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民國初期稱藏蓮居士林,初創的庵堂,石屋一間,構築簡陋,開創者住於庵後獨角麒麟大石下的石洞。清同治年間,有一惠來縣嚴姓人氏住庵,擴建為石屋3間。民國初期,有石頭圩商人陳竹頭(占隴鎮石港人)熱心善事,將庵改建成一廳二房,並定名為“藏蓮居士林”。
構成
自1995年以來,寺院先後改建新建了慈悲娘殿、三聖殿、地藏閣、珍秀閣、半天娘殿、南天門伯公宮,以及放生池、滴水觀音、芝琴亭、萬壽鍾亭、綜合大樓等眾多硬體建設,穿插於翠綠茂林間,橙色琉璃分外惹眼美麗,也配套了交通、能源、通信、服務等的軟體建設,使寺院的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批新的發展項目將按總體規劃,精心組織實施,千方百計把藏蓮寺建設得更加美好。
地理位置
寺坐南向北,總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有車可通,依山而上, 分為放生池,南天門伯公廟(後有400多年古榕和新建增壽寺)、紫竹園、芝琴亭、萬壽鍾亭、寶山亭、齋堂樓、祗園樓、慈悲娘殿(即觀音菩薩道場,俗稱“大石娘殿”)三聖殿、滴水觀音石像、獨角麒麟石洞(奉地藏王菩薩)、半天娘殿、珍秀閣。穿插於翠綠茂林間,橙色琉璃分外惹眼美麗。
古寺地處“生態公益林保護區”和“三坑水資源保護區”,背靠崎嶺頭,面對鐵山峰,龍盤虎距,獅象朝拱,鐘山鼓山對峙,巨石天然,石洞幽深;清泉涓涓,曲徑幽幽,山松谷竹,桃紅李素,四時山花爛漫,處處佳果碩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