杉、單性木蘭、掌葉木、硬葉兜蘭、小葉兜蘭、白花兜蘭等200餘種。
二級保護植物有華南五針松、翠柏、短葉黃杉、香果樹、香木蓮、櫸樹等200餘種,茂蘭特有種40餘種。
茂蘭的森林植被中,建群植物多為而旱喜鈣的園果化香、青岡櫟、樟葉槭、黃梨木、雲貴鵝耳櫪、齒葉黃皮、掌葉木、園葉烏桕、朴樹、菱葉海桐、香葉樹等。主要森林群落類型有青岡櫟、化香林、化香、黃皮林、栲、杜英林、黃杉、化香林、黔竹林等。因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性和小生境的多樣性,在茂蘭形成了許多特有種,已發現40餘個植物特有種,如荔波大節竹、荔波鵝爾櫪、荔波球蘭、短葉穗花杉等。
動物
保護區內脊椎動物近400種。鳥類16目47科205種,獸類8目24科61種,爬行類3目10科47種,兩棲類2目8科34種,魚類5目10科39種,另有昆蟲1300餘種。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截至2013年,茂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種,二級保護動物32種。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有華南虎、豹、蟒、白頸長尾雉、林麝。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有獼猴、藏酋猴、穿山甲、小靈貓、黑熊、斑靈猩、金貓、林麝、蘇門玲、鴛鴦、紅隼、鳶、風頭鷹、赤腹鷹、風頭鵑隼、褐冠鵑隼、蛇雕、普通鵟、領角梟、紅角梟、領鵂鶹、斑頭鵂鶹、草梟、藍翅八色鶇、白鷳、細痣疣螈、虎紋蛙、大鱗金線䰾、長須金線䰾、多斑金線䰾、狹口金線䰾、粗壯金線䰾。
茂蘭已發現動物新種38種,其中絕大部分為昆蟲種類和蜘蛛種類,主要動物種類有獼猴、黑熊、穿山甲、林麝、白鷳、蛇雕、蟒等,以獼猴和白鷳為優勢種群。具體為:爬行類(荔波壁虎),魚類(大鱗金線䰾、長須金線䰾、小口縷魚、荔波盲條鰍),昆蟲類(茂蘭新襀、中華諾襀、琥珀樹、茂蘭彎莖葉蟬、雙帶扁頭葉蟬、黑帶側脊葉蟬、叉突片葉蟬、端刺麗葉蟬、錐頂帶葉蟬、碎斑魚蛉、雙刺粉蛉、茂蘭窗溪蛉、三帶窗溪蛉、彩翼羅草蛉、茂蘭蕈虻、茂蘭眼蕈蚊、鉤臂眼蕈蚊、麗奇眼蕈蚊、長角齒眼蕈蚊、叉刺遲眼蕈蚊、茂蘭迷蚜蠅、茂蘭盲目步行蟲、王氏盲目步行蟲、荔波盲目步行蟲、西川氏荔波步行蟲),蜘蛛類(黔希蛛、茂蘭瑪琳蛛、鐮形弱蛛、董背泰萊蛛、徐氏弱蛛、茂蘭阿納蛛),軟體類(荔波倍唇螺、小七孔倍唇螺)。
以上內容來源於2006年
管理機構
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根據省政府的批覆,茂蘭保護區管理局為省屬事業單位(縣處級),由省林業廳和荔波縣政府共同領導。暫定事業編制40人。保護區屬科研型保護區。在保護區內設定了永康、翁昂、三岔河、小七孔4個管理站。
1992年元月,經上級批准,建立了茂蘭保護區林業公安派出所。
開發利用
經過近二十年的保護管理,茂蘭自然保護區已建立了初步的管理體系,喀斯特森林及其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科學研究上已取得一些成果,成為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與國際接軌和開展國際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茂蘭自然保護區是少數民族集居地,有著眾多的文物古蹟和濃郁的民族風景文化。布依、水、苗、瑤等少數民族的建築、服飾、工藝品、食品和婚喪嫁娶等民族風俗,獨具特色,極具旅遊開發價值。這是地球同一緯度上惟一的綠洲,被稱為“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
生態價值
茂蘭喀斯特森林是一種特殊的森林植被類型,其分布集中、原生性強、相對穩定及脆弱和難以恢復的特性在世界植被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具有重要的基礎理論研究意義,而且對中國西南石質荒漠化地區,特別是對南方濕潤地區森林植被的恢復與生態環境的重建具有重要的生產指導意義。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景象,生動地提示出喀斯特地區的奧秘,構成別具一格的"喀斯特漏斗森林景觀"。
茂蘭喀斯特森林由於其島嶼狀的喀斯特地貌和特殊生境,產生了較多的特有物種,是許多動植物新種的土產地,是提供大量引種馴化、遺傳育種繁殖材料的天然“基因庫”。獨特的水文地質二元結構由於喀斯特森林強大的蓄水功能,形成了森林滯留水與地下水所組成的獨特水文地質二元結構,極大改善了地下水與地表水循環交替的條件,充分顯現出茂蘭喀斯特森林強大的涵養水源和水土保持功能,有效防止了因石質荒漠化引起旱澇交加的自然現象。茂蘭喀斯特森林因保存完好,境內人煙稀少,無任何工業,受人為干擾較小,其大氣、水質、底質(有機質、硫化物、粒度、氧化還原電位)、營養鹽類、水文要素等非生物生態因素指標和森林植物群落、陸生動物群落、微生物等生物生態因素指標均接近自然本底,自然生態平衡達到完美、和諧的理想狀態,為環境保護的研究和發展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保護區內森林生態旅遊資源豐富,喀斯特地貌與森林、水體交相輝映,山、水、林、洞、湖、瀑等各種自然景觀構成了一幅畫卷,環境質量和旅遊舒適度也為保護區旅遊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