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類別:文化遺產
入選時間:1988
遴選依據:C(iii)(iv)(v)
地理位置:N354940.0E103819.0
編號:498
在阿克拉普王朝時代(800-909)蘇塞就是重要的貿易樞紐和軍事港口。在伊斯蘭世界最初形成的幾百年中,蘇塞是一個典型的伊斯蘭城鎮。城內有土民區、防禦工事、阿拉伯人聚居區(並建有大清真寺)、伊斯蘭教修道院和典型的里巴特(既有軍事功能又有宗教意義的男修道院)。蘇塞是伊斯蘭國家沿海防禦系統的一個重要組
成部分。
地理概述

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60%,農產品有小麥、大麥、橄欖、葡萄、椰棗、柑橘等。橄欖油產量居世界的前列。工業中磷酸鹽和石油開採是最主要的部門,有紡織、製革、陶器、地毯等手工業。旅遊業是外匯的第一來源,最引人矚目的是一年一度的“沙漠節”。擁有旅館床位位居非洲和阿拉伯國家的首位。交通運輸業比較發達。鐵路長2190多千米。公路長20000多千米。有兩個船隊和兩個國營航空公司。主要貿易夥伴是歐盟,法國、義大利、德國名列前三名。實行基礎義務免費教育制,中國小為9年一貫制。有宰敦大學,突尼西亞文學、藝術、人文大學,科學技術、醫科大學等6所大學。主要報刊有《復興報》、《自由報》等。
周圍城市
凱魯萬:古代著名商港,現為農礦產品輸出港,有鐵路連線礦區。
比塞大:最北端的港市,擁有現代化港口設備,戰略地位重要,有水產加工、榨油等行業。
大清真寺

在一個鋪著粗糙石塊的曠地的右翼通往阿拉伯人聚居區的入口處,座落著一個大清真寺,它的歷史可追溯到九世紀,經過悉心修復,現已恢復原貌。主庭院的周圍是三個拱形門廊,門廊矮墩墩的柱子和高大的拱門簡樸而實用。南面的門廊(1675年進行過修建,1965年恢復原貌)作了較多的修飾,它通向祈禱廳,祈禱廳中有13箇中堂,每箇中堂有六個架間,這些中堂雖建於不同的時期,但卻風格相近。現在的米哈拉布(牆上面向麥加的祭壇)的第四個架間上面是一個拱頂,由幾個殼形小拱門作支撐。架間的較低部分裝飾著高度風格化的植物圖案、框有圓花飾的正方形雕刻和用庫法體書寫的精緻銘文。華麗的敏拜爾(宣教台)頗似木製網狀物,與清真寺的肅穆結構形成鮮明對照。
勇士堡壘

里巴特近來也已得到修復,現在看上去就像若干世紀前一樣。古老的石柱和柱頭排列在入口的兩側,入口由一個吊門保護,頂部的天窗可設崗哨騷擾進攻者。murabitin使用的低矮、陰暗的警衛室位於入口大廳的兩側,其屋頂由相互交叉的拱門支撐。中央庭院四周的房舍供虔誠的士兵作沐浴儀式之用,走廊內則隱藏著無窗密室。在第一層,密室只占據這個四方形院子的三面:南翼有一個祈禱廳,由沉重的十字形石柱分成兩個大小不等的架間。面向麥加的內牆上鑿有小孔,反映了建築物宗教與軍事相結合的特點。nador既是瞭望塔,又是寺院的光塔,站在它的頂部,蘇薩及其周圍鄉村一覽無餘,令人心曠神怡。
工藝傑作

卡斯巴博物館中還藏有迦太基、羅馬和拜占廷的喪葬用品和製作精美的石柱,它們是在蘇塞周圍的地下墓地被發現的,陳列館由於滲水倒塌後,它們才被拿到這裡重新排列。地下墓地是二世紀和五世紀時使用,於上世紀末被發現,內有15,000座異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墳墓。它們長達五公里以上,牆上壁龕成行,用瓷磚或厚厚的大理石板封頂。
到了蘇塞,若不去布雅法爾海灘旁蜿蜓曲折的濱海大道走上一遭,實屬憾事。海洋一望無際,濤聲陣陣,似在祝福旅人永遠幸福,一生平安。同突尼西亞基他許多沿海城鎮一樣,蘇塞也鼓勵旅遊。旅遊區位於埃爾坎塔維遊艇港的後面,從那裡往北延伸,旁邊則是度假村。度假村的房屋沿海灣而建,隨地形而變化。這些優美的建築無損於蘇薩的文化遺產。相反,它們證實了蘇薩還是過去的蘇薩,是一個不斷創新的城市。
意義影響

蘇塞的阿拉伯人聚居區是位於突尼西亞東海岸薩赫勒的一顆明珠,是地中海地區3,000年歷史的見證,是古往今來的寶庫。蘇塞是突尼西亞東部與地中海相鄰的橄欖樹種植區薩赫勒的首府,以其手工藝、節慶活動和熱情好客而聞名。在突尼西亞炎熱的夏季,載歌載舞的場面在蘇塞的街道上隨處可見。遊客從突尼西亞其他地區和世界各地蜂湧而至,來欣賞八月節期間的各種節奏、色彩和遊戲。
色彩艷麗的服裝和遊行活動會使人想起這個大都市悠久歷史的各個篇章,因為它有著豐富的遺產,其中包括基督徒的地下墓窟、羅馬人的鑲嵌工藝品、拜占廷城堡的遺蹟和阿拉伯人聚居區(舊鎮)的壁壘。在基督教時代之前一千年,蘇塞就已經是一個貿易中心和從提爾至西班牙之間的驛站了。腓尼基人將它稱為哈德魯梅,他們在迦太基建立之前的兩個世紀,在那裡建立了一個重要的貿易站。在第二次布若戰爭晚期討伐西庇的戰役中,漢尼拔從義大利乘船來到哈德魯梅,開始利用它的港口並在那裡安營紮寨。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靠肥沃的邊遠地區的農產品發財致富的殖民主義者涌人蘇塞,七世紀,阿拉伯人和拜占廷人交戰,將該城夷為平地。

隨後,它又從廢墟中拔地而起,並有了現在這個名字。但兩個世紀後它才在艾格萊卜的統治下重新獲得了某種重要地位,艾格萊卜改造了港口並建立了主要的紀念碑。在12世紀,西西里的諾曼人曾將它作為基地,16世紀,西班牙人發動進攻,試圖占領它。兩個世紀後,它受到法國人的轟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使用了它的港口,1942-1943年冬,港口受到盟軍的嚴重破壞,戰後建設了這個現代城市並悉心修復了阿拉伯人聚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