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蘇顯雙 ,70後書家。200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古籍所,獲歷史學(書法 文獻方向)碩士學位,現攻讀吉林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導師叢文俊教授)。為長春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書法系主任、碩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入選2006“全國書壇青年百強榜”(《書法》雜誌社)、“吉林省十大青年書法家”(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論文、專題介紹、評論和書法作品發表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書法》、《書法》、《文藝爭鳴》、《書法報》等重要報刊。
曾應邀赴俄羅斯、日本、韓國及朝鮮等國家進行書法交流活動,作品被中國文字博物館、吉林省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牛津大學、科邁羅沃文化藝術大學等單位收藏。
藝術成就
書法作品參加第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等國家級和省級展覽。硬筆書法曾獲第七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三等獎;第二、四屆文華杯一等獎,被評為2000年硬壇百傑;2000年西部大開發杯中國硬筆書法家精品展二等獎;“果欣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硬筆組二等獎;首屆“武陵杯”中國硬筆書法擂台大獎賽銀獎;首屆綠天杯中國硬筆書藝書論大賽一等獎;第九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二等獎;首屆金筆獎硬筆書法命題大賽金獎。
論文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藝術節二十一世紀書法論壇優秀論文獎,第三屆中國鋼筆書法理論研討會一等獎,吉林大學世川良一優秀青年教育基金會“研究生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第四屆中國鋼筆書法理論研討會二等獎。
傳略收入《中國硬筆書法百家》、《中國當代硬筆書法家名鑒》等多部辭書;《中國鋼筆書法報》、《鋼筆書法報》、《長春日報》等曾專題介紹。書法作品及書學文章散見於各專業報刊;公開出版《大學硬筆書法教程》、《青少年鋼筆書法教程》、《鋼筆楷書字帖》、《鋼筆行書字帖》、《中小學生必背古詩詞鋼筆字帖》等五種。
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考級中心考官,吉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長春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長白山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書法作品展覽
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展、中國杭州首屆國際草書展、“瘞鶴銘獎”全國書法作品展、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全國書法篆刻展、“三晉杯”全國首屆公務員書法大展、“書學之路”---2015全國高等書法教育教學成果展、“學院風骨”當代書法專業博士作品邀請展等。此外,作品遠赴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展出。
學術造詣
論文
《無限風光在險峰----毛澤東狂草藝術簡論》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藝術節“21世紀書法論壇”優秀論文獎,《李溥光其人、其書、其論考述》入選“全國第九屆書學討論會”,《由“大字說”看李溥光的大字書法觀》入選“全國第十屆書學討論會”,《永遠的白蕉----白蕉書法藝術述評》入選“海派書法國際研討會”,《陸機<平復帖>再認識》入選“《平復帖》暨二陸文化國際學術研討”。
著作(教材、字帖)
《李溥光<雪庵字要>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蘇顯雙書法作品集》(時代文藝出版社)、《大學硬筆書法教程》(時代文藝出版社)、《師範生硬筆書寫教程》(科學出版社)、《教育部推薦名帖技法精講》(吉林文史出版社,共二十餘冊)、《教育部新大綱規定中小學生必背古詩文鋼筆字帖》(時代文藝出版社,共三種)等三十餘種。
自作文
《只想做個傳統守望者》
祝枝山《論書帖》云:“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 書法創作首重個性,個性風格之優劣高下全賴於字內工夫和字外修養,當然悟性和天分亦不可或缺。“與眾同者俗物,與眾異者奇才”,書家個性的形成非任筆為體、矜才使氣的浮躁和習氣。縱觀書史,只有訓練有素、品位境界古雅醇厚的書家才能經得起歷史無情的檢驗而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競相效仿。若想格高調雅,入古是唯一途徑。今人書法大多主觀色彩太濃,面目趨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競學時人,難得古味。可見,傳承書法正脈的任務始終長期而艱巨。
研習書法多年,雖乏善可陳,但所幸沒沾染過多的俗弊。去俗要在“取法乎上”——守住經典和楷模,這是一個書家得以不斷繼長增高的根本,正是基於以上想法,我的書法追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浸淫傳統,絕去塵俗。近古則雅,趨今則俗。避俗就雅的途徑惟有回歸經典、深化經典,之後才能談活用經典。現在很多人之所以盲目跟風就是因為對傳統理解不夠,隨人做計。對時下流行的東西適當關注可以,要有自己的判斷和取捨。我們身在凡俗中,不可避免地會近墨近朱,所貴者在立定腳跟,守住傳統正脈,絕不可隨波逐流,迷失自我。當然求古也不是墨守成規,只知重複古人,而是要“古化為我”,若能深入古人精髓,得其氣味,信筆揮灑時自能“楚調自歌,不謬風雅”。
二是精益求精,富有巧思。古人講“精美出於揮毫,巧妙在於布白”,所以無論臨帖還是創作,都要力求精益求精,以一種敬畏之心待之。當然精巧不只需要死功夫,還要富有巧思。“學書在法,其妙在人”、“機巧必須心悟”,離開了內在修為和主使,“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亦俗人耳”。故蘇東坡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書者,玄妙之伎也”,技非技,還要在形而下的技巧層面向形而上的道的層面去追求。先能精熟,熟能生巧,再求巧中寓拙,而後真巧生焉。
吾生有涯,藝海無涯,但我想只要找對了路,就不怕路有多遠。面對玄妙難名的書法藝術,我只想做個老老實實的守望者,青燈黃卷,朝夕於斯,去不斷獲得一個個發現的快樂......
名家評價
只想做個傳統守望者
蘇顯雙(長春師範大學美術學院130032)
祝枝山《論書帖》云:“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書法創作首重個性,個性風格之優劣高下全賴於字內工夫和字外修養,當然悟性和天分亦不可或缺。“與眾同者俗物,與眾異者奇才”,書家個性的形成非任筆為體、矜才使氣的浮躁和習氣。縱觀書史,只有訓練有素、品位境界古雅醇厚的書家才能經得起歷史無情的檢驗而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競相效仿。若想格高調雅,入古是唯一途徑。今人書法大多主觀色彩太濃,面目趨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競學時人,難得古味。可見,傳承書法正脈的任務始終長期而艱巨。
研習書法多年,雖乏善可陳,但所幸沒沾染過多的俗弊。去俗要在“取法乎上”——守住經典和楷模,這是一個書家得以不斷繼長增高的根本,正是基於以上想法,我的書法追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浸淫傳統,絕去塵俗。近古則雅,趨今則俗。避俗就雅的途徑惟有回歸經典、深化經典,之後才能談活用經典。現在很多人之所以盲目跟風就是因為對傳統理解不夠,隨人做計。對時下流行的東西適當關注可以,要有自己的判斷和取捨。我們身在凡俗中,不可避免地會近墨近朱,所貴者在立定腳跟,守住傳統正脈,絕不可隨波逐流,迷失自我。當然求古也不是墨守成規,只知重複古人,而是要“古化為我”,若能深入古人精髓,得其氣味,信筆揮灑時自能“楚調自歌,不謬風雅”。
二是精益求精,富有巧思。古人講“精美出於揮毫,巧妙在於布白”,所以無論臨帖還是創作,都要力求精益求精,以一種敬畏之心待之。當然精巧不只需要死功夫,還要富有巧思。“學書在法,其妙在人”、“機巧必須心悟”,離開了內在修為和主使,“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亦俗人耳”。故蘇東坡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書者,玄妙之伎也”,技非技,還要在形而下的技巧層面向形而上的道的層面去追求。先能精熟,熟能生巧,再求巧中寓拙,而後真巧生焉。
吾生有涯,藝海無涯,但我想只要找對了路,就不怕路有多遠。面對玄妙難名的書法藝術,我只想做個老老實實的守望者,青燈黃卷,朝夕於斯,去不斷獲得一個個發現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