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真帖

藏真帖

懷素《藏真帖》,行草書作品,6行,51字。懷素在文中敘述北上向名家求教書法,特別是向顏真卿學習書法的經歷。《藏真帖》用筆瘦勁而字形圓渾。“顏尚書”三字雄健高標,特立獨出。作品後三行快意書寫,顯露出懷素“若有所得”的喜悅之感。

作品信息

【名稱】藏真帖

【作者】懷素

《藏真帖》《藏真帖》

【年代】唐代

【書體】行草

【材質】紙本墨拓

【字數】6行,51字《藏真帖》與《律公帖》合刻,縱140厘米,橫49厘米。刻石立於西安碑林第三室,為豎方形,1093年(宋元祐八年)游師雄重刻。

作品內容

釋文

懷素字藏真,生於零陵,晚游中州。所恨不與張顛長史相識。近於洛下偶逢顏尚書真卿,自雲頗傳長史筆法,聞斯八法若有所得也。

註解

《藏真帖》“晚游中州”的中州,指中原地區。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帶)地處九州之中,稱為中州。 “張顛長史”為張旭,唐代書法家。初為常熟尉,後任“右率府金吾長史”之職,以其官職而稱“張長史”。因張旭草書作品與其性格有狂放不羈的一面,故稱“張顛”、“顛旭”。張旭擅狂草,有“草聖”美譽,有《古詩四帖》(傳)等作品。“近於洛下偶逢顏尚書真卿”是指近來於洛陽偶遇顏真卿。洛下:洛陽城。南朝梁劉令嫻《祭夫徐悱文》有“調逸許中,聲高洛下”句。“顏尚書真卿”指顏真卿。顏真卿字清臣,擅書法,有《祭侄文稿》等作品傳世。顏真卿曾兩度任刑部尚書,故稱“顏尚書”。“八法”指永字八法,在文中代指筆法。顏真卿有《述張長史十二筆意》一文,敘述詳備。懷素與顏真卿相遇之事,朱關田《隋唐五代書法史大事年表》載772年(大曆七年壬子)顏真卿於“九月,經鄭州歸至東郡。與懷素相遇,為其《懷素上人草書歌行集》作序。”

作品賞析

快意書寫

《藏真帖》書體通篇以行書為主,間以草書。用筆瘦勁而字形圓渾。自首字“懷”至第十五字“恨”字,筆勢開闊、速度不疾不徐;從“不與”至“偶逢”數字書寫速度加快,但字形仍保持大小停勻,“長史相識”四字欹側之勢增大,分間布白與開合關係明朗,“疏可走馬”。“近於洛下偶”五字字形行氣稍顯穩正。由“顏尚書”至文末“也”字,跌宕起伏,情迫意急,快意書寫,以至於最後補寫“八法”二字。“顏尚書”三字雄健高標,特立獨出,頗具顏真卿真草相間的《裴將軍詩》(傳)勁健雄奇之氣。懷素將“若有所得也”的喜悅之感(陸羽《僧懷素傳》載“懷素抱顏公腳唱‘賊’”)展露無遺。

瘦勁之勢

宋代黃庭堅在《山谷題跋》評顛張醉素云:“懷素草工瘦,而長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勁難得也。”觀《藏真帖》“張顛”、“法聞”諸字皆細瘦,徐利明分析懷素草書道:“因為狂草書超乎尋常的疾勢(速度)和連綿纏繞,往往數字一筆的線條運動方式,順乎自然地與瘦勁的線條形態相適應。”

風神遺韻

《藏真帖》字型筆法圓熟,章法豐美和諧統一,得鍾繇、張旭風神;點劃輕逸靈動,頓挫堅實停勻,又得王羲之王獻之遺韻,是懷素草書中的精品。

作者簡介

懷素,生於公元737年,卒年未詳。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錢起的外甥。自幼出家,經禪之餘,從事藝文,尤好草書。曾將棄筆堆積埋之于山下,號稱“筆冢”。又廣種芭蕉,用蕉葉加以揮灑,即顏其居曰“綠天庵”。好飲酒,及其酒酣興發,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書之,時人謂之“醉僧”。自言得草書三昧,有“狂僧”之稱。懷素書法初學歐陽詢,後師從鄔彤(懷素姨表兄弟)學草書。鄔彤是張旭的學生,乃告以筆法。762年(寶應初年)自零陵出遊,歷衡陽,走廣州,客居潭州,然後經岳州,進入長安。772年,懷素回鄉,途經洛陽,適逢顏真卿,曾趨謁拜訪,僧儒論書,遂為書壇盛事。唐代名士如李白、盧象、戴叔倫錢起等人,皆有歌行稱頌之。傳世墨跡有《論書帖》、《自敘帖》、《苦筍帖》等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