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概況
薄家嘴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六合鄉,位於六合鄉政府駐地東北10公里處,為六合鄉最東北的村莊,北距渤海35公里,南靠大夾河村1公里,東鄰勝利油田渤三站,西距河口區政府駐地12公里。全村區域面積3000畝,其中耕地面積1545。2006年全村總戶數168戶,總人口649人,其中男性341人,女性308人。
村名由來
1850年,薄氏遷至清河入海口高地“二河蓋”灘咀上居住,後逐漸形成村落,故得名“薄家嘴”
歷史變遷
1938年農曆7月17 日,特大海潮淹沒三溝子、二溝子、乾溝子、二河蓋、五股道、彎子六個小村,居民全部遷入“薄家嘴”村。
該大隊以住地“薄家嘴”命名,1961年成立“薄家嘴”大隊。
1964年4月黃河水侵入這裡,帶來了新淤地,使該地區糧食產量大增,村里居民達到了350多人。
發展歷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村黨支部帶領民眾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1980年底至1981年初,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1年全村土地承包到戶,結束了“生產靠隊長指揮、社員憑工分吃飯”的歷史,實現了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確立了農民自主經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力的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了逐步改善,村容村貌的不斷改觀。1982年春該村戶戶通電,2001年夏戶戶通上自來水,2002年春村里修了柏油路,與全鄉公路網連線,2004年通上了公車。
1984年河口區正式成立,該村劃歸河口區。1988年該村推行“雙田制”改革,初步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與土地少的矛盾,發展農業與發 展二、三產業的矛盾。1998年開始實行延長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變的政策。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該村充分發揮優勢,鼓勵民眾發展經濟作物種植、畜牧養殖和林果種植。村民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人均純收入由1984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2006年的5100元。
革命烈士
薄占璽,男,1912年5月出生,1944年入伍,人民解放軍十縱二十八師戰士。1949年1月濰海戰役失蹤,1962年12月被追認為烈士。
科級以上幹部
(含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陳延星 男 1965年2月生,大學學歷,中共黨員。1984年7月參加工作,在利津縣教育局任科員;1987年10月至1989年12月在《東營日報》社任記者;1989年12月起先後任利津縣政府辦公室秘書、副科級秘書、副主任兼檔案館長;1996年6月開始,先後任東營市政府辦公室科級秘書、副科長、科長,助理調研員。任東營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2001年被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省人事局記二等功。
陳桂林 男 1971年10月20日出生, 大專學歷,中共黨員,1989、7參加工作,在六合鄉教育組任教研員,1997年3月到共青團河口區委任副書記,2001年3月到仙河鎮任副書記,2003年9月開始,在河口區政府辦公室任副主任,河口街道辦事處主任。
大 事 記
大事記的時間要具體(具體到年、月,具體到日期更好),語言要簡潔。格式如下:
1955年3月 薄咀村黨支部成立。劉立祥擔任支部書記。
1941年3月 成立抗日民眾組織農救會、婦救會、青年團、自衛隊。陳連登任農救會會長,
1946年2月 成立婦救會,陳蘭英任婦救會會長,
1948年月3月 成立民兵自衛隊,陳澤榮任自衛隊隊長。
1954年 3月 薄家嘴村成立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
1954年9 月 建起村國小。
1955年 3月 薄家嘴村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3月 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
1958年9月 薄家嘴高級農業合作社改為薄家嘴生產大隊,設3個生產隊。
1966年10月 成立革委會。
1981年2月 全村土地分配到戶,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7月 恢復鄉村建制,六合人民公社改稱六合鄉人民政府,薄家嘴生產大隊改為薄家嘴村。
1984年10月 薄家嘴村村民委員會成立。
1982年3月 薄家嘴村戶戶通電。
2001年9月 戶戶通上自來水。
2001年9月 實行撤點並校,薄家嘴村適齡兒童全部到鄉中心國小上學。
2002年春 村里修了柏油路,與全鄉公路網連線。
2004年 5月 村里通上了公車。
2005年2月 開發荒鹼地2500畝,築起台田900畝。
2005年2月 村集體劃出50畝地,建立公墓。墳墓全部遷入公墓。
2007年6月 完成城鄉集中供水工程,全村村民喝上了與河口城區一樣乾淨的自來水。