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墨爾

蘇麻喇姑,原名蘇墨爾,後人訛傳為蘇麻喇姑,很有可能是康熙稱她為“姑”的緣故。

概述

蘇墨爾
蘇麻喇姑,原名蘇墨爾,後人訛傳為蘇麻喇姑,很有可能是康熙稱她為“姑”的緣故。
蘇墨爾,蒙古族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的侍女(孝莊文皇后名叫布木布泰,也譯作本布泰,但無論叫什麼,肯定不叫大玉兒,但她的同族妹妹,多爾袞的福晉小名叫小玉)。蘇墨爾大約比布木布泰小五至六歲,大約在七歲左右陪同十三歲的布木布泰從科爾沁草原來到盛金,嫁給皇太極。
蘇墨爾其極聰明伶俐,不僅通曉蒙古語言文字,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學會了滿文與漢文,她的滿文書法非常優秀,以至於順治與康熙以及康熙的幾位皇子的滿文都由她來啟蒙,現在中國檔案館仍留有她當年的手跡。
蘇墨爾對禮儀文化有著相當的造詣,皇太極於崇德元年冊封五宮后妃時,也正式冊封蘇墨爾為“女秀才”,受命其制定滿族衣冠服飾,這對滿清後世二百七十餘年的宮廷禮儀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順治帝在位時,玄燁,即日後的康熙帝時常避痘離宮,而蘇墨爾也伴其左右,在宮外的幾年裡,她一直擔當著教育玄燁的重任。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文太皇太后病逝,蘇墨爾立刻失去了精神支柱,整日恍惚,康熙帝深解其心意,將早年失母的皇十二子胤祹(庶妃萬琉哈氏,即後來的定妃之子)交與她撫養。果然,胤祹在蘇墨爾的教育下謙和明理,寬容大度,且博學刻苦。最為重要的是,蘇墨爾教會了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他是康熙諸子中少有的幾個沒有牽連進雍正奪嫡半爭中的皇子之一,且因他優秀的政治頭腦和才幹而日後被雍正及乾隆重用。
在雍正年間他被封為郡王,乾隆年間被封為碩履親王,授為議政大臣。即使如此,他一生依然恭謙謹慎。胤祹也是康熙諸子中最為高壽者,享年79歲,可以想像,如果不是蘇墨爾的悉心教養,生於皇家,經歷過康熙朝奪嫡半爭的皇子,是不可能一直保持著這樣良好平和的心態的。
而蘇墨爾本人亦是這樣的人,她一生心態平和,忠於皇室和孝莊文皇后,篤信佛教,高壽而終,享年九十有餘,應是喜喪。
蘇墨爾的死,皇宮裡的人都很悲痛。出殯那一天,除留皇五子胤祺、皇十子胤(礻我)照顧皇太后,皇十四子胤禵留在紫禁城外,其餘成年皇子都參加了出殯儀式。蘇麻喇姑靈柩停入殯宮後,皇子們都各自回府了,唯獨皇十二子胤祹卻提出要求說:“姑媽自幼將我養育,我並未能報答即如此矣,我願住守數日,百日內供飯,三七誦經。”按照慣例,為像蘇麻喇姑這樣僕人身份的人辦喪事,沒有皇子供飯、三七誦經的先例。胤祉未敢擅自答應胤祹的要求,所以在九月初九日奏報蘇麻喇姑病逝的奏摺里,也寫進了胤祹的要求,請示皇父。康熙帝在奏摺上批道:“十二阿哥之言甚是,著依其所請。”胤祹住在殯宮,為蘇麻喇姑守靈,供飯,誦經,其他皇子則輪流每天派一人給胤祹做伴。
康熙帝曾指示皇子:祖母事出,留七日再淨身入殮。目的是想回宮後再親眼看一看敬愛的額娘,向她的遺體告別。但後來他計算十五日才能回宮,於是再次降諭,讓皇子們將蘇麻喇姑遺體再留7天,等到他回宮後再定。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帝與蘇麻喇姑之間的眷眷深情。
為了回報蘇麻喇姑對大清所做出的貢獻,報答她對自己“手教國書,賴其訓迪”和撫養皇子的恩情,康熙皇帝決定按嬪禮為蘇麻喇姑辦理喪事。這對於奴僕出身的蘇麻喇姑,可以說是曠典殊榮。
蘇麻喇姑生前與孝莊文皇后朝夕相伴60多年,度過了不平凡的歲月,死後當然也應該讓她倆長依相伴。當時,孝莊的梓宮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暫安奉殿內,康熙皇帝決定將蘇麻喇姑的靈柩也停放於此。蘇麻喇姑的靈柩是於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移入暫安奉殿的,主僕二人相別已經18個年頭了,此次冥間重逢,想必一定會感謝康熙帝為她們做出的這一精心周到的安排。

相關條目

蘇墨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