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祿王陵石刻

蘇祿王陵石刻

蘇祿王墓位於于山東省德州市北區的北營村。蘇祿國位於菲律賓蘇祿群島上,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酋長國,國內分為東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以東王為尊,在我國明代,古蘇祿國同我國開始了密切的友好來往。

概述

明代雕刻。在今山東德州北營村。古蘇祿國是今菲律賓的一部分,公元1417年,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嗒刺、西王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王巴都葛巴剌卜率使團到我國訪問,受到明永樂皇帝款待。蘇祿東王在歸途中病逝於德州附近。永樂帝命按王禮厚葬,第二年又親撰碑文,讚揚其品格和為兩國友好作出的貢獻。王陵有華表及石人、石馬、石羊等陵墓雕刻,莊嚴肅穆,宏偉壯觀。

蘇祿五墓

蘇祿國東王墓,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墓基坐北朝南,是一個占地約五畝的高台。高台上的基體為圓形土丘,土丘下部圍以石砌的護牆,墓前有明永樂十五年立的墓碑。蘇祿王墓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蘇祿群島上的三位國王--東王巴都葛叭哈刺、西王和峒王,率領家眷、官員共三百四十多人組成的友好代表團來中國訪問,受到永樂皇帝的隆重接待。三位國王在京訪問結束,辭歸。《明史•外國列傳》"舟次德州,遭疾殞"。永樂帝聞之,不勝痛悼即派官員以王之禮為東正厚葬德州,並親撰碑文,樹碑墓道"以垂永久"。蘇祿王墓包括御碑樓、牌坊、神道、王姐墓、王子墓、清真寺陵恩殿、東西配殿。

歷史沿革

蘇祿王墓古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哈之墓,在山東省德州市北郊北營中。15世紀初葉病逝在中國的古蘇祿王之墓。位於山東省德州市郊北營村。是東南亞穆斯林蘇祿國王及其兩個王子的陵園。園內有蒼松翠柏。墓廬高4米餘,墓基圓形,青石砌成。陵前有石碑,上刻“蘇祿國恭定王墓”,兩側置翁仲及石獸,東南又有御碑亭,是明成祖朱棣賜給“恭定”諡號時所勒石碑,並建亭留念。明、清兩代著名學者顧亭林、程先貞皆題有謁墓詩。據《明史·列傳》載:明永樂十五年(1417),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哈刺、西王麻哈刺叱葛刺麻丁和峒王之妻共率家屬、部眾頭目340餘人乘船來華獻貢。永樂帝予以隆重接待,並厚禮贈答。在歸國途中,東王巴都葛叭哈剌病逝於德州,遂就地葬於此。永樂帝除賜諡號、勒石碑之外,且賜祭田,以供“留其妻妾僕從10人守墓”之給養。王之長子圖馬哈率眾回國,繼承王位,王之偏妃及溫、安二王子留在德州守墓,逝世後也附葬於園內。清世宗雍正九年(1731)應蘇祿國王之請求,守墓人眾之裔孫入籍於中國德州。

古蘇祿國在今加里曼丹島和菲律賓群島之間的蘇祿群島上,今屬菲律賓國。明代永樂十五年(1417),蘇祿東王巴都葛·叭哈與西王、峒王率眷屬及其使者340多人,到中國來朝京師,在北京受到明朝政府的盛情接待,歷時27天。歸國途中,東王病逝德州城北安陵(今北營)。明成祖得悉後,即遣禮部郎中陳士啟前往諭祭,並命有司營墓以天子禮厚葬。又親撰碑文,勒碑墓道,追封為“恭定王”。王妃及次子、三子及侍從10餘人留中國守墓,明政府均予俸祿,並撥給祭田238畝,派人守護陵園祠廟。其後偏妃及二子逝世後葬於王墓東南側。墓建於明永樂十五年。陵園占地80餘畝。蘇祿王墓是中菲人民友誼的見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呈圓形,攢尖頂,高4米,直徑16米,坐北朝南,下部圍以0.8米高的石砌護牆,坐落在南北長37.7米、東西寬30米的石砌高台上。墓前立明永樂十五年的墓碑,上刻楷書“蘇祿國恭定王墓”7字。碑前設石供桌條幾香爐,兩側各有一花壇。墓台上植龍柏、側柏、水杉、冬青等800餘株。前祠廟有正殿五楹,正中懸東王畫像,東西配殿各三楹,大門三間,周圍配以長廊。大門內立“蘇祿國東王墓簡介”碑。墓道兩側依次排列石翁仲、石獸、石馬、華表;南端立牌坊一座,上題“芳名遠播”4字。墓道南端東側有“御製蘇祿國東王碑”碑亭一座。碑立於明永樂十六年。成祖朱棣親撰碑文。龜趺。西側有明代所建清真寺1座。墓東面100米處有偏妃和次子溫哈利、三子安都魯墓。墓略大,兩子墓在前分列左右,各為一體,均不砌護基。

相關詞條

大足墓石刻井中墓石刻 皇墳嘴墓石刻 王氏石刻像 李綱墓石刻 法庫葉茂台棺石刻 賓縣墓石刻 明皇陵石刻 十三陵石刻 定陵石刻潞簡王墓石刻 湯和墓石刻王處士槨石刻 東陵石刻 裕陵石刻 定東陵石刻西陵石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