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英文名稱為「Tanganyikan Pearl Killifish」的藍珍珠魚將,早在西元1898年即被知名的魚類學者Boulenger所發表命名,目前各界所認同且延用多年的正式學名則為Lamprichthys tanganicanus(簡稱TGN)。
飼育管理
由於原產地是擁有著名鹼性硬水水質的坦乾依喀湖,可想而知藍珍珠魚將適合生存的水質條件即為pH較高(pH8.0-8.5)、硬度也較高(dH12)的環境。也因為這樣,在台灣有進行藍珍珠魚將大量人工繁殖的魚場多位於水質屬於鹼性硬水的南部地區。藍珍珠魚將在飼養方面大致上還算是簡單,不過仍然有幾件事情需要注意的。首先,在掌握住水質為鹼性硬水的同時,也要注意水質的潔淨程度,因為鹼性的環境會任由殘餌與魚只排泄物而來的含氮廢物最初是以毒性較高的NH3形式存在,如果沒有健全的生、物、化過濾系統來將這些含氮廢物轉化、排除掉的話,魚只就容易生病,尤其藍珍珠魚將對於不潔的水質可說是極為敏感,水質稍有不佳或是過髒,它們非常容易發生身體虛弱、細菌感染髮炎、口霉、體霉等疾病,若再不即時加以處理,致死率相當高、死亡速度也相當快!
注意事項
此外,藍珍珠魚將成魚由於體形較大,因此飼養的缸子大小也要能夠配合,太小的缸子會讓魚只感到緊迫,加上藍珍珠魚將本身就是一種比較膽小而敏感的魚類,而且一旦受到驚嚇也有可能會跳出缸外,所以在飼養藍珍珠魚將時,成群地飼養於較大的缸子會比只養一隻兩隻於小缸子裡來得穩定得多,魚只也比較敢放得開在缸中四處活動,不過以防萬一,最好還是在缸子上方加蓋。一切狀況都穩定的藍珍珠魚將是非常貪吃的魚,不管是豐年蝦苗、冷凍豐年蝦、冷凍赤蟲等一般取得容易的生餌,或是人工飼料顆粒、薄片等,一概來者不拒。因此,即使魚只隨時都保持一付永遠都吃不飽的樣子,但是人為的控制餵食量卻是絕對必須。 餌料藍珍珠魚將的繁殖
由於其原生環境中主要是以東非坦乾依喀湖岩石水域為主,較少有如西非魚將魚所生存的廣布濃密水草的雨林溪流環境,因此藍珍珠魚將跟其他魚將魚不同的是,它們並非把卵產於密植的水草叢中或是底部的泥炭土,而是產於石縫裡。所以,在選擇其產卵介質時,多以具有縫隙的岩石或是沉木來當做其產卵床,並且定期將這些沈木或岩石取出,稍微去除一下多餘的水份,就可以輕易地看到縫中略略反射出光線的卵粒。 一般在市面上見到的藍珍珠魚將成魚多是以光鮮亮麗的公魚為主,極少見到成熟母魚。因此,如果想要嘗試繁殖的話,最好同時購買多隻性別尚未完全分化的小魚、大小約4 cm以下的小魚,如此長大的成魚群里同時有公有母的機會會較大。
藍珍珠魚將在體色變異上較少,成熟公魚的體色以亮黃色為主,自眼睛後方會有數條金屬藍條紋一直延伸至尾鰭上,在光線折射下十分耀眼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