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萱

蘇麗萱

蘇麗萱,寧德市專業拔尖人才,福建省“三八紅旗手”、“巾幗建功獎”、“星星火炬獎”獲得者。她主持 的“自主·合作·創新”課題通過省立項。她崇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她身體力行、治學嚴謹、實事求是,在教改上有所建樹,先後在國家和省 級刊物上發表了《最佳化課堂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循序漸進自讀自悟》、《走進課改進 感悟課改》等數 十篇論文和教學設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蘇麗萱,寧德市專業拔尖人才,她主持 的“自主·合作·創新”課題通過省立項。

她崇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她身體力行、治學嚴謹、實事求是,在教改上有所建樹,先後在國家和省 級刊物上發表了《最佳化課堂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循序漸進自讀自悟》、《走進課改進 感悟課改》等數 十篇論文和教學設計 。

教學經歷

從小在閩東海邊長大的她,家鄉的海陶冶了她好強、勇於挑戰的性格與海的胸懷。1981年走上三尺講壇,2002年8月調福安市逸夫國小任校黨支書、校長。二十四年的教學生涯,不僅沒有使她蒼老與倦怠,相反的讓你感覺她似乎返老還童了,她還是那樣的童心未泯、青春依舊。她就是福安市國小唯一一位女校長,福建省“三八紅旗手”、“寧德市拔尖人才”,逸夫國小校長——蘇麗萱。

從教以來,做為老師她是學生愛戴,家長信任的語文學科好老師。做為校長她使逸夫國小,由當時的一所教學設施匱乏,師資力量薄弱,生源奇缺(連本校老師子女都不願就讀),負債達300多萬元的城區弱勢學校,成為一所擁有先進教學設施和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教學質量的名優學校。

成長曆程

國小執教

學校建設 學校建設

蘇麗萱自小知書達禮,悟性好,組織能力強,深得老師喜歡與信任,久而久之,讀書時代的她成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小老師”,也是在那時她就立志要成為一名教師! 1981年畢業於寧德師範學校的蘇麗萱懷著童年的夢想和初為人師的激動心情,來到福安下白石中心國小成為一名教師。開學第一天她早早到校,準備迎接她教師生涯的第一批學生。但發生了一件她意想不到的事,有幾位學生家長找校長要求調班,理由很簡單,他們不放心將自己的孩子給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黃毛丫頭。

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使性格好強的她仿佛被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感到傷心與尷尬,不知道如何面對家長與學生。可她知道別無選擇,要想成為一個讓人信任的老師,就必須要先充實自己。於是她將個人的婚事整整推遲達四年,將自己參加工作領到的工資省吃檢用,餘下錢用於訂閱與教學有關的報刊雜誌,為了儘快掌握教學規律,她幾乎聽遍了校內所有教師的課,千方百計爭取學校給自已機會上公開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1985年恰逢福安市實驗國小要充實新人,對象是全市各校任教3-5年師範畢業的優秀青年教師,經篩選蘇麗萱在眾多的教師中脫穎而出,作為當時唯一的女教師被錄取了。

成績斐然

在實驗國小的17年,是蘇麗萱教師生涯最有成就的17年。當時很多學生家長把自己的孩子是否在蘇麗萱任教的班級,當作孩子被分配班級的好壞與否,甚至為了能加入她所任教的班級而動用各種關係。經過她教的學生,大部分還和她保持著書信、電話聯繫,逢年過節他們總不忘給他們的蘇老師問好或到他們的蘇老師家坐坐。在蘇麗萱的辦公室里,看到了滿滿的一抽屜當年學生家長寫給她的感謝信和學生的書信。當年蘇麗萱教過的學生,現今很多已為人父人母了,但只要還在當地的他們都把孩子送到逸夫國小,只因為蘇麗萱是逸夫國小的校長,他們相信她!回憶起二十多年的教師生涯蘇麗萱深有感觸:有愛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愛是對教育執著的不竭動力。

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要學生尊重和寬容,面對每個兒童教育重要的不是學生是否犯錯誤,而是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他的錯誤。為了學生的發展,應善待各類學生,不僅要給他“錦上添花”更要給他“雪中送炭”,真心呵護童心、童尊、童趣、童樂,為他們營造一個“張揚個性、和諧發展、自由表達、自主體驗創造”的空間。正是因為這種對學生的關愛,對教育事業的執著使她成為了學生愛戴、家長信任的優秀教師。

從她本人獲得“福建省三八紅旗手”、“福建省先進德育工作者”、“福建省‘星星火炬’獎章獲得者”、“寧德市文明先進個人”、“寧德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眾多榮譽中我們不難體會她的價值所在。

一校之長

2002年8月蘇麗萱接管的逸夫國小,是一所兩幢教學樓尚未完工,操場塵土飛揚、高低不平,班級教學設備奇缺,沒有廣播、電視、電腦,音樂、體育器材,全校老師擠在一間不到20平米的小房間辦公;老少教師青黃不接,老教師即將退休,年青教師新從農村調入,教學能力低下(無法承接大型的開課)師資力量極為薄弱;生源奇缺(連本校老師子女都不願就讀),負債達300多萬元的城區弱勢學校 。

她上任第一周就被蜂擁而至上門討債的人逼迫 ,親朋好友紛紛勸她道:“你一個女人在原單位幹得好好的何必跑到這自討苦吃,在這你能得到什麼?為什麼好校不呆偏往弱校跑。”親朋好友的勸說沒有讓蘇麗萱動搖。身處困境的蘇麗萱不斷的思索著:這倒是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但問題是我眼下我該怎么做呢?我該怎樣才能使學校擺脫困境?我該怎么去改變現在的逸夫國小?首先,解決學校資金問題是當務之急,沒有資金就沒有完備先進的教學設施,沒有完備先進的教學設施,現代化教育只是紙上談兵。但資金又應該從哪裡來呢?經過深入調查和廣泛徵求意見。蘇麗萱選擇了走“減債與發展”並舉之路。

當時為了掌握建築裝潢的行情,她不知打聽了多少親朋好友,廠家商店,最後競把19萬元的裝修費“砍”到12萬元。在發展方面,她想到了尋求社會各界包括企事業單位的支持。於是無數次打電話,無數回走訪,無數次失望而歸而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她帶著那些專家與企業家們實地考察,不少人被她那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奉獻精神所打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了一批像劉茂見先生那樣熱心於教育事業的當地企業家紛紛解囊相助,為該校捐建塑膠運動場。

經多方籌措資金後蘇麗萱把300多萬元的債務減到了一半,同時又投入300多萬元改善辦學條件,學校的面貌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一所擁有省級圖書館、實驗室、所在地級市國小中唯一有面積3000平方米造價達一百萬元的塑膠運動場,400平方米擊劍館、桌球室、一支80多人的銅管樂隊、學校獨立的網站、資源庫、3間多媒體教室、教師電子備課室、105台電腦的微機室、20台實物展示台、校園環繞立體聲操場音樂等教學設施的現代化學校。

教育創新

蘇麗萱開始探索逸夫國小的教育創新途徑,組織實施了打造名牌學校,培養名教師、名學生的“三名工程”。她以實施課改為契機,確立了“以人為本,尊重個性,鼓勵創新,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以德治校,管理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教育創新機制,在校園中注重營造“人本、人際、人境”的和諧氛圍,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蘇麗萱深知,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是立校之本,強校之源,是學校發展的核動力。

平時,蘇麗萱總是不斷激勵教師加強學習,加大培訓力度,讓教師不斷充電,提高業務水平,支持鼓勵教師外出學習先進經驗,感受課改。在教學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每學期她都擠出大幾萬經費派送教師參加全國各級各類的培訓,還給每位教師每年60多元的訂閱費,鼓勵他們學習,鑽研業務。其次做好校本培訓,並邀請專家到學校做課改專題講座,為教師創造學習的機會和條件。同時,立足校本培訓,增強“造血”功能,通過開設校長論壇(自己以身作則做課)、教師論壇、家長論壇和與學生平等對話等方式,激勵教師們深入學習新課程,實踐新課程,感受新課程,研究新課程;大膽嘗試,不斷總結新經驗。

蘇麗萱認為,作為師者之師的校長如果沒有教學的發言權,就沒有教學管理的主動權。她要求老師做到的自己都先做到,多年來不管當老師還是校長她都將學習理論、學習文化,做課、研課當做自己生活的必須,學校老師每上一節大型公開課總是少不了她的悉心指導和精心設計。為尋求適合的教育教學方法與管理方式,她先後主持參加“少年兒童教育問題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新時期作文教學全境研究”和“自主合作創新教學模式探究”等國家“十五”重點科研項目與省級重點課題研究等教育科研工作。

輝煌成果

蘇麗萱 蘇麗萱

經過不懈努力,學校三年來在教育教學等方面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博得了領導與民眾的高度讚賞。在這三年中,學校先後五位老師七次獲得國家、省現場教學比賽一等獎,其中:羅鳴亮、邱燕兩位老師先後獲得全國數學課堂教學現場比賽一等獎,開了閩東教育界的先河;郭潔瑩老師的思品與生活課《看我多精神》榮獲省現場教學比賽一等獎;林萍、劉道光、邱燕、羅鳴亮分別獲省數學教學比賽一等獎。蘇麗萱本人及羅鳴亮、劉斌清、林巧鈴等二十多位教師的論文共50多篇,在CN級刊物及省級以上獲獎、彙編。

素質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學校擊劍隊連續兩次參加省青少年擊劍錦標賽,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籃球隊獲得市賽冠軍;學校連續五屆被評為“全國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特等獎、優秀獎,林靖宇同學還獲得個人全國二等獎,並晉京受獎,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逸夫國小現已成為了一所擁有高素質、業務精、能力強的以中老年教師為學科帶頭人,以跨世紀的青年教師為骨幹,結構合理、具有敬業精神、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眾多先進教學設施、管理到位的名牌學校,成為閩東首批“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文明學校”,“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學校”;成為福安市國小中唯一的“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是閩東唯一的國家級“中國少年兒童信息研究基地”“少年擊劍培訓基地”。

笑對人生

在蘇麗萱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不管作為老師還是校長,再苦再累,她總是笑對人生,快樂似乎永遠伴隨著她,正如她所言:“天天分享童年,天天分享教育的快樂。這是人生難求的樂事啊!”她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二十多個春秋中 ,我們相信一定會在她身後留下“收割不盡的秋天”!

在蘇麗萱心中視追求為“每一天都是新的起跑線”,面對一次次的挑戰,她總是沉著應對從不迴避,她以一顆平常心,時時刻刻都在孕育著一個個美麗的夢,那就是讓校園裡“人人享有一份愛、人人得到尊重、人人享有提升生命價值的機會、人人有所追求、人人體驗歡樂和成功”,使學校成為學生成長的學園、樂園和老師體驗成功快樂的精神家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