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囊·徹辰(1604~?)
正文
17世紀中國蒙古族政治家、學者。鄂爾多斯蒙古部(今屬內蒙古)人,成吉思汗嫡裔。11歲時,蔭襲“徹辰·洪台吉”的稱號。17歲時“位列大臣之職,任以政事,大加寵眷”,多次參預當時蒙古地區的重大事件。鄂爾多斯蒙古部臣服滿族統治者後,薩囊·徹辰被迫退出政治舞台,回到家鄉,埋頭著述。薩囊·徹辰的一生經歷了蒙古封建割據戰爭和滿族統治者合併蒙古地區的滄桑變化。他在政治上主張維護成吉思汗氏族汗權的正統地位,希望圖借汗權的力量,抑制封建割據戰爭,抵禦滿族統治者,實現蒙古族團結統一。
薩囊·徹辰的哲學思想受喇嘛教影響較大,也吸收了蒙古族固有的傳統思想。他在《蒙古源流》一書中以“喇嘛佛教為綱,以各汗徒之世係為緯”,把蒙古族固有的“天汗合一”的天命論同喇嘛教的輪迴轉世說、化身論相結合,使“天”、“佛”、“汗”三者合而為一。他認為,蒙古歷史上成吉思汗及其諸汗與喇嘛教的佛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他維護蒙古族傳統的天命論說法,認為成吉思汗是“天神”的後裔。這反映了喇嘛教思想同蒙古族傳統的天命論思想相互吸取的情況。
薩囊·徹辰在《蒙古源流》一書中認為世界萬物的開始和本原是“空”;世界上的一切生靈都是由“因緣”形成的。他所說的“空”是一種有意志的、神秘的精神觀念。薩囊·徹辰已不滿足蒙古族以人格化的“天”為中心的粗糙的天命論思想傳統,而把“空”置於"天"之上來建立他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他還進一步闡述了宇宙生成的邏輯順序:空──風壇──水壇──土壇──外象包羅者。這種宇宙生成說沿襲喇嘛教的某些觀點,而又經過了改造,比蒙古族傳統的天命觀在思維發展水平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薩囊·徹辰雖然把“空”這一精神觀念當作事物變化的起因,但又認為,世界是不斷變化,一步步形成的,從風到雲,然後產生雨,這種運動變化產生的原因在於“十方風起,相互撞擊”,不間斷地相互作用。同時這是有階段的成系列的變化。“風”的相互撞擊產生“雲”,雲層又開始“降澍大雨”,漸漸形成“底海”,又形成金粉似的塵埃,慢慢成了乳油狀的東西,從此形成了世界。薩囊·徹辰這一思想,不但看到宇宙是一個有階段的不斷變化的過程,而且初步猜測到其變化的原因,這些思想在當時是相當深刻的。
薩囊·徹辰主要著作《蒙古源流》,成書於清康熙元年(1662)。以後譯成滿、漢文,乾隆年間正式收入《四庫全書》史部雜史類。有文津閣本,1933年沈曾植、張爾田注釋本(《蒙古源流箋證》),1981年道潤梯步譯校本(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時各種蒙文抄本流傳國外,譯成俄、德、日等文,引起了國外學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