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斯捷潘諾維奇·尤馬舍夫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尤馬舍夫 - 簡介尤馬舍夫,伊萬·斯捷潘諾維奇(1895.9.10.9—1972.9.2),蘇聯海軍軍事家,海軍上將(1943),蘇聯英雄(1945.9.14)。伊萬·斯捷潘諾維奇·尤馬舍夫 - 經歷191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9年參加海軍。畢業於海軍指揮人員專修班(1925)和海軍學院艦艇指揮員戰術訓練班(1932)。1912年起在波羅的海艦隊當水兵和海軍軍土。1917年被選為火炮中隊委員會主席。國內戰爭時期,先後在阿斯特拉罕—裏海區艦隊和伏爾加河—裏海區艦隊艦艇服役。國內戰爭後,在波羅的海艦隊任職:1920—1921年任“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1921年3月起改名“馬拉”號)戰列艦火炮中隊長,後任該艦協長。1924年參加了“沃羅夫斯墓”號通信船由阿爾漢格爾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航行。1925年起先後在波羅的海艦隊“列寧”號和“沃伊科夫”號驅逐艦上任職。1926年7月調黑海艦隊任“共產國際”號巡洋艦第一協長。1927年2月任“捷爾任斯基”號驅逐艦艦長。1932年任“紅色工會國際”號巡洋艦艦長。

簡介

尤馬舍夫,伊萬·斯捷潘諾維奇(1895.9.10.9—1972.9.2),蘇聯海軍軍事家海軍上將(1943),蘇聯英雄(1945.9.14)。

經歷

191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9年參加海軍。畢業於海軍指揮人員專修班(1925)和海軍學院艦艇指揮員戰術訓練班(1932)。1912年起在波羅的海艦隊當水兵和海軍軍土。1917年被選為火炮中隊委員會主席。國內戰爭時期,先後在阿斯特拉罕—裏海區艦隊和伏爾加河—裏海區艦隊艦艇服役。國內戰爭後,在波羅的海艦隊任職:1920—1921年任“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1921年3月起改名“馬拉”號)戰列艦火炮中隊長,後任該艦協長。1924年參加了“沃羅夫斯墓”號通信船由阿爾漢格爾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航行。1925年起先後在波羅的海艦隊“列寧”號和“沃伊科夫”號驅逐艦上任職。1926年7月調黑海艦隊任“共產國際”號巡洋艦第一協長。1927年2月任“捷爾任斯基”號驅逐艦艦長。1932年任“紅色工會國際”號巡洋艦艦長。1934年任驅逐艦大隊長。1935年任巡洋艦支隊長。具有深湛的海軍知識和卓越的組織才能。1937年9月任黑海艦隊參謀長。1938年1月任黑海艦隊司令。1939年3月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對太平洋艦隊的發展和鞏固,遠東海軍基地、飛機場和海岸防禦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對日本帝國主義作戰開始後,指揮太平洋艦隊配合遠東第1、2方面軍部隊粉碎了關東軍,解放了北韓、南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因指揮艦隊有方,表現英勇果敢,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1947年1月任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海軍總司令。1950年2月任蘇聯海軍部部長,在用新式的作戰艦艇、飛機、武器和指揮器材裝備海軍,並使海軍全體指戰員掌握新式軍事技術裝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51—1957年任海軍學院院長。1957年退役。1941—1956年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聯第二屆最高蘇維埃代表。獲列寧勳章6枚,紅旗勳章3枚,紅星勳章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一艘大型防潛艦以其名字命名。
著作:《太平洋艦隊為祖國而戰》,載《解放東方的使命》一書,莫斯科1976年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