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垃圾一般概念
藝術垃圾:是指沒有審美價值的作品或物品。由於它失去了審美的價值,也就失去了藝術的價值。
藝術垃圾、藝術垃圾六條特徵(薛宣林定性)
藝術垃圾及特徵的史料來源
《不能製造當代藝術垃圾》
薛宣林
“魚目豈可混珠,珷玞焉能亂玉”。
藝術的價值和價格是與美的創造性成正比的。只有集美的創造性,特色性和美的規律性為一體的藝術。才能稱得上真正美的藝術。反之,一些失去美的創造性即毫無藝術創新的藝術。必將在失去其審美價值的同時,而淪為藝術的垃圾。有些貌似藝術的作品,即使因為有一定的觀賞性。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毫無增值的事實,也會使人們漸漸失去收藏的耐心。那么,什麼樣的藝術品可能是垃圾,怎樣避免垃圾,特別是怎樣避免製造藝術垃圾,這不僅僅是收藏家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更是21世紀的我們每一位從事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的理論家,畫家們必需引起重視的大事。我在這裡大聲疾呼:“我們不能製造當代藝術垃圾。”
一、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垃圾的特徵
典籍而論,被傾棄的污穢廢物即為垃圾。應當指出,我們講的一般意義上的垃圾是相對於人而言的自然垃圾,物品當失去其使用價值和收藏價值之後就自然成了垃圾。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垃圾,是指沒有審美價值的作品或物品。由於它失去了審美的價值,也就失去了藝術的價值。說的過分點就是藝術垃圾。具體說來有如下幾個特徵:
(一)、重複別人或大師,毫無藝術創新,即沒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審美個性特徵的作品。
時間是無情的,也是最公正的,歷史是最好的簽證。當一切虛偽的,重複的缺乏個性特色的藝術,在時間的長河中相繼消失之後,最終能夠世代相傳的,只能是那些迸發乾古智慧的結晶,只能是那些不落窠臼,別開蹊徑,具有美的創造特質,具有鮮明藝術個性,並且能夠真誠地反映時代和逾時代審美傾向,審美觀念,真誠地反映現實生活,物化於美的形式之中的理性精神。眼下,在藝術品市場火爆的同時,許多毫無審美個性特徵的藝術品充斥整個藝術市場。有些價格還被炒的很高。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未來不會有升值空間,毫無藝術審美價值可言。
(二)、過多地重複自己,千篇一律,千畫一面的作品,同樣製造著藝術垃圾。重複別人是毫無價值的。那么,過多地重複自己也是沒有價值的。現在時尚講形成一種風格,這與西方不同,我們講達文西、梵谷、畢卡索、只是講他們的畫派,藝術語言和獨特的藝術審美形式等。可我們中國人講的,是畫家們畫一種對象物,如畫馬、畫驢、畫蝦、畫某某歷史名人。結果導致有的畫家翻著詞典找,看看還有哪個名人沒有人畫。山水畫也如此,有人畫桂林山水、有人畫山峽,都有人畫了怎么辦呢?有一次我打開一個正炒的火熱的名畫家的畫冊,一看把我嚇了一跳。因為在整個近二百幅出版的作品裡,看上去就如同一幅,即“千畫一面”。到展覽廳看展覽也如此,進了展廳,看了第一幅就不要再看下去了,因為都一樣。這樣的現象,如今不僅沒有人批評,反而成21世紀今天的一種時尚。在主張多元創新的大背景下,中國目前的這種現象,是一種極不成熟或極其幼稚的表現。任其發展,只能有害於中國藝術和藝術市場的健康發展,只能為我們的後代製造更多的藝術垃圾。
(三)、盲目追求數量、不求創新、不求質量
可能大家都看過了,有謀體公開報導,現在畫家成了印鈔機了。是啊!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一張,按程式化製造一會就一張,一天畫幾張甚至十幾張,不是印鈔機是什麼?觸目驚心啊,如果你是一位收藏家,看就這樣的報導該怎么想呢?作為公正的,有良知的藝術家、藝術理論家、畫家,又應該怎樣看待這樣的問題。一句話,我們的時代,有許多藝術家、畫家在製造當代藝術垃圾。我們說,藝術品無論採取什麼樣形式出現,如審美性工藝、實用性美術還是審美性美術——純美術。其價值的大小取決於作品自身美的創造性。一件沒有美的創造性的藝術品,充其量不過是一件普通工藝品(文物工藝品除外),而普通的工藝品又主要是按照質地價值來劃分的。如翡翠工藝品,肯定比一般的石頭工藝品貴的多。如果說我們有些畫家特別是有些中國畫家們在製造幾乎一模一樣的紙質工藝品,如果不是文物,那么,未來即使增值,其價值又有多大呢?我們說繪畫是審美性美術即純美術。他不是工藝品,這些我曾有專門分類,即美術五大分類“原始繪畫語言符號,實用性工藝、審美性工藝、實用性美術、審美性美術——純美術(詳見《薛宣林藝術論》第195頁)”。作為審美性美術的繪畫,我們可稱其為純美術作品。那么他就需要以審美為目的進行創造或者叫做創新。就要在美的前提下創作,不是製造沒有創新的作品。藝術家的作品是需要有相當大的數量。但我們不可以盲目地為了金錢而製造藝術垃圾。
(四)、不美反醜的藝術品
現在醜八怪藝術品,被炒成天價已不鮮見了。許多畫家特別是中國畫家,往往打著創新的旗號,製造醜藝術。人物畫畫的沒有人的形象,怪模怪樣。既不象抽象藝術,又不象幽默漫畫,就是讓人看了不舒服的藝術。可這樣失去或部分失去其審美特性的藝術垃圾,就是有人炒。我曾問過一些買家,這樣的畫,你買回家後掛在什麼位置,對方回答:那個去掛,一點都不好看,不就是炒嗎?買了就漲,賺了錢就賣掉,哪個去收藏。顯然,這些不美反醜的藝術,公然背離了藝術審美的特性。無論其價格多高,因為失去了審美的價值,所以其價格是沒有基礎的,未來都逃脫不了藝術垃圾的命運。
(五)假畫成災的藝術品
我們說,好的藝術家作品,不僅市面畫廊很少見到,而且也很難仿製。可在我們中國,目前有一種奇怪的現象。畫家們第一願意搞筆會,第二願意看到市面上有更多自己的作品,於是對假畫的存在,不僅不反感,反而覺得很驕傲。諸不知,這種褻瀆藝術的行為,最終是必然會受到藝術規律的以及價值規律的懲罰。記得上個世紀90年代,世界三大最著名的拍賣行相繼宣布禁拍中國畫,原因是假畫成災,無法做出正確的鑑定。可在當今中國,有一些年齡不大的中青年畫家的假畫已鋪天蓋地了。那么數年後這類的畫,還能有多大的價值呢?哪個還敢收藏呢?
(六)名人字畫就是錢
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雖然火爆了,但尚處在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收藏者,大多不是以欣賞為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審美或精神消費為目的,大多是為了投資、顯財鬥富或送禮。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官宦藝術”,也成了人們追棒的對象。什麼藝術不藝術,不管青紅皂白,見名人的就買。想必就是有西特勒的物品,恐怕也有人肯花大價錢購得。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官宦名人,也開始從事字畫藝術,我相信其中不乏有精品,但收藏者還是要小心。
二、提高我們的審美水平,是杜絕藝術垃圾的有效途徑
中國的藝術收藏家,藝術品投資者,整體水平比上個世紀90年代前,審美水平提高很多,這一點我們從大師們的作品不斷上漲,而一般的作品不漲,有的反下跌的現象中可以感到。但應該指出,隨著參與藝術品特別是繪畫藝術品市場的人越來越多,審美水平、鑑賞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藝術體制創新、藝術市場也急待規範。要解決或杜絕藝術垃圾問題,概括說來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全民的審美意識
幾年前威尼斯城一座雕像被一個不小心的人,用車輛碰斷了,結果,全國震驚,認為這是他們國家最大的無法挽回的損失。可與中國的文化大革命相比,這點小事又算得上什麼呢?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意識,國民的整體素質在不斷提高,但藝術審美、鑑賞能力尚需加強.審美水平提高了、人們自然懂得,哪些是純美術、哪些是文物、哪些是垃圾。
(二)、堵住市場源頭、限制非理性炒作。
無庸諱言,有人買就有市場,但有一種現象,我們必須看到,現在在國內的藝術品市場上,購買中國繪畫藝術品的幾乎全是中國人,外國人卻在出貨,而購買中國的古董。這說明什麼呢?市場上還流行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新畫比老畫貴”,反觀西方的藝術品市場,往往與我國形成明顯的反差。老畫比不過新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說來就在於古畫“關照”的人少,沒有莊家,以及鑑別難度大等原因。在藝術品的市場上,有相當多的人有錢想涉足藝術品市場。但多數都止步於贗品成災。有許多人都無法判別畫的真假而傷透腦筋。結果出現一幅注錄或出版過的作品的價格比沒有注錄或出版過的作品的價格高几倍甚至幾十倍的怪現象。藝術的審美價值被藝術品的真假價格所取代。我們說人為的、適當的炒作是需要的。但目前,有些中青年畫家公開對媒體宣稱炒作。如有些剛參加一次展覽的作品,卻標出或賣出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讓人目瞪口呆。這種嚴重違背藝術審美規律,嚴重脫離市場的行為,最終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
(三)、藝術家、藝術理論家都要有藝術獻身精神、要視藝術為生命
在商品經濟的大背景下,已很少有人講獻身了。更談不上真誠地去創造。一夜暴富的思想成了普遍的思潮。甚至有的省份或地區,喊出:“要想富、學美術”的口號,可事實上,要想真正成為一名藝術家並非易事。尤其是要想真正成為一名繪畫藝術家,並不是靠參加幾個展覽,靠幾個硬性指標.藝術家就應當潛心創作。不應過多地把心思放在功名富貴上,當初,徐悲鴻在上海因賣不掉畫,險些跳黃浦江,陸儼少為畫三峽無錢座船,結果座小竹伐險些喪命,李可染的“廢畫三千”。這些大師們的故事,不能僅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笑話。應當成為藝術家們的經典世代珍藏在我們每一個藝術家,藝術理論家們的心中。藝術家應當把美的創造留給後人。黃賓虹先生在1955年逝世前矚咐女兒,將全部作品包括自己全部收藏品全部捐獻給浙江美術館,這種崇高的精神,才是我們中華民族藝術家的精神。
“事如芳草春長在,人似浮雲影不留。”然而,歲月留給歷史的唯有美的創造者們用心血和生命譜寫出的最美好、最壯麗的樂章。美的歷史,莫過於美的探索者,創造者們理想化的,物化於美的形式之中的理性精神或具有審美特殊性的時空痕跡。我們要美的創造,我們不要藝術垃圾。
文章來源:《美術報》20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