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蘭嶼芋蘭
種拉丁名:NervilialanyuensisS.S.Ying
種別名:蘭嶼與一點廣
命名來源:[Mem.Coll.Agric.Nat.Taiwanuniv.29(2):55.1989]
中國植物志:18:022
亞族中文名:芋蘭亞族 Subtrib.NerviliinaeSchltr.
國內分布:產台灣南部(蘭嶼)。生於山坡路旁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台灣蘭嶼離島上的天池。
屬中文名:芋蘭屬
屬拉丁名:Nervilia
亞族中文名:芋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NerviliinaeSchltr.
族中文名:樹蘭族
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Humb,Bonpl.etKunth
亞科中文名:蘭亞科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態特徵
塊莖圓球形或卵形,直徑7—11毫米,白色,肉質,透明。葉1枚,五角形或六角形,長3--4厘米,寬4—5厘米,光端鈍或漸尖而略呈尾狀,基部深心形,邊緣波狀,上面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無毛,膜質;葉柄長4--6厘米,直立或斜上升,基部具鞘;鞘長1.5--2厘米,圓筒狀,先端漸尖。花葶無葉,具1--2枚圓筒狀鞘,頂端具1朵花;鞘長3—3.5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抱莖,無毛,散生紫紅色條紋或斑點;花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6—8毫米,寬2—3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長6—7毫米,無毛;花開放時直徑1.5—2厘米;萼片等大,披針形,長1.6—1.9厘米,寬3—4毫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密布紫紅色斑點及短條紋;花瓣披針形,較萼片稍狹而短,長1.5—1.7厘米,寬2.5—3毫米,先端急尖,密布紫紅色斑點及短條紋;唇瓣白色,散生紫紅色斑點,長1.2—1.5厘米,寬5—7毫米,近中部3裂;側裂片三角形,直立,長4.5—5.5毫米,上端寬2—3毫米,先端急尖;中裂片較大,圓形或伸長的卵形,長6—8毫米,寬4—5毫米,先端圓形且中間微凹,上面從先端至基部具l條隆起的縱脊;蕊柱長4.5—5.5毫米,頂端膨大,散生有紫紅色斑點;花葯長橢圓形;花粉團柄甚短,小,無粘盤。花期3—4月。
產地分布
產台灣南部(蘭嶼)。生於山坡路旁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台灣蘭嶼離島上的天池。
本種提示
標本未見,上面描述系摘自原描述。
參考文獻
NerviliaialanyuensisS.S.YinginMem.Coll.Agric.Nat.TaiwanUniv.29(2):55.Pl.5.Col.phot.11--12.1989;台灣蘭科植物彩色圖鑑2:279,606.Pl.33.1990.
本屬概述
Comm.ExGaud,inFreyc,Voy.Urainie421.1829,nora.Conserv.;Schltr.InEngl,Bot.Jahrb.45:390.1911.地生植物。塊莖圓球形或卵圓形,肉質。葉1枚,在花凋謝後長出,心形、圓形或腎形,質地厚或薄,被毛或無毛,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心形,邊緣全緣、波狀或具角狀齒,具柄。花先於葉,生於無葉、通常細長、具筒狀鞘的花葶頂端,1朵,或多朵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花苞片通常小或細長;花中等大,具細的花梗,常下垂,唇瓣位於下方或上方;萼片和花瓣相似,狹長,張開、半張開或不張開;唇瓣近直立,基部無距,不裂或2—3裂;蕊柱細長,棍棒狀,無翅;藥床多少突出,全緣或具鋸齒;花葯具不明顯2室;花粉團2個,2裂或4裂,粒粉質,由可分的小團塊組成;花粉團柄極短或無,無粘盤;蕊喙短;柱頭1個,位於蕊喙之下。屬的模式種:NerviliaaragoanaGaud.全屬約50種,分布於亞洲、大洋洲和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我國有7種2變種。台灣產4種及1變種,大陸產4種1變種,主要分布於西南部至南部,其中毛葉芋蘭往北分布至甘肅東南部。
亞族概述
Schltr.InNotizbl.9:571.1926,"Nervillieae".地生植物,地下具球形的塊莖和細弱的匍匐莖或根狀莖。葉與花不同時出現。葉1枚,通常圓形或近心形,有時周圍有裂缺或有角狀齒,基部截形或近心形,具柄。花序發自地下球形的塊莖,直立,具1--2花至10餘花;花中等大,常外傾或下垂,較少直立,一般扭轉;萼片與花瓣相似,離生,較狹長;唇瓣常3裂,無距;蕊柱細長;花葯俯傾;花粉團2個,粒粉質,由許多可分的小團塊組成,不具花粉團柄和粘盤;蕊喙小;柱頭凹陷。本亞族僅含1屬,分布於熱帶亞洲、大洋洲和非洲,我國亦產之。
本族概述
Humb,Bonpl.EtKunth,Nov.Gen.Sp.Pl.1:269.1815.附生或較少地生或腐生草本,偶見攀援藤本;附生種類常有假鱗莖或肉質莖。葉基生或莖生,常為革質、紙質或肉質,罕有草質,少數無葉(腐生種類)。花變化較大;萼片合生或離生;唇瓣有距或無距;花葯以狹窄基部或花絲連線於蕊柱,常俯傾,兩藥室一般密接並藏於藥帽之內,花後常枯萎或脫落;花粉團一般4—8個,較少2個,蠟質或有時粒粉質,具或不具花粉團柄或粘盤,偶見粘盤柄;蕊喙一般位於柱頭上方。本族模式屬:EpidendrumL.共約340屬,全球均有分布,主要見於熱帶。我國有29個亞族含72屬。
亞科概述
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狀莖、塊莖或假鱗莖。葉莖生或基生,摺扇狀、對摺或具網狀脈,草質至革質。花序(或花葶)頂生或側生;花通常兩側對稱,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轉,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2--8個,粒粉質或蠟質,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團柄並連線於粘盤,也有直接連線於粘盤或通過粘盤柄連線於粘盤的,較少既無花粉團柄又無粘盤柄與粘盤的;柱頭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種子通常兩端有延長的翅,較少無翅並有厚的外種皮。本亞科模式屬:OrchisL.共約690餘屬,全球均有分布。我國有4個族,42個亞族共167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