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
【年代】初唐
【作者】陳子昂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
丁酉歲,吾北征。出自薊門,歷觀燕之舊都,其城池霸異,跡已蕪沒矣。乃慨然仰嘆。憶昔樂生、鄒子,群賢之游盛矣。因登薊丘,作七詩以志之。寄終南盧居士。亦有軒轅之遺蹟也。【其一】軒轅台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台。應龍已不見,牧馬空黃埃。尚想廣成子,遺蹟白雲隈。
【其二】燕昭王南登碣石阪①,遙望黃金台。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霸圖悵已矣,驅馬復歸來。
【其三】樂生王道已淪昧,戰國競貪兵。樂生何感激,仗義下齊城。雄圖竟中夭,遺嘆寄阿衡。
【其四】燕太子秦王日無道,太子怨亦深。一聞田光義,匕首贈千金。其事雖不立,千載為傷心。
【其五】田光先生自古皆有死,徇義良獨稀②。奈何燕太子③,尚使田生疑。伏劍誠已矣,感我涕沾衣。
【其六】鄒衍大運淪三代,天人罕有窺。鄒子何寥廓,漫說九瀛垂。興亡已千載,今也則無推④。
【其七】郭隗逢時獨為貴,歷代非無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台。
作品注釋
①阪:一作“館”。
②徇:一作“循”。
③太:一作“丹”。
④推:一作“為”。
作品簡析
這組詩作於公元697年(神功元年)。這組詩緬懷了燕昭王、燕太子丹、樂毅、田光、鄒衍、郭隗等人的事跡,體現了作者對盛世的嚮往、對古賢豐功偉績的追慕,同時抒發其生不逢時、壯志未酬的感慨。其基本內容,與《登幽州台歌》一樣,帶有強烈自我意識的、充滿進取精神的對政治、道德、命運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觀點與思考。因此,這組詩也是陳子昂實踐其提倡的“興寄”“風骨”理論的代表作品。
作者簡介
陳子昂(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慷慨任俠。成年後始發憤攻讀,關心國事。24歲時舉進士,直言敢諫,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下獄。兩次從軍,對邊塞形勢和當地人民生活有較深的認識。後因父老解官回鄉。父死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使之冤死獄中。他是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